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付小平:养育孩子,6岁前用心,6岁后省心!

2015-07-16 14:42:46父母学堂

  本文为原创,选自付小平博士2015年出版的《培养儿童自控力》一书自序,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须注明原文出处及作者和来自“男孩部落”微信号(ID:myboyblog)。
 

  本文为原创,选自付小平博士2015年出版的《培养儿童自控力》一书自序,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须注明原文出处及作者和来自“男孩部落”微信号(ID:myboyblog)

  就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有一天,我的微博突然收到这样一条留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不懂得幼教,只是盲目地给予孩子爱与自由。现在孩子五岁半,当不被满足时脾气很大,难以自控,甚至对我拳打脚踢。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跟她对抗,冷处理,然后讲道理,她能接受。但是,下次还是这样,我痛苦到极点,我知道我错了,但该如何做,如何改进?”

  其实,遇到类似困惑的年轻父母还有很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由于对“爱与自由”的盲目推崇,甚至是走火入魔,导致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并不具备相应的自我控制能力。一旦孩子的要求或欲望不能得到即时满足,他们轻则大哭大闹,重则拳打脚踢。

  而要回答这位家长的问题,真不是简单几句话或者一篇短文就可以立竿见影的。关于自控力的话题,虽然我在去年出版的《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一书中做过专题探讨,但限于篇幅,也只能浅尝辄止。

  当完成这本书的写作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培养儿童自控力确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最好从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与其让孩子很早就掌握很多知识和技能,不如趁早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如今已有很多研究表明,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学习成绩,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

  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

  从认知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来看,把自控力比作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应当是名副其实的。但这一点却没有被很多家长深刻认识到,当然,更多人的困惑还在于,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如何着手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三四年前,也就是我的女儿伊伊三四岁左右,我就开始认真观察她与经常一起玩的一些孩子的行为表现。其中的一些细节引发了我的极大关注和深入思考。

  比如,每次带伊伊到外面玩的时候,只要事先跟她说好几点钟回家或者过多久就回家,她基本上都能做到,不用大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几乎每一次,我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家长求爹爹告奶奶似地哀求孩子早点回家,另一边却是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自己玩”。

  后来我又注意到另外一件事情。我们所居住的小区里面有一条步行街,每天都有很多小朋友到步行街玩。这条几百米长的步行街两边,有一些小商家入驻,部分商店外面安装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摇摇车。大多数时候,我们也会让伊伊去坐摇摇车。不过,我们从小就给她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一天只能坐一次”,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如此。

  所以,当她坐了一次以后,就会自动下来,不会吵着再坐一次。然而,我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部分小朋友坐完一次以后总是会嚷嚷着再坐一次,于是大人欣然应允。当坐完第二次后,他们又开始耍赖,一定要再玩一次。大人拗不过孩子,只好迁就他们。更有甚者,还会一连坐上好几次,才肯善罢甘休。

  其实,类似这样的“熊孩子”,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去超市购物,总会看到这样一些孩子,买了这还要那,稍不如意就倒地耍泼;到餐厅吃饭,总会看到这样一些孩子,自顾自地玩手中的玩具,身旁正守着几个大人给他喂饭;到游乐场玩,总会看到这样一些孩子,动不动就对其他孩子横眉冷对,甚至拳脚相加。

  虽然那些所谓的“熊孩子”各有各的“熊样”,但是,根源问题往往都一样——缺乏基本的自控力。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就会“及时行乐”,稍不满足就对家长软硬兼施;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以就会乱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对别人手脚并用。

  爱与管教相伴才是真爱,自由与规则并行才有真自由

  “爱与自由”,是目前很多亲子教育书籍和言论中,备受推崇的教育理念,也受到很多年轻父母的追捧。但我发现,很多家长对这些教育理论和理念的理解有很多偏差,甚至还不由自主地滑向天平的另一端,就是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为了确保自由,孩子可以随心所欲。

  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自由都是相对的,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则基础之上的,孩子也不例外。身处一个由数十亿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我们从来都只有相对的自由,而没有绝对的自由。

  因为我们对“要给孩子自由,要尊重孩子”的误解,所以导致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只要是孩子的要求,家长就会尽量满足,而不考虑这个要求是不是合理;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即使是涉及到做人的根本,家长也是好言相劝不予批评或惩罚;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家长总是先挑学校和老师的毛病,而不是考虑自己孩子的问题。

  到最后,甚至演变为,就是不愿意让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希望孩子能够在最好的环境里面得到成长:有无限的爱、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都对孩子万分尊重等等。

  遗憾的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到哪里都是镜中月、水中花。对于所有人来说,所处的社会大环境都是一样的。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不会单独为了某个孩子而发生任何变化,社会上也没有一个人是只肯全心付出、不求任何回报的。

  孩子的成长,当然离不开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也离不开自我成长和自己做主的机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不断对孩子放手,让孩子自我成长。但是,放手并不是撒手,更不是放任自流。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必将演变为宠溺,娇生惯养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受到什么约束。

  美国教育家希利尔在《培育孩子》一书的序中有这样一句话:“纵容孩子不仅显得家长没有能力,更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这些家长要么不知道管教的重要性,要么是懒于管教。”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那些曾经走过弯路的家长一定对此深有体会,正如那位给我微博留言的妈妈一样。

  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不是彻底放弃管教和规则。爱与管教相伴,才是对孩子的真爱;有约束的自由,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六岁前用心,六岁后省心;六岁前省心,六岁后操心

  人生之路很漫长,如果在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引,孩子们就可能走错方向,越往前走,就会越危险。直到有一天,当我们发现他们走错了方向,试图扭转局面、让孩子重新来过时,我们才会发现这似乎比登天还难。

  我一个朋友的小孩,已经上小学。她的家长非常推崇自由教育观念,从小就很尊重孩子,从来不会大声对孩子说话,更不要说批评孩子了。即使孩子不听话或者犯了错,一律轻言细语跟孩子讲道理。家里的大人都很有耐心,为了让孩子好好吃饭,可以耐着性子跟孩子说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道理,到最后往往还不起任何作用。

  同时,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家里没有太多规则和约束,几乎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比如吃饭时可以随便玩,上学可以任意迟到,上课可以随意走动,跳舞可以随时休息。也许,在孩子眼里,从来就没有规则和约束的概念。

  但是,在她即将面临“幼升小”的时候,家长开始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孩子一定会适应不了小学的学习和老师的要求。当家里的大人试着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时,却发现,即使偶尔采用打骂这种极端的方式,孩子的很多陋习都难以改变,很多问题也难以解决,很多方向更难以扭转。

  当然,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是需要把握好时机的,更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教育的机会,一旦错过,我们就永远无法弥补,即使可以补救,往往也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我每次在面向学龄前孩子家长的讲座结束之前,总会跟大家分享一句话:“六岁前用心,六岁后省心;六岁前省心,六岁后操心。”其实,这是我两年多前在微博上分享给家长的一句话。

  那个时候,伊伊差不多也快满六岁。而这个总结,也正是源于我在三四年前开始留意观察她和身边一些孩子的深刻感悟。目前,伊伊已经进入小学二年级的阶段,随着她的逐渐成长,她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也已充分印证了这句话。

  其实,在六岁前,最需要家长用心的地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换句通俗易懂的话说,就是要让孩子管好自己。一旦孩子具备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到了六岁以后,家长就会越来越省心。反之,家长只能越来越操心,并且很多方面都可能事倍功半。

  给家长的忠告,科学育儿才是硬道理

  专门从事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培训工作这几年来,我有一个很大的体会。现在跟家长谈论育儿这个话题,有时候真的是很让人为难。如果我们反对某个观点或做法,家长就容易矫枉过正;如果我们倡导某些理念和方式,家长又容易走入极端。当我们试图转变家长观念时,他们往往对方法比较感兴趣;当我们提供具体案例和做法时,他们往往又觉得不适合自己的孩子。

  导致这些现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缺乏基本的儿童心理学常识,所以他们也就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更不能活学活用。而孩子的自控力发展,就会涉及到很多理论和研究结果。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还得适当了解一些认知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当然,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便捷时代,也有少数所谓的“教育专家”或者“心理专家”,为了博得更多人的关注甚至是顶礼膜拜,在不遗余力地通过自己的平台,用一些无比打动人心的口号或者非常吸引眼球的标题,误导很多年轻家长。身处这样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关于教育孩子的各种观点和理论层出不穷,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没有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我们就很容易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因此,我想借此机会奉劝大家,当你们看够了那些貌似醍醐灌顶的“心灵鸡汤”以后,真的需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那些基于理论研究成果和科学育儿知识而写的文章或者图书。也许大家会觉得很多心理学理论太深奥,读起来很枯燥,似乎并不实用。

  身处一个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很多人都喜欢采用短平快的阅读方式,最好是拿来就能马上使用、用了就能立马见效。其实不管做任何事情,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最好还要知其所以然,教育孩子更应如此。唯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而不是盲目照搬。只有这些理论才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也只有理解了这些“为什么”,我们才能真正明白“究竟应该怎么做”。因此,科学育儿才是硬道理。

  这本书的主题聚焦于“儿童自控力”这个很多人都不熟悉的领域,毕竟目前国内外都鲜有这方面的亲子教育图书问世。因而,书中不可避免地引用了很多经过科学验证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不过,我已经尽最大努力做到精炼和朴实。

  当然,这本书从总体上来看,仍然沿用了我前三本书(《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把孩子温柔地推开》《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的写作风格,并未采用传统的章节式写法,而是把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理论融入到一些真实的案例和故事中,通过亲切、平和的方式娓娓道来。

  希望这本书的面世,能引起更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自控力的重视,并付诸实践。最终受益的必将是那些我们都深爱着的孩子!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本文,均须注明作者付小平和选自《培养儿童自控力》一书,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