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是怎么回事?
有一些家长曾经和我讨论过关于“多动症”的话题,虽然看似三个字的一个词,但是这里却让很多家长格外焦虑和担心,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麻烦呢?
主要原因是在应试教育体系里,凡是上课或者课后写作业爱动的孩子总会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甚至有部分老师要求家长带孩子去看医生,给测试一下,是否患有“多动症”。有一些家长听老师这么说,吓的不轻,真还以为自己的孩子有“病”,结果测试之后,总会或多或少在诊断上给一些家长心情不快的结论。
先不说在我们国家对“多动症”的研究水平以及诊断精准程度如何,单就一个简单的称谓,我便认为有问题,因为太过抽象化和空泛化。我查了一下具体的资料,有类似爱动或者注意转移过快的专属名词为——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这个词的命名不是源于我国,而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命名的。所以,请家长们一定要重新从称谓上来审视以前冠之的“多动症”。
一、初识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英文名称为: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目前该问题已经被列为世界性研究课题,很多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儿童精神病学专家都在研究这个课题。
二、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表现
我曾经在做案例指导的过程中遇到多例有类似表现的儿童和少年,常表现为特别爱动,特别由动态动作向静态动作转换较难,即便想学习或者阅读,头也会左顾右盼,肢体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动作。更不要说平时不学习,不阅读时动作的频繁性了。同时,有类似现象的孩子常情绪掌控能力不强,极易冲动,负面情绪动不动就会暴发,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搞的不是很好。
因此,很多老师和家长便把爱动和不遵守纪律、品质不好与有该现象的孩子联系起来,直接划到此类。正如一些庸医误诊患者一样,弄不好,要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呢。如此说来,真让很多孩子蒙受了不白之怨。
对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研究比较有名的学者巴克利(R·Barkley,1997)是这样描述的:这类儿童缺乏抑制行为的能力,他们不能制止自己不做哪些不应该做的事,一旦他们做了某些行为时,他们就不能停下来。特别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如课堂有许多刺激,儿童不能抑制他们对各种光、声音刺激的反应,所以他们看起来总是无休止地动并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项活动上。
三、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基本特征
一是注意的选择性差。常注意力集中在不该注意的事件上,对应该注意的事件却不能注意,即对有关任务、情境的反应能力不强,忽视、限制无关事物的能力较差。
二是冲动性强。儿童在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贸然行动。
注意缺陷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心与注意缺乏。
分心是指把注意力指向无关的目标或把注意同时指向许多不同的方向。例如,小学生在上课时不是注意听老师讲课,而是发呆或者做白日梦,想一些与老师所讲内容无关的事件,这就是分心的表现。
注意缺乏则是指对于任何事情不能适当地集中注意。从外表上来看,好象是在认真听课,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此类孩子对所注意的事物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听什么。我从对很多口语发展相对滞后的案例孩子来看,究其主要原因是孩子理解能力跟不上,听不懂老师讲的课,自然就会有不知所措表现了。
因此,多动儿童不单纯是兴奋过度,而且还同时伴有兴奋不足,通过研究发现,注意缺损和多动行为主要是由于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不平衡所致。
四、多动与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关系
多动是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显著特征。但是,儿童的活泼、好动甚至顽皮都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多动不等于就是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请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理性认识,切不可混淆。
(一)注意力集中的差别
多动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一般孩子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漫画、棋类游戏等,也不能专心欣赏;学习时注意力更不能集中,或活动过多、分心、思想溜号,或少动、发呆、磨蹭。一般同学只需半小时的作业,多动儿童可能花两个小时也做不完;但顽童(正常的多动儿童)却全然不同,尽管肢体动作较多,可在干自己爱好的事情时,能全神贯注,并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
提醒:我曾经在习惯培养类的文章中多次强调,如果家长和老师懂得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期持续培养,让孩子有明确的注意力目标和指向,再长期连续性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会让孩子逐渐减少并最终将多动的现象改掉的。所以,当你孩子身上有多动的现象时,切莫光顾着对号入座,乱了方寸。
(二)意志力的差别
正常的多动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一定的计划及安排,这样的儿童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而多动障碍儿童却意志力薄弱,没有耐心,做事有始无终,常常这件事没完又做另一件事,整日忙忙碌碌,但效率很低。
提醒:如果平时家长没有针对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做专门培养,想指着孩子自己就能独立完成,根本不可能。即便有些孩子模仿能力较强,如果家长不加以关注,很可能在一些细节上也会忽略,呈现做不到位的现象。所以,良好的意志力源于持久的培养和巩固,最后养成下意识完整做某事的过程,在家长和他人的鼓励与肯定,或者赞许之下,会让孩子做事更有信心,更有板有眼。
(三)自我控制力的差别
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顽童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安分守已不再胡乱吵闹;而多动障碍儿童则自控能力差,经常不分场合,在一些严肃的场合也能做出越轨的事情来。所以,常常违反纪律和游戏中的规则,并常常不受同学们的欢迎。
提醒:对于不分场合地的嬉戏打闹现象,家长和老师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孩子敏感的自尊心,以及引起孩子再意周围人的评价意识。否则,孩子一味陷入自我境地,很容易忽略周围关注的因素。我以前也曾经有专门的文章写过如何培养,请家长们查找一下,认真阅读。
(四)动作灵活性的差异
正常儿童做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障碍儿童却表现得很笨拙。
提醒:对于动作协调性而言,需要在幼儿阶段就由大家陪伴,在做亲子游戏的过程中就融入锻炼的意识。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是体操运动员的料,那都是后天大量动作和锻炼的结果。所以,请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做亲子陪伴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事需要你做,关键看你是否有目标,有毅力坚持去培养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和发展了。切莫一味埋怨孩子,把你孩子当成笨孩子对待。
五、关于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在国外的研究简况
(一)欧洲的心理学家发现只有多动现象的症状,他们叫多动症。
(二)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有注意障碍为主型,也有多动和冲动为主型与混合型。
注:源自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pp.78-85
(三)从世界各地研究来看,3%—7%的儿童可以被诊断为具有某种形式的注意缺陷或多动障碍。其中大概有1.5%的儿童只是多动障碍,1%只是注意障碍,其余是两种表现都有的。所有症状都是男孩子比女孩子普遍,大概是3—5倍。
注:源自H·Bee(1999),The Growing Child:An Applied Approach.NY:Longman,pp.345-346
六、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在这里需要提醒家长和老师的是,任何一个所谓标准化的范本,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仍然会有考虑不周之处,所以,只能参考而不能全信。同时下面提及的诊断标准必须是儿童在七岁以前就已经出现这些症状(必须在至少两种情况下都出现过),因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教育观念和方法,必然会对儿童的行为发展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一)注意缺陷的诊断标准
以下表现出现六个或者更多,可以初步诊断为注意缺陷:
1、经常不能注意到细节或在作业、其他活动中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2、经常在活动或游戏中表现出不能保持注意力。
3、当对他讲话时,经常表现出没有倾听。
4、经常跟不上教学,不能完成练习、作业或应承担的工作。
5、在组织任务或活动时经常有困难。
6、经常不愿意、不喜欢甚至回避要求付出努力的任务。
7、经常丢失未完成学习任务必需的物品,如笔、书、工具等。
8、经常很容易被外界刺激分心。
9、经常在日常活动中表现为记忆力差,遗忘很快。
(二)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下表现出现六个以上,持续至少六个月:
1、经常在坐位上表现得坐卧不安,手脚动个不停。
2、在应该坐的坐位上时,却经常离开坐位。
3、经常过分地跑跳、攀爬或者报告心神不安的感受。
4、做安静的游戏经常表现很困难。
5、总是在走或动,好象有个马达在驱动一样。
6、经常不停地讲话。
7、经常不等发问完就脱口回答。
8、在需要轮流等待时,经常表现出有困难。
9、经常打断或侵犯别人。
七、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诊断过程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通过对一些机构对诊断所下的结论进行观摩,可以看得出,基本上没有考虑分级评定方法。如果测评者没有大量的家庭教育实践经验,又不知道每一项评价标准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容易给被测者下一个错误的或者极其不合理的诊断结论,这不仅不利于家长有针对性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还可能加重家长的焦虑和不安。一旦家长缺乏理性,把结论告知被测的孩子,就容易形成标签效应,即孩子会想:我是一个患者,我是一个有病的人,我和别的小朋友不一样……
(一)对身心健康,智力发展正常的孩子
考虑因素:一是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懂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目标,通过长期的引导和锻炼让孩子逐渐增长注意力集中时间,结果导致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过短,或者注意力转移过快。二是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懂如何规范孩子言行,让孩子懂得与人沟通时的肢体动作该如何展现,在孩子该安静下来阅读或者听讲时不知道该如何保持肢体部位的定位,而是任由孩子肢体随意做动作,最后养成下意识的乱动。三是家长自身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情感习惯,家庭秩序比较混乱,也会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三种因素,都是家长教育和培养不当造成的,而不是孩子自身主观造成的后果。凡是对培养不当的问题表现,只要家长知道问题产生的根源,又清楚纠正解决的方法,通过连续性矫正和培养,就完全可以将问题解决好。
(二)出生前或出生时的不利因素
考虑因素:有一些研究表明,出生前或出生时的一些有害事件(分娩时孩子有窒息、缺氧的经历)可能会导致神经上的操作而产生日后的注意和活动问题。在一个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智力正常但有行为失调的儿童的母亲,曾经有过孕产期并发症的比例显著高于一般正常儿童的母亲。例如,有注意缺陷儿童的母亲在妊娠期患有毒血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高血压和早产等特殊并发症的比例比正常儿童的母亲大。产后儿童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感染也可能导致注意缺陷,但这些因素并非必然会造成注意缺陷,它只是某些注意缺陷儿童的形成原因之一。
(三)神经系统的成熟迟滞
考虑因素: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被认为是注意缺陷的另一因素。在临床上,常用“轻微神经系统症状”一词来解释成熟迟滞或神经系统的不成熟。有研究发现,80%的注意缺陷儿童至少有三种“轻微”症状,如精细活动笨拙(不会使用剪刀剪细小的东西,不会使用某些工具,系鞋带不灵便等)、语言困难(口吃、吐字不清等)、肌肉的不规则运动等,而正常儿童中的15%、精神病患儿中的10%才表现这些症状。
(四)遗传上的因素
考虑因素: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中最有的是苯丙酮尿症,它是一种遗传性蛋白质代谢缺陷病,孩子在出生时体内就缺乏一种蛋白质代谢过程中需要的酶,当孩子出生饮用蛋白质(母乳、牛奶等蛋白质)后,蛋白质代谢过程紊乱,产生积累过多的中间产物,而导致脑细胞中毒,对婴幼儿大脑发育造成影响,使之神经兴奋性较高,活动过度。
(五)生物化学基础
考虑因素:注意缺陷与某些生物化学物质有关。对注意缺陷或多动障碍儿童进行药物治疗,发现常常能减少儿童的那些偏离行为。在美国,3/4的注意缺陷或多动障碍儿童服用一种叫做利他林的药,其作用是刺激大脑中监管注意保持的部分,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大多数服用此药的儿童的不服从、捣乱、攻击行为都减少了,注意力改善,学业表现也提高了。这类研究虽然不能说明注意缺陷或多动障碍的机理,可是可以说明它与生物学因素有关。
(六)大脑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考虑因素:通过运用新技术的研究发现,多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上有些差异。多动障碍儿童的右半球比左半球大,而大多数正常儿童正相反。另外,还发现多动障碍成人(他们童年时也是有多动障碍表现)比正常成人大脑对葡萄糖的新陈代谢显著地慢。而这种代谢具有保持注意和抑制不适当反应的能力。
八、对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矫正(治疗)的方法
(一)排除法
有很多幼儿或者儿童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注意缺陷或多动障碍,如果一律用药物来矫正或治疗,很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建议理性的家长一定要首先学会运用排除法解决部分问题。
排除法,可以针对上述诊断标准进行逐项对照,并阶段性进行矫正。比如优先考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自身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情感习惯,家里的秩序是否有序,亲子沟通方法是否有失当,对应试教育是否有焦虑心理,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是否抱过高期望,你是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连续性进行过孩子各种好习惯的培养,是否连续性对孩子进行品质道德方面的培养,你家里是否有生活作息时间表和家庭规则,等等。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就这些方面都做过详细的解读,家长可以对照查找,按着给出的建议和步骤去操作就可以了。
提醒:如果家长缺乏耐心,脾气火爆,行为粗鲁,在就某一项内容进行矫正的过程中,非旦起不到积极的作用,相反还会伤害亲子感情,让孩子不配合你的矫正。如果你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不要匆忙下手,否则,几个回合下来,你可能会将问题弄的更加复杂。
(二)药物治疗
自1937年布拉德利(Bradley)用安非他明药物来改进儿童的行为问题取得成效以来,药物治疗被广泛用于对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治疗中。药物治疗主要是兴奋药,但布拉德利1977年研究表明,药物对儿童的行为没有实质性的长期效益。一旦停止服药,症状就恢复,药物不仅不能治愈多动障碍,还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胃痛、头痛、发育迟缓等副作用。所以使用药物要谨慎,滥用药物会给多动障碍儿童带来更大的不幸。
(三)行为控制技术
徐芬、蒋莉曾经在《运用行为矫正方法改进注意缺陷儿童课堂行为的研究》中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环境控制,如减少儿童周围的分心刺激,让儿童处于比较有秩序的环境中或者把坐位安置在老师易注意的地方。二是行为矫正,最基本的方法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常用的是间歇强化技术,即根据学习任务和活动任务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强化(两次强化之间有一定的间歇),以此巩固良好行为,而漠视、惩罚不良行为。给多动障碍儿童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动静结合,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懂得行为规范,并充分认识执行规范的重要性,逐步学会自我控制,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减少过多的活动和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校结合,尤其是家庭教育要多下功夫)。
沃尔赖奇(Wolraich,1979),曾经对多动障碍的行为矫正进行过评述,发现绝大部分研究都证明行为矫正技术是相当有效的。正强化技术适用于较大的儿童,而消退技术则适用于幼儿,惩罚技术可用于危险的较为麻烦的行为。
(四)综合矫正(治疗)方式
综合矫正(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主要为行为控制)、药物治疗和教育干预三个方面。其中教育干预最为重要,尤其是制订特殊的教育流程进行教育,效果更好。说到这里,可以看得出,家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因为家长和孩子每天呈一对一,多对一的特点,而把此项责任交给学校,老师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你的孩子。
结束语:在这篇文章中,我只是概略介绍了一下关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有很多专业性的知识,而对于我来讲,也只是了解个大概,主要目的就是让家长们对相关知识有所认识,不至于盲目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注:如有转载需要,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名字,本文属于原创作品,作者联系方式QQ:676483840.如果想学习更多育儿知识,请加入七彩阳光家庭教育学校群,群号:12193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