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一个小错误就毁了孩子的一生

2015-01-17 11:51:53父母学堂
  教育的残酷性在于它总是延迟显现结果,当你幡然醒悟时,却为时已晚,孩子的一生早已被打下烙印,为人父母唯有不断成长,才不致于用爱把孩子逼上绝路!      案例一   

  教育的残酷性在于它总是延迟显现结果,当你幡然醒悟时,却为时已晚,孩子的一生早已被打下烙印,为人父母唯有不断成长,才不致于用爱把孩子逼上绝路!

  

  案例一

  曾经接触过一位单身女士,当时年近四十,一直没结婚。

  她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对她有很好的早期启蒙教育,在各方面要求也很严。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很多经典诗文,聪明伶俐,而且认字很早,上小学就读了不少课外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但她父母在她童年时期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发生在她5岁的时候。

  起因很简单,就是有一天她尿床了。父母为此大惊失色,说你2岁就不再尿床了,现在都5岁了,怎么反而又尿床,越活越倒退了,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非常羞愧。

  但也许是因为太紧张,第二天早上醒来,居然又一次尿床了。

  当时他们住的是大院平房,有很多住户,她妈妈一边抱着湿褥子往外走,一边说,这么大孩子了还尿床,褥子晒到外面,让别人看到多丢人。

  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内心充满羞辱感和恐惧,接下来的一个晚上,她连着第三次尿床了。这令父母简直震怒,不但责骂,而且罚她当天晚上不吃饭喝水。

  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从那时起,她开始隔三差五地尿床。

  父母越是想要通过打骂来让她克服这个问题,她越是难以克服。

  这件事几乎毁了她一生。天天湿漉漉的褥子、尿布以及屋里的异味,是烙进她生命的耻辱印记,她原本可以完美绽放的生命就此残缺了。

  

  大学四年,她不敢谈男朋友。工作后,谈过两次恋爱,都是男方发现她有这个毛病后,选择了分手。

  她对我说:直到上大学前,她一直认为自己这个毛病是个纯生理问题,是一种泌尿系统的慢性病。

  后来才慢慢意识到是父母的紧张和打骂造成的后果。

  结束第二段恋情后,她割腕自杀,被救过来,出院回到家中那天,终于在父母面前情绪暴发,疯狂地向父母喊出她心底积压多年的屈辱,并以绝食逼迫父母向她认错。

  父母似乎终于也意识到问题的来由,虽然没向她正面道歉,却在她面前无言地流了几天泪,痛悔的样子终于令她不忍,端起了饭碗。

  经过这件事,父母都一下子苍老了十岁,几天间就显得步履蹒跚了。

  她知道他们已受到惩罚,心中既有渲泻后的舒畅,又有报复的快感。自此,这个毛病居然奇迹般地开始好转,发生的次数大为减少。

  她像一个脸上被刺字的囚犯,丑陋的印记无法擦去,只好在三十多岁时选择“北漂”,来到北京,希望通过环境的改变让自己活得自在些。

  但骨子里形成的自卑和抑郁无法消退,再加上工作压力比较大,很小的一点事就会让她崩溃。

  对于爱情和婚姻,完全失去再去碰触的热情和信心,对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像一个医生在晚期癌症患者面前束手无策一样,我在她的痛苦面前也同样感到无可奈何。

  由于家长用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但无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还会给孩子留下经久难愈的心理创伤,严重的甚至可以毁灭孩子一生。

  

  案例二

  还见过一个四岁的孩子,父母都是高学历,奶奶曾是单位主管会计,也很能干,且非常爱干净。

  家长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因为吃手的问题和孩子纠缠不清。

  据家长讲,最初阻止孩子吃手,采用的是讲道理,告诉孩子手很脏,不能吃,他们感觉一岁半的孩子能听懂了。

  发现讲道理没用,采用打手的办法,轻打不起作用,就狠狠打。

  后来,负责照看孩子的奶奶拿出缝衣针,只要孩子的小手一放进嘴里,就用针扎一下,并把针挂到墙上,故意让孩子看到,但这也不能吓住孩子。

  再后来家长还给孩子手上抹辣椒水,每天24小时戴手套等各种办法,可是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

  更糟糕的是孩子的心理出现严重障碍,不会和人交流,别人和他说话,他基本不回应,目光总是回避开来,神情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

  孩子吃手是多么正常的一种现象,婴幼儿最初是用嘴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小手又是离他最近、唯一能让他自主支配的东西,所以吃手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本能,根本不需要,也不应该制止。

  到孩子可以动用自己的其它感知器官认识世界时,自然就不吃手了,就像人学会站着走路后,自然就不愿意爬着走了。

  当然有的孩子对吃手表现出固执的喜好,到四五岁,甚至十来岁,还在吃,这种情况往往和孩子的寂寞或自卑有关,是其它教育问题积淀的一个后果,吃手不过是孩子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更不该制止孩子吃手。应该做的是反省自己和孩子交流得多不多,相处方式是否和谐等等,并努力从这些方面去解决。

  

  我们很难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生硬和粗暴,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避免粗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

  在我们的教育话语中,人们仍然特别愿意谈规矩,很少谈自由。哪个青少年出了问题,归结为家长管得不严,太溺爱;相反,哪个青少年成长得比较优秀,尤其在某个方面做得出色,会归功为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打骂。

  于是,一顿“要么好好弹琴,要么跳楼去死”的威胁可以让孩子成为钢琴家,一根鸡毛掸子随时伺候可以让孩子上北大,一通把孩子骂作“垃圾”的污辱可以逼孩子考进哈佛……诸如此类的“极品”行为最容易得到传播。

  

  有位家长,听人说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杀在摇篮中,所以她从女儿一岁多,就在各方面对孩子进行了严格的管教。

  如果孩子不好好吃饭,妈妈会把孩子碗中的饭全倒掉;

  如果孩子不好好刷牙,家长会把牙刷一折两半,丢进垃圾桶;

  不好好背古诗,就用戒尺打手心……

  在家长的严厉教育下,孩子确实被训练得很乖,按时吃饭,认真刷牙,会背很多古诗。但她发现,刚刚三岁多的孩子,一方面表现得胆小怕事,到外面都不敢跟小朋友玩;另一方面在家里脾气又很大,且表现出令人不可思议的残忍,比如虐待家里的小猫,把猫尾巴踩住用脚跺,或用沙发靠垫把小猫捂到半死,看小猫痛苦的样子,她则表现出满足的神情。

  一般小女孩都喜欢芭比娃娃,她则对这些娃娃好像有仇,动不动就肢解芭比娃娃,把娃娃的头和四肢揪下来,甚至用剪刀剪破。

  儿童天性都是温柔善良的,如果说一个孩子表现出冷酷和残忍,一定是他在生活中体会了太多的冷酷无情。

  媒体不时地报道家长虐待孩子或子女虐待老人的的事件,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

  同时,追究一些恶性刑事案件的犯罪分子的成长史,几乎全部可以看到他们童年时代极端严厉的家庭教育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极端残忍者,都有一个精神或肉体严重受虐的童年。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

  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变得自卑;

  经常被限制的孩子,会越来越刻板固执……

  “身教重于言传”是教育中的一条被时间和无数事件验证过的真理性的结论,严厉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如果成年人对孩子拿出的是经常性的批评和打骂,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与平和呢?

  像一位网友说的:有些人小时候常挨打,痛恨父母打自己,长大了发誓绝对不打孩子,可做父母后还是会打小孩。

  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正常生活是怎样的。推翻父母不难,但修补父母刻在自己童年里的缺陷,非常不易。

  孩子没有错,只有不成熟,如果你动不动认为孩子“错了”,那是你自己错了;如果你遇到的孩子是屡教不改的,那是你所提要求不对或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对待他。

  不少人对我从未打过孩子表示惊讶,然后归因为我的女儿分外乖。

  事实是,笔者在和女儿的相处中,也有小冲突,但从不在孩子面前纵容自己的情绪,经常是自己先退一步,想想在哪里没好好理解孩子,自己应该如何改变,也会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所以,并不是笔者的女儿比一般孩子乖,而是她像所有的孩子一样乖,天下的孩子都很乖,没有一个孩子是需要用打骂来教育的。

  儿童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

  当然,我不希望给家长们太大的压力,大家都是凡人,偶尔火气上来了,实在忍不住,打孩子两下或骂几句,这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正像一个偶尔吃多了的人不会成为大胖子一样。

  身体自有它的调节功能,孩子也自然有他正常的抗挫折能力。并且儿童甚至比成年人更宽容,更能理解并消化父母偶尔的脾气。

  孩子最受不了的,是父母经常性的严厉和苛刻。

  严厉教育的目的虽然也是想给孩子打造出华美的人生宫殿,到头来却只能制造出一间精神牢笼,陷儿童于自卑、暴躁或懦弱中,给孩子造成经久不愈的内伤。说它是危险教育,一点也不为过。

  【微信公众号-教育晨读】

  ID:jiaoyuchendu教育第一公众账号,现已有上百万家长朋友订阅。这里有最前沿的教育资讯、儿童绘听世界.教育经验以及最新鲜最深度的独家教育报道等着您,让您和孩子一起成长,日积晨读一小文,游刃教育千重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