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家教杂说”之五十五:《儿童消费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2015-08-03 06:01:14父母学堂
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据报道,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消费先导城市进行的儿童消费市场调查,收集到了不少的有价值的儿童消费数据。不仅为儿童消费品的生产提供了导向,也为我们引导家长合理调节儿童的消费,使消费促进儿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消费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生活方式

  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据报道,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消费先导城市进行的儿童消费市场调查,收集到了不少的有价值的儿童消费数据。不仅为儿童消费品的生产提供了导向,也为我们引导家长合理调节儿童的消费,使消费促进儿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消费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家庭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儿童的合理消费,不仅是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对儿童来说,消费本身也是一种教育

  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生理、心理上尚未成熟,正在迅速成长发展,能不能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儿童的消费,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儿童消费不仅能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儿童的消费需求,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消费行为,而是通过家长的消费活动得到满足的。因此,树立正确的儿童消费观念,科学地安排儿童消费,不仅是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家长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每个家庭都能保证满足儿童物质和精神方面消费是需求,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但从调查的情况看,城市中儿童的消费水平是相当高的,远远超过家庭中成年人的消费水平。不仅是城市,农村儿童的消费水平也大体是这个样子。

  当今社会,人们重视儿童的消费,舍得进行投资。特别是在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非常普遍。一个家庭只有“绝无仅有”一个孩子,孩子成为家庭消费的重点,家庭首先保证儿童的消费,这也是很自然的事。

  家长用“钱”把孩子给“堆起来”有害无益

  但是,儿童的消费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应当掌握一个“度”,把儿童的消费掌握在一个合理、有益的范围之内。儿童消费水平过低,不能满足儿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反之,儿童消费水平过高,也会损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绝不能错误地认为,在孩子身上花钱越多,就越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发育。社会上有一些富有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可以说是家长用钱给“堆”起来的。但身心发展的状况并不理想。有的孩子花钱如流水,挥霍奢侈,没有丝毫的节省意识。毫不爱惜财物,随便毁坏,丢失了也不心疼,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家有的是钱,买新的”,似乎他们的家长的开“铸钱楼”的,会“印票子”。像这样的孩子,将来能会有什么起色?

  而北京有名的宏志中学的孩子,家里没有“富爸爸”,也没有“富妈妈”,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很差,甚至连学费都交不起;可他们的发展倒非常好,几乎百分之百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事实证明,光靠多花钱,是培养不出好孩子来的。存在决定意识。在物质生活享受上过于特殊化,弄不好,还会由于从小挥霍无度,养尊处优,头脑膨胀,从而滋生游手好闲、不思进取、盛气凌人、骄横跋扈的思想和行为,致使孩子走上邪路。

  比如,近来媒体热议的轮奸恶性事件的主人公,还是一个未成年人,家长就送高档轿车,从小就享受贵族生活,能不成为胡作非为、违法乱纪的“衙内”吗?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值得一些家长警惕。

  家长的消费意识决定孩子的消费结构

  家长的消费意识和儿童的消费结构,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赶时髦、相互攀比的消费动机。别人家孩子有的,我的孩子要有;别人家的孩子没有的,我家的孩子也要有;用“高档”,穿“名牌”,追求高消费,“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以孩子的高消费抬高家长的身价,这是典型的小市民的思想意识。

  再比如,重视物质、轻视精神的消费心理。只重视孩子的吃喝穿戴,忽视孩子知识学习、智力开发、特长发展、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这样的消费,会助长儿童的虚荣心,不思进取,心理、智力发展落后,滋长贪图享受的心理。钱花得不少,却没能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家庭的经济收入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用于日常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费,如解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开支,叫做“生活资料”;二是用于改善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消费开支,如用于提高生活品位的消费开支,叫做“享受资料”;三是用于家庭成员的智力开发、更新知识、发展特长等方面的开支,叫做“发展资料”。如果三种资料使用得当,就会充分满足家庭成员的需要,有利于家庭成员提高生活质量。

  同样的道理,儿童的消费一般也是由这三部分组成。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的家庭给儿童的消费在结构上出现了严重偏差,儿童的食品、服装消费比重过大,给孩子的零用钱过多。也就是说,在儿童的整个消费中,“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大大超过了发展资料。长此以往,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应当给予调整。

  教育投资的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

  给儿童进行消费,家长还要注意做到动机和效果的一致。

  有的家长给孩子进行消费,动机应当说还是好的;但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有的家长为了满足孩子对玩具的需要,给孩子购买了太多的玩具,家里到处都是,就像是个玩具店似的。结果,孩子只是对少数几种玩具感兴趣,百分之九十的玩具长年处于闲置状态,既浪费了资源,也会给孩子的思想造成挥霍浪费的不良影响。

  而玩具精一些,少一些,既能充分发挥玩具的效益,孩子也会很爱惜,有助于培养孩子爱惜财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再比如,有的家长不问孩子乐意不乐意,有没有兴趣,就自作主张,花重金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实际上,孩子并不感兴趣,根本不好好学习,而半途而废,中途退费又很难,很多钱财都打了“水漂儿”。不仅浪费钱财,还有可能因此而使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像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花钱帮“倒忙”。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再去报班。

  有的家长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也要让孩子养尊处优,过上幸福的生活。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可在孩子的消费上大手大脚,毫不吝啬。家长可能这样想,我对孩子好,舍得给孩子花钱,将来我们老了,孩子也会孝敬我们。

  我想,这恐怕是一厢情愿,“剃头挑子一头热”。你看那些“活不养死不葬”的忤逆之子,那些为争夺父母遗产而打破头的不孝子孙,哪个不是爹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到头来,爹妈落得个如此下场,着实让人心寒。

  马卡连柯曾经指出:“人们常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性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马卡连柯把这种爱看作是父母送给儿童的最可怕的“礼物”。他说: “这种可怕的礼物,可以这样来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给他饱喝一服足量的你个人的幸福,他就可以被毒死。”“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儿童。”他由此而断言:“一味抱着慈悲心肠为儿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说是最坏的教育者。”

  值得可喜的是,在城市中那些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关于儿童消费方面的意识越来越理性,儿童消费结构中的教育和娱乐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享受方面的消费控制得比较严格。这说明,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决定头脑是否清醒,决定对孩子投资的指向。

  也就是说,家长文化素养和受教育程度月高,就越明智,钱花的就越是“地方”,值得广大家长学习。

  教育投资也要讲究“效益”和“成本”

  在当今社会,培养、教育孩子是要进行投资,城市家长一般也有条件进行这方面的投入。但是,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也要讲究“效益”,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能不花钱的,也尽量不花钱。不讲究效益的投资是盲目的投资,而盲目的投资一定存在着隐患。

  进行任何方面的投资,都要考虑“成本”。所谓“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

  我想,培养、教育孩子,也要考虑“成本”。因为“成本”和“效益”直接向联系的。考虑“成本”,这不仅仅是为了省几个钱的问题,主要还是为了培养、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效益”和“成本”的意识。

  孩子消费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不能不考虑“效益”和“成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