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创新驱动乘势而上逐梦前行
河南省职教攻坚先进单位 平顶山市职业技能竞赛先进集体
平顶山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
目标引领 创新驱动 乘势而上 逐梦前行
——河南省平顶山市财经学校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巡礼
平顶山市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来校调研
国家示范校建设例会
校领导听课
实习操作
成功的办学道路。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日益凸显,2013年被国家教育部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三部委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单位。
近两年来,学校围绕建设国家示范校这一目标,注重顶层设计,下调管理重心,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校企合作及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各项建设任务稳步推进,成果显著。
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实行专业教学部管理
2010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为分部管理、分部负责。全校按专业属性设立了财会经贸部、计算机部、工艺美术部、电子电器部和学前教育部等五个教学部。各专业部负责所属专业班级学生、教师的管理、教育教学的组织和实施,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管理实体。实践证明,这一套根据专业教学和管理特点为依托的教学管理体系,有利于各专业依据专业教学和发展实际,灵活、自主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各部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效益,为学校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
2012年11月,国家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有了纲领性文件,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作支撑。学校紧紧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瞄准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大势,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把人才培养方向由“外输型”向“内需型”转变,初步形成了可适应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集群,建立了可满足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优势专业。
学校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开设专业,采取“大、中专并举、长短班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模式,把原来20多个专业精简到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工艺美术(室内艺术设计方向)、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服装设计与工艺、学前教育等14个专业。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都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学校还进一步加强“校区合作”、“校地合作”,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主导的社区教育。2012年5月,“平顶山市湛河区财经社区学院”在学校挂牌,标志着学校又把公益性教育延伸到社区服务、构建和谐社区当中。学校还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和实习场所,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培训、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职干部继续教育培训、残疾人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在职职工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等,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被确定为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基地、“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两年来,培训各级各类人员近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大力推进教改课改,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以职业资格和岗位要求为依托,按照《决定》要求,倡导“四个对接”,推行理实一体教学,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以“必备、实用、够用”为原则,改革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为使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要求接轨,学校将职业标准和海尔、美的等企业的岗位要求融入教学计划、课程和教材。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加盟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脉”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努力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给学生什么”。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删除了不够实用的计算机语言类教学内容,增加了影视制作、3DMAX等内容。对于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学校则开展专门调研,力求做到“大专业小方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专业的良性发展。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和专业学习的需要,学校突破注重知识系统性的传统“学科”观念,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实用性和延伸性的校本教材,量身定做课程讲义。在课堂上,要求老师以“够用”为标准,传授的知识应是专业学习的“必备”知识,教学内容必须是专业技术的“实用”内容。
营造技能竞赛文化氛围,突出技能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
学校向来重视实践性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把“厚德长技”作为学生成才的基本标准。学校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与制度,投入近千万元建设实训室与实训车间、购置实习实训设备、培训实训教师和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及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到企业学习锻炼,目前双师型教师比重已达50%,有力促进了实践性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开展。专门制定了《技能教育和人才培养奖惩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对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的激励措施。目前,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性教学已占课堂教学比重的60%,学生学习更多是在实训室或模拟现场进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展校内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级职业技能大赛,是学校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每年学校都要开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家电维修、会计电算化、职业生涯设计等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基本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校园竞赛文化。
学生在省市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多次获奖。在历届平顶山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中,学校成绩都名列前茅。在2013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全校获三个一等奖,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
结合中职生特点,以特色校园文化支撑品牌学校、示范校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学校围绕“打造知名品牌学校”这一目标,努力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其作为品牌学校建设的有力支撑。为此,平顶山市财经学校确立了以“健康、严谨、和谐、友爱”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基本目标,并把“技能培养”和“行为养成”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支点。
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毕业生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方面必须拥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还要有好的品行和习惯。在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中,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和“突出技能,助其成才”培养原则,倡导“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人才理念,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毅健全的人格,学校实行了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用军人标准和作风要求和影响学生,使学生养成守时、规范、有序、礼貌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针对不少中职生缺乏自信心的特点,近年来学校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开设“成长大讲堂”,邀请优秀教师、企业优秀技能人才和优秀毕业生到校作报告,以亲身经历激励学生,做到先进校园文化进脑海、入心灵。开展体育项目专项化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学生潜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此外,学校对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各种救助和勤工俭学机会,帮助其在砥砺品质的同时顺利完成学业。
先进的校园文化有力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2010年5月,海尔集团专程把一面书有“桃李之心,鱼水情深;服务到位,企业知音”的锦旗送到平顶山市财经学校,以感谢学校为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实用型电子技术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确保毕业生顺利、高质量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广大毕业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也是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检验。学校把毕业生实习就业安置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要求“进口旺”,更要“出口畅”。把专业与职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校成立有就业指导中心,全面负责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及跟踪服务工作,为每位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学校和海尔集团、美的集团、海信集团、富士康集团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专门开设了“海尔班”、“美的班”等,定向为相关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学生毕业直接到厂定岗实习或就业。在校外设立非全日制办学点,为企业、农村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生实习期间,白天与工人一起做工,体验劳动过程,晚上上课或听讲座,由厂方管理人员为学生讲授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等。带班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共同体验工厂的劳动和生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达到了“做、学合一”、“学生、员工身份合一”、“岗位、课堂合一”。学校承诺,没有“三金”的企业不安排,工作环境有毒有害的企业不安排,工资没有保障的企业不安排,无发展潜力的企业不安排。每年,都有众多知名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去年5月初,学校2012级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等专业的毕业生就被海尔集团、美的集团、富士康集团等优秀企业和六一幼儿园、金阳光等幼儿园抢聘一空,连续多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多年来,除部分学生参加对口升学进入高校深造外,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安置率达95%以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平顶山市财经学校将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机制,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发挥国家示范校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丁春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