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不要让“标准答案”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2015-01-26 12:55:24父母学堂
  2009年,某国际教育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我们中国的孩子计算能力排第一名,可是想象力却排倒数第一。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到底是什么

  2009年,某国际教育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一项调查,结果发现我们中国的孩子计算能力排第一名,可是想象力却排倒数第一。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到底是什么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应该是充满想象力的天才,但是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却在全球21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2年级的语文测试中,老师出了一道题:“雪化了是什么?”有一名学生从小就喜欢看童话,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看到这个答案后,老师毫不客气地在卷子上打了一个鲜红的“×”。原因是与标准答案不符,标准答案应该是“雪化了是水”。

  看到这一幕,我们不仅要感叹孩子的回答简直太有想象力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惋惜,这么有创意的答案怎么换来了老师的一个“×”呢?难道非要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吗?其实,孩子的想象力有时候就是在我们的“标准答案”下被扼杀住了。

  在一期关于“儿童益智”类的电视节目上,主持人问:“气球为什么会飞上天空?”“小猫为什么要洗脸”……有一个孩子回答:“气球飞上天空是去找小鸟。”“小猫没有抓住老鼠,非常伤心,哭花了脸,所以要洗脸。”本来孩子的答案很有创意,可是主持人却说:“回答错误。”接着公布正确答案:“因为气球里装的是氢气,氢气比空气的密度小……”

  如果单从让孩子学习知识的角度来看,主持人的回答无可非议,但是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幻想和童真,我们就忍心打击他的创造性思维吗?那到底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更重要?还是让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呢?

  想象力本身是创造力的源泉,任何一个科学家、艺术家,或者一个优秀的职业者都一定具备丰富的想象力。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而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天的现实。而任何一个人越是具备想象力,越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尝试创新,而职业本身就是因为有了创新才进步,整个社会也是因为创新才发展。因此,一个国家整个国民的想象力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正如美国人的科技之所以科技发达,不是因为美国人天生具备想象力的优势,而是他们的后天教育很少扼杀其想象力的发挥。

  而我们的老师和父母是不是太过于信赖标准答案?或者当所谓的标准答案和孩子的想象力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和老师都会肯定“答案”,而否定孩子?其实,父母信赖标准答案也可以,但一定不能排斥“非标准答案”。否则,当孩子的答案一旦不标准的时候,父母必然要习惯性地打压孩子,否定孩子。如此一来,孩子的想象力如何发展?孩子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孩子们不再想象,社会还会有进展吗?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让孩子学到知识,又能保护好他的想象力,激发他的创造性思维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答案

  对于孩子有创意的想法,我们不可以直接说:“错。”因为这样会打击孩子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相反,我们可以这样说:“嗯,想法很有创意,不过再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想法。”以此激励孩子更进一步地思考。当他再一次作出回答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他:“嗯,已经离标准答案很近了,再好好想一下。”总之,我们的回答一定要以激发孩子积极思考问题为出发点,不要轻易扼杀他的想象力。

  同时,在给出标准答案之前,我们也要肯定孩子充满想象力的回答,这样才能既保护她的想象力,又让他掌握一定的知识。

  别让知识摧毁了孩子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推动着知识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想象力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孩子认识到更为广阔的世界,从而使有限的知识得以在生活中实践。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只想早点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便让他从小就接受早期教育。结果呢?孩子看到圆圈,只会说它是数字“0”或英语字母“O”,却再也不能说出“太阳”、“鸡蛋”、“气球”、“肥皂泡泡”之类的答案了。

  单从知识角度来说,我们给孩子传授知识不可谓不正确,但是如果我们只要求孩子遵照“标准答案”而不可越“雷池”一步,结果只能把他打造成“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件”。这怎能不让人叹息呢?

  因此,在孩子童年时期,我们尽量不要让他过早地接触所谓的“正确的知识”、“标准的答案”,而是先让想象力和思考力在他的大脑里“安营扎寨”。

  鼓励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孩子拓宽思维,让他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不必搞“标准答案”。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做游戏,用笔画一个圆,问他“这是什么”,其答案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我们和孩子可以一人说一个答案,以此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他的想象力。或者看到某一样陌生的东西,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猜测这件东西是什么,有哪些用途……

  此外,在孩子做数学题的时候,会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我们也要鼓励他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不斥责孩子的“胡说八道”

  一个女孩和妈妈一起散步,指着路边上被抛弃的长满绿毛的胡萝卜说:“妈妈,您看,胡萝卜戴绿帽子了。”

  听了女儿的话,妈妈大概觉得“戴绿帽子”不是什么好词,赶紧望了望周围的人,然后凶巴巴地对女儿说:“什么绿帽子,下次不许这么说了啊!”

  女儿觉得很诧异,妈妈怎么突然变脸了,但也没有再说什么。

  把长了绿毛的胡萝卜比作戴了绿色的帽子,是多么有创意的想法。

  实际上,在孩子的内心中,并没有好坏之分,他只是把好奇的东西将熟知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已。但是我们却总是带着成人的评价和感情色彩看待孩子的比喻,在无意中就剥夺了他充分表达思想的机会。因此,在面对孩子有创意的说法时,我们千万不要斥责或者嘲笑他,以免折伤了他想象的翅膀。

  每个孩子都喜欢探索周围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他爱幻想,也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这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浇灭孩子的热情,而是要及时给予他正面、积极的赏识,为他的奇思妙想提供有营养的“土壤和肥料”。

  本文选自《教孩子,别好心办了坏事》(鲁鹏程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