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不输在起跑线上”是正解还是谬误?

2015-01-15 10:55:56父母学堂
  看到“起跑线”这三个字,人们一般会联想到体育比赛。可是,也会有一些人会想到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到这句话的人,大部分是父母。因为做父母的经

  看到“起跑线”这三个字,人们一般会联想到体育比赛。可是,也会有一些人会想到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到这句话的人,大部分是父母。因为做父母的经常被这句喊得响亮的口号所迷惑。

  我们想一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说的?一定不是真正的教育家说的,也一定不是真正懂教育的人说的。而是那些蛊惑家长去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的“教育机构”说的,这是他们屡试不爽的“宣传语”。要知道,真正懂教育的人,是不会说这样违背教育常识的话的。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有一部全面梳理中国教育现状,关注方兴未艾的教育改革的6集电视纪录片,名叫《教育能改变吗?》,第一集的主题就是“起跑线上”,其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最恶毒,最蛊惑人心的口号。”2011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一位副司长在一次新闻通气会上,就现有的教育现状和家长的心态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这就给我们那些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奉为圭臬的父母们提一个醒:不要盲目相信这样的口号,不要被这样的口号所蛊惑。一旦盲目相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口号,浪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是小事,榨干孩子的潜能是大事。严重的话,孩子可能会因此而痛恨学习,从而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父母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将各种知识强硬地“灌输”进他的头脑之中;还有的父母为了能让孩子“在未来更有竞争力”,在孩子刚刚两三岁的时候,就为孩子报才艺班,让孩子学习钢琴、小提琴、画画、跳舞、唱歌,让他尽可能地“多才多艺”;更有的父母为了孩子不惜花大价钱,请家教、选学校,甚至干脆将孩子送到国外去接受所谓的“更先进的教育”……对于孩子真正的未来,这些父母从不认真思考,只是单纯地把孩子的未来和自己的“翻身”联系起来,完全不去顾及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于是便有了种种家庭悲剧的诞生。

  最近几年,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而走上极端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孩子就是因为不适当的“起跑”而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狂躁、焦虑等心理障碍性疾病。个别孩子还因此走上不归路……相信这一切不是父母的初衷,父母只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结果,孩子竟然输得一塌糊涂。

  其实,孩子的童年是一次旅行,而不是一场比赛。人生不是“百米跑”,而是一个长长的“马拉松”。孩子应该赢得是整个人生,而不是某一阶段。即使孩子起初赢在了所谓的“起跑线”上,他也未必赢得之后的人生。而且,他“赢在起跑线上”的经历,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一场噩梦,因为他的童年是灰色的,是被父母“压迫”的,是没有快乐可言的,是不堪回首的。这对他,难道不有些残忍了吗?

  我们千万不要把孩子童年的一切,变成一场又一场的“竞技比赛”,否则会让孩子苦不堪言。所以,不要让孩子在“东奔西跑”中错过了美好的童年。

  不可否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口号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父母的重视。结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很多父母的共同愿望,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父母绷紧了神经,生怕因自己“下手”太晚、考虑不周而拖了孩子的后腿。

  一位准妈妈说:“我和先生已经做好了‘教育计划’,希望宝宝一出生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现在只有一个孩子,万万不能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早教,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从孩子学会说话那天开始,就教他识字、算数、学英语、背唐诗……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上小学,甚至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几乎失去了玩的时间,双休日和假期被父母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不是钢琴班,就是舞蹈班,不是奥数班,就是剑桥英语班……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真可谓不惜血本、煞费苦心。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孩子的“起跑线”到底在哪里?如果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那么他能赢到“终点线”吗?他能笑到最后吗?

  在《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中,就“您认为孩子竞争起跑线应该设在什么阶段”这个问题,分别有43%的妈妈认为,孩子竞争的起跑线从胎教开始;25%的妈妈认为,孩子竞争的起跑线在进幼儿园之前;24%的妈妈认为,应该设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和读小学之前。综合所有妈妈的选择,中国孩子的“竞争起跑线”平均设在宝宝出生后的第18个月。这堪称此次研究报告的一个“大”发现。

  看来“起跑线”在不同的父母心中有不同的位置,父母认为孩子该在哪个阶段起跑,孩子就应该在那个阶段跑起来。那么,父母在为孩子制定“起跑线”之前,有没有了解一些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没有自问:我懂不懂孩子的教育

  事实上,“起跑线”是对成材概念的断章取义,教育根本没有“输赢”的问题,是父母的功利化把教育简化为“输赢”之争。结果,很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却很少过问孩子过得是否快乐、幸福,很少问孩子的意愿和想法,而最受伤害的将是孩子。

  我们想一下,为什么体育运动员在比赛前都要做热身?因为如果没有做好热身运动就猛地投入比赛,很可能会导致抽筋,跌倒,甚至心力衰竭等情形发生,使人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赛。其实,童年就是一个人“热身”的时期,就是一个“新车需要磨合”的时期,这个时期一定不能“满负荷运转”,而是根据自身的成长规律顺其自然地成长。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后劲十足,而不会“早衰”,才不会在需要大展身手的时候而“力不从心”。

  既然这样,我们何必担心孩子在“起跑线”上的输赢呢?

  所以,我们要理智看待“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说法,为孩子找到人生真正的“起跑线”,从而引领他赢得整个人生,赢在终点。

  要树立“起跑线”的正确观念

  我们观察一下周围,很多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因为过早地透支了体力、健康、智慧等,反而不一定能笑到最后,赢到终点。而很多成功人士,小时候并不是优秀的学生,甚至是“差生”。要是以当今父母的思维,这些人早在“起跑线”上就输掉了,但是,事实是他们在事业上却是非常优秀的成功者。

  其实,对于孩子的整个人生而言,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无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我们只沉浸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中,孩子体验不到童年生活的美好,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会伤在“起跑线”上。

  所以,我们要树立“起跑线”的正确观念,不要把“起跑线”看得那么重,即使孩子输在了所谓的“起跑线”上也没有关系,即便孩子暂时地“赢”在了所谓的“起跑线”上也不要得意,因为他未来还有更长的人生路需要走,而以后的路才是最为关键的。

  把目光“瞄准”孩子的整个人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小宇宙”的爆发不一定会发生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或是少年得志,或是大器晚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起跑线”上没有输赢,那些所谓的输赢都是在父母功利心下催生出来的,而所谓的“少年得志”也是“人生之大不幸”。

  孩子的现状也许并不理想,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预言他的未来就会一直这样。因为有时候,孩子看似处于人生的低潮期,但他却是在储备成功的能量,是在积累人生的经验。所以,我们要把目光从孩子的“起跑线”上收回来,把眼光放远一些,去着眼于他的整个人生。

  认识真正的“起跑线”在哪里

  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应该从胎教开始。那么,孩子的“起跑线”应该从零岁开始,从生命孕育之初就开始。如果父母能在怀胎十月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不善的东西、不好的东西,不看;不善的声音、言语、音乐,不听;不柔和、狂傲的话,不说),就能生出一个有德行、有智慧的聪明宝宝。从某种程度来讲,这样的孩子就已经赢在了起点。

  如果孩子已经出生了,错过了最佳的胎教期,甚至已经几岁或十几岁了,那就从现在开始,请父母用自己正确、恰当的言行举止去教育孩子,让他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给孩子最好的德行,教他学做人

  其实,真正支撑一个孩子一生有所作为的“力量”就是德行,就是做人。这是人生方向的问题,如果方向选择错了,不但没有赢的可能,反而会输得很惨。所以,我们要丰富他的道德思想。不仅要让孩子“成材”,更要让孩子“成人”,做人是第一位的。即使孩子从“起跑线”出发时已经比其他孩子晚了一步,只要他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一样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本文选自《教孩子,别好心办了坏事》(鲁鹏程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当当网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58595.html。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