重科研轻教学引议重奖会让大学教师爱上讲台?
当好一线教师也有机会赢得百万大奖,这是大学教师以前难以想象的,眼下却正走向现实。四川大学日前宣布,今年将评选出11名“卓越教学奖”获得者,以表彰师德高尚、教学优秀、学术卓越的一线老师,其中,特等奖金高达100万元。获奖者将通过全校师生网络实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在近期关于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话题引发广泛争论的背景下,四川大学此举格外引人注目,有人点赞,也有人持不同观点。
<
图片来源:网络
为重奖一线教师叫好
教学工作是大学的首要职能,也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对于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播也相继成为了高校的重要职能。在这样一种多重职能下,科学评价大学和教师,显然并非易事。可以说,无论怎样的制度设计,都难免顾此失彼。在当前高校以量化为主要考核方式的体制下,科学研究成了大学教师评价的刚性指标,并直接决定教师的职称晋升,而最应该受到重视的教学工作,却被严重忽略。
诚然,高校管理者并非不知道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但教学评价的确难以操作,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甚至不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方式可能大相径庭,即便开展评价,指标的同一性也是很大问题,而且操作过程中主观因素太多。相对而言,科学研究只要有成果正式公开发表或出版,很容易进行统计和鉴定。除此之外,在知识经济社会和学术资本主义的推动下,教育主管部门和民间大学排名机构,也都偏好于科研为主的评价设计,以论文、课题、专利等指标来衡量一所高校的学术成就,并进行排名,这也间接助推了当前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不断升级。
在这种评价导向下,高校教师大都自觉不自觉地把精力放在了论文写作、课题申请上,尽管也有不少教师坚持以教学和学生为本,但是并没有受到相应的肯定,反倒由于精力牵扯,在论文发表、课题申报中处于劣势。不可否认,高校重视科学研究具有提高大学教师学术水准的功能,甚至也有助于教学工作,不过把科学研究提升到衡量教师成就,甚至是决定教师职称晋升的唯一标准,则是不可取的。之前微信平台上广为流传的四川大学教师周鼎的“自白书”,其实也是对这样一种不合理评价制度的公开批评,代表了一部分高校教师的心声。
尽管有少数高校教师能够一身多任,既能做好科研,也能做好教学,甚至还能同时兼任行政职务,但这样“全能型”的教师毕竟少之又少。这种不合理的评价制度,难免给许多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带来困扰,也直接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以为,四川大学开展的“卓越教学奖”评选,对改善当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和制度未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具体操作方式上,也有待商榷和进一步完善。但重奖激励教师做好教学工作,至少体现了学校对教学的重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此举无疑具有正面的价值引导作用。(姜朝晖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博士)
单纯奖励非治本良方
国内曾有高校出台过类似的鼓励教师教学的举措,但四川大学此次的奖励人数与金额,无疑还是足够“惊艳”。
毋庸讳言,鼓励大学教师投身教学需要用重奖激励,这本身就说明了如今我们的大学教学着实存在问题。笔者以为,教学之所以不被大学教师看重,根本原因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出现了问题。无论是教师的绩效工资还是职称晋升,现在的大学都越来越偏重于科研方面的考核。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首先要大力扭转办学观——或者确切地说是政绩观。现代大学的使命固然包括了科学研究,但即便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也应把教学作为其第一位的使命,至于那些非研究型的普通大学,更应以教学为主。
那么,大学应该如何重视教学?笔者以为,首先必须改变导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有评价制度和人事制度。这就要求在教师的绩效工资考核和职称晋升上,把教学作为重要的内容,在评估中提高教学的权重——至少应该与科研占一样的权重。其次,可以参照欧美教育发达国家的做法,把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教学型、科研型三大类,教学型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和高级讲师三级;科研—教学型和科研型教师的职称分为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三级。这样一来,那些更愿意投身教学的教师就能安心教学了。
“重奖教学优秀教师”,表面上看决心很大,其实只是一种应急之策,因为一旦教师功利地为了获得百万大奖去教学,必然要刻意投学生和领导等评委所好,以便能够及早获得令人垂涎的重奖。这样一来,非但不能整体上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评选教学优秀教师,学生握有重要投票权,但是,这也容易产生新的问题,难免会让教师成为“学生票”的“奴隶”。因为许多学生选修公共课甚至专业课,只是为了获得学分,那些课程难度低、给分大方、要求不严的教师容易获得学生好评,而那些课程难度大、给分严苛、要求严格的教师则可能比较吃亏。
总而言之,在笔者眼中,“重奖教学优秀教师”并非良策。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还是学校要尽快转变办学观、政绩观,让教学切实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工作,让多数教师都能热爱教学,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对学生的日常教学与培养之中,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益。此外,大学校长们须知,教学本身也是一种学术,因为要上好一节课,教师就得事先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准备,其中包括阅读学术论著、思考学术问题和撰写教案等,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科研吗?(胡乐乐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讲师)
教师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古人对为师之道的精辟解答,历经千年流传至今,足见其生命力。按照现代语汇来说,教师这个职业的核心价值是教书育人,做知识的传递者、独立思想的培育者。教师理应把教学视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用心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然而,当下的大学校园,许多教师由于忙于科研,忽视了教学水平的提升,甚至对教学敷衍了事,大学校园里不乏“混”课堂的教师:有的年年使用相同的教学课件给学生讲授,有的拿整堂课的时间来给学生放电影,还有的上课东拉西扯不讲正题……
这样的课堂自然不能令学生满意,这样的教师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可以说,课堂是检验大学教师是否真正履职的主要场所,也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能力。笔者以为,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对于四川大学此次评选,有人担心学生能否客观公正地投票,在笔者看来实属多虑。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已经具备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质疑和批判的能力,对于教师的课堂表现,相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理性评价。
按照现代契约精神,当学生交纳学费进入大学后,学校和学生之间就建立了契约关系,应按照契约精神来践行双方教与学的责任。因此,要求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是学生固有的权利。让大学生一人一票评选教学方面的好教师,正是保障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权利和意愿的做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有利于营造自由民主的校园氛围。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学生在评价教师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味地以学生的好恶来评价教师教学的优劣。毕竟,任何正式的评选活动都应该有一套严格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在师生投票之外,科学专业的评审机制和监督体系也必不可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评选出名副其实的好教师!(焦以璇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