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烟直:中国父母必须觉醒(14)
声明:本文为笔者《父母态度决定孩子高度——培养幸福的孩子》书稿内容,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须注明原文出处及作者和来自搜狐教育孤烟直的自媒体,图片来源网络。
2004年,上海公布了一项少儿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压力过大及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孩子们不快乐的主要原因是外在压力增大。41%的孩子认为压力来自老师,31%的孩子认为来自父母,还有28%的孩子会自我施压。
孩子们在问卷中写下的不快乐原因五花八门,其中包括:作业多、老师批评、上课没劲、数学题目不会做、父母不让看电视动画片、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丢东西等等。
在父母给孩子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大的生活空间的今天,孩子们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快乐却越来越少,有话不跟父母讲,有问题不向父母请教。这是因为百分之七十九的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名次有着严格的要求!
对于低年级组孩子来说,令其快乐的前4个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有好朋友、玩、考得好、放假;令其不快乐的前4个因素依次为:没考好、被批评、没朋友、作业多。中、高年级孩子,令其快乐的前4个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考得好、有好朋友、受表扬、放假或收到礼物;令其不快乐的前4个因素则是:没考好、被批评、爸妈吵架、没朋友。
从中不难看出,考试、朋友、受表扬、被批评、家庭矛盾等这几个因素,在孩子童年的成长经历中占据重要席位。
200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向社会发布了《2005年国内五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中学阶段青少年发展状况报告》。这项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汕头等城市5875名初一到高二中学生的调查有一个重要发现: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在诸多方面呈现出一种不容乐观的趋势:
视力水平大幅下降——调查显示,随着中学生年级的增高,视力良好者的比例从26.2%下降到15.0%,患轻度近视的比例也从42.8%下降到30.5%。与此同时,中度近视和重度近视比例却分别从22.9%和8.3%上升至36.8%和17.8%。与这一结果互为佐证的是,去年教育部和卫生部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达34.6%,高中生近视率达70%,近视发病人数位列世界第一,发病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睡眠时间减少——1994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保证初中生9小时以上的睡眠,高中生8小时的睡眠”。本次调查显示,从初一到高二,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从8.1小时下降到7.1小时,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体质下降——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中学生患感冒的频率明显上升。调查中随着年级的上升,极少感冒的人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身体素质的下降带来了心理素质的降低和思维能力的钝化。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性),创造性思维能力随年龄的增长一路递减。与此同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差:积极情绪得分从平均3.70分下降到3.40分,消极情绪的平均分则从2.59分提高到2.93分。
《中国新闻周刊》在2006年3月份的相关报道中提到,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问题似乎还不止这些。调查发现,中学生对各种读物(如科幻小说、侦探破案、中外名著等)的阅读兴趣都在下降,能吸引他们兴趣的只有一种书——言情小说。
随着年级的增长,参与各种家务劳动的人数比例大都呈逐年下降趋势。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初一的学生中,尚有53.1%的人能“在父亲或母亲生病时照顾他们”,而到了高二,自信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37.3%了。至于其他的课外活动,除了“看电视”这项基本持平外,绝大多数活动的比例都在减少。惟一增加的就是,越来越多的人想“多睡一会儿觉”。
更令人担心的是,调查发现,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范围从初一时的69%增长到高二时的92%。还有校园暴力,影响范围从40%增长到63%。
所有这些都是追求分数第一的功利化教育造成的,而孩子不快乐的根源也就在这里。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一切都是为了考试而教育,与中考、高考无关的课程不开。对于家庭教育而言,一切都是为了取得高分的学习成绩,成绩好一切都好。在功利化教育的桎梏中,孩子没有了快乐,没有了理想,没有了兴趣。孩子完全变成了学习的机器,永远为学习而不停运转。
陶宏开曾撰文分析说,现在国内的中小学分重点与非重点,重点学校还有重点班,重点班又分奥赛班尖子班火箭班,班内还要排个一二三四五,孩子怎么能受得了?孩子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受到歧视与嘲讽,于是孩子就要另外寻找一个发泄得途径。现行的学校教育仍是一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模式,一切为了成绩,一切追求分数,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学习,还是学习,生活太单调,枯燥无味。操场成了摆设,谁去打篮球谁就得受罚。早自习、晚自习甚至还有午自习,每天除了考试就是做题,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在各个领域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学校却越来越封闭,学校成了真正的围城。所有的寄宿学校几乎都实行了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学生从周日下午一进入学校,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笼中鸟”,不到周末出不了校门。教师则成了这种教育模式的“帮凶”,从每天早上到晚上,便把“配制”好的各种东西往学生脑袋里灌。为了检查督促学生,很多学校天天有练习,周周有测验,月月有考试。现在的教育普遍缺少理想教育、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
一次,陶宏开教授在大学讲课时问学生有什么样的理想。本来很活跃的课堂突然安静下来,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回答。他再三追问,才有一个女生站起来说,她四五岁时曾经有一个想当画家的理想。他说,这很好啊,为何不坚持下来呢?这个女生说,怎么坚持,上学后有做不完的作业,星期天还要上奥赛班培优课,哪里有我们自由成长的空间!她的话道出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危害,孩子就像小毛驴一样,老师揪着两只耳朵往前拉,家长在后面往前推,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方向,彻底失去了自我,慢慢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这样很容易就被网络游戏拉走。
教育专家认为,功利化教育必将带来中国教育的共同灾难。所谓“共同灾难”就是说,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人们只顾个人的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的情况,盲目跟风,最终将不得不一起吞食恶果,这便是社会的“共同灾难”。如果教育者和家长只想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不去考虑孩子本人的感受和利益,不考虑今天的“拔苗助长”是否真的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甚至不去考虑他们是否会跑不到终点就提前退出比赛,最后就有可能导致“共同灾难”。 他还介绍说,国外早已有研究者指出,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是不该发生的,一旦发生,必将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我们的孩子不快乐,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很多父母仍置孩子的感受于不顾,逼迫孩子参加这样或者那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兴趣班、培优班,一点点把孩子的快乐偷走,把孩子的天性扼杀,把孩子的自由剥夺,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痛苦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快乐与否,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大事情,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情。试想一下,在不快乐的生活中长大的孩子心理会健康吗?人格会健全吗?精神会完善吗?这样的孩子能够给别人带去快乐吗?
作为父母,我们可能左右不了学校教育,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把握孩子在家里的教育生活,让家庭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天地。
中国父母应该醒醒了,究竟是健康的生命宝贵还是高高的分数重要,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我们一定要把追求高分的功利化教育抛弃,把快乐还给孩子。(孤烟直 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