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杂说”之五十七:《让你的孩子长大》
看到这样一个题目,读者可能会觉得有点儿莫明其妙:怎么,难道天下还会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的的父母?
您不信?那请看下列事实:
家长什么都“怕”
孩子写完作业,家长每天要替孩子收拾书包,并对照着课程表,帮助准备第二天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怕他们丢三落四,带不齐,挨老师批评;
孩子已经会自己穿衣服了,家长每次都让孩子伸着胳膊伸着腿,像侍候“小少爷”、“大小姐”似的,给孩子穿衣服穿袜子穿鞋,怕他们不会穿,穿得慢,穿不好;
孩子会洗手绢、红领巾了,家长还是替他们洗,甚至还替他们洗脸、洗手、洗脚,怕他们洗不干净,弄湿了衣服;
即或是距离学校很近,每天上学放学家长也要早送晚接,有的是甘当孩子的“书童”,连书包都替孩子背着,怕他们被车撞着,怕他们放学后捯饬瞎转悠不回家;
孩子听老师的话,要帮助父母做点家务事。家长什么事也不让孩子动手做,怕添乱。有的家长甚至还到学校“代劳”,替孩子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怕他们做不好,怕再磕着、碰着、累着;
孩子上中学了,要和同学们结伴去郊游,没有老师带着不让去。实在拗不过,就强令不许骑车去,不许划船,不许爬山,不许……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
舍不得让孩子去商店买东西,怕不会买,不会挑,怕把钱弄丢了,怕不会算帐找错了钱……
及早怕这怕那,不让自己做,结果,有的孩子都上小学了还不会自己擦屁股,参加军训不会系扣子、系鞋带……
就是不怕孩子“长不大”
家长们不是怕这,就是怕那,似乎什么都怕。可就是有一点儿不怕,那就是“不怕孩子永远长不大”。
家长这不许做,那不许做,归根结底,实际上就是“不许自己的孩子长大”。
家长想没想过:孩子怎么样才算长大了呢?不是说长高了、长胖了或是身体强壮了,就算是长大了。在家长眼里看来,即或孩子长得再高、再胖,身体再强壮,如果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事事都要家长操心劳神,事事还得要家长替他们做,大事小情还都得要家长替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家长自己说的那样:“还像小孩子似的。”
就是说,衡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算“大人”了,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强不强,遇事有没有主见,能不能独立分析、判断、处理、解决问题。具备了这些条件,家长用不着什么事都操心了,“翅膀硬了”,能“单飞”了,那才算是“长大”了。
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说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实践出真知、长本事,独立的意识和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
即或是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已经具备了形成独立意识和掌握独立生活能力的条件和可能性,家长如果不让他们去做,不让他们去亲身实践,这种可能性永远也不会变成现实。
让孩子在实践中快快长大
成年人一般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不论是多么简单的事,如果不去亲自做,就总也学不会;不论多么简单的问题,不经过自己实际处理,就总也不会处理。
家长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实践锻练、亲身体验的机会,使他们有腿不能走,有手不能动,有脑不能想,有事不能做,有问题不能自己处理。这样,他们就永远什么也学不会。
像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在父母身边,尚能生活、生存;将来一旦进入社会,离开了父母、家庭,就会“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决不会跳跃”,难以自立,更难以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记得前些年,日本有一部非常有名的动物电影片《狐狸的故事》,给我国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描述了一只母狐狸怎样哺育自己的五个“孩子”的情况。
影片最生动、也是使人刻骨铭心的情节是,母狐狸教会率狐狸捕食的本领后,当它们长到一岁左右的时候,便“无情”地把它们给赶走,让它们去独立谋生。有的小狐狸不想离开“母亲”,恋恋不舍,几次想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继续依赖母亲生活。母狐狸甚至毫不留情地凶狠地咬小狐狸,强行把它们驱赶走。
是母狐狸真的对自己的亲骨肉没有感情,是“冷酷无情”、“无情无义”吗?不是的,我们还清清楚楚地记得,直到小狐狸的身影,在远方消失时,母狐狸仍然久久地站在那里,深情地望着远去的“孩子”的背影,它的眼睛里,分明流出了泪水。
动物哺育幼雏所付出的辛苦常常要超过人类,但它们不会娇惯“子女”。因为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是无法抗拒,无法改变的,娇惯就是促使子女死亡。
要使自己的后代生存下来,健康地生活着,必须教会它们独立觅食、捕食、预防侵害,躲避伤害,要它们快快长大。
现代人类社会,同样也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也是无法抗拒和改变的现实。父母们必须要有紧迫感,松开双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快快长大。千万不要等到我们做父母的行将就木的时候,眼巴巴地看着孩子还是不能自主、自理、自立,干着急使不上劲,爱莫能助,后悔莫及。
能早放飞,就要早放飞,别犹豫。
- 上一篇
鲁鹏程:父亲教育不容缺失
文/鲁鹏程 古代启蒙经典《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如果生了孩子,只知道养活他,而不去教育他,那就是父亲的过错,是做父亲的失职。如果您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拒绝履行对孩子的教育的职责,孩子就会因为父亲教育的缺失而一生都缺“钙”。 孩子是需要父亲的爱的,没有父亲的爱,或者说,爱孩子感受不
- 下一篇
小孩子疾病和家长的行为有一定关系
小孩子的疾病跟家长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的。不是父母孝道有亏,就是性情不好,从怀孕时就播下了孩子日后身体和性情的种子。 善人说的很好:不要迷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这样,自己包的饺子还能不知道什么馅,还问别人为什么这样? 一次一位读到博士的中医,带了一家人来找王老师了,是一个三个月的孩子,肝癌,出现了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