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培养孩子,主动性和自制力都要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孙云晓
主动性和自制力两颗种子都发达
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孩子发展最理想、健康的状态,是主动性和自制力两颗种子都发达。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真正现代的教育。人的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发展,是人格最核心的两个要素。我想从主动性和自制力相辅相持的平衡教育和习惯养成方面,谈谈孩子的教育问题。
自由与规则结合是最好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陈会昌对北京200 多名孩子进行了长达20 年的跟踪研究,他发现,孩子发展最根本的就是看两颗种子——主动性和自制力。这两颗种子发达并且平衡的孩子,发展最理想。他强调自控力在前,主动性在后。而我认为,人的发展主动性是第一位,自制力是第二位。
什么是主动性?就是以内在的兴趣为核心,以探究精神、好奇心为主。在主动性和自发性的驱使下做事情,人们的心情最愉快、最舒适。而自制力,则是遵守纪律、遵守规则。
对于孩子来说,拿捏住主动性和自制力这两个指标,就基本上可以把握好其人生轨迹了。
在这两个指标体系下,孩子可分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主动性和自制力都很强,这是理想型的;第二种是主动性弱,自制力强,这是小绵羊型;第三种是主动性强、自制力弱,这是破坏型;第四种是主动性和自制力都很弱,这是游手好闲型。
有专家学者对世界上有高成就、高创造力的人进行分析,发现他们有6个心理品质,而其中的前5 个都属于主动性的发展——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内在兴趣和高度热情,不可阻止、自发的学习行为,强烈的成长动机,反潮流精神、独立性,创造性、求新求异性,这些都体现了主动性的发展。而第六个心理品质,中国人非常突出,这就是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精神,这一点让全世界都惊讶。
客观地说,中国的家规家风,有很多优良的传统,但对主动性、创造性支持不够,更多是强调道德修养和自我克制。所以,新时代的家庭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在我看来,自由与规则结合是最好的教育。
最近我跟一批中外的脑科学家、心理学家对话。美国科学家约翰·梅迪纳的观点也是:教育孩子的关键是在自由发展智力和制定严格规范之间找准平衡点。
如何才叫找到平衡?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的解释特别形象。他说,就像开车一样,主动性是油门踏板,自制力就是刹车踏板。其实,任何人的人生都像一辆车,你需要把主动性和自制力结合起来。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模式最有利于孩子成长?国际上比较认同心理学家鲍姆林特的研究,他认为,现代家庭教育孩子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叫权威型,对孩子既尊重理解,又严格要求。这样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社会责任感强,有更多成就倾向。第二种是宽容型,也就是溺爱的,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性。第三种是专制型,这样的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
多带孩子参观博物场馆培养独立性
今后,需要学生自己选择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主动性的要求越来越强。
谈及主动性,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讲得很透彻,人的固有本质就是人的主动性,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我和多元智能的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交流过。他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经常带孩子到博物馆、科技馆,让孩子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去体验,看看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什么做得最好,这就是他的潜能优势。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通常有七个方法:多体验唤醒潜能;多读书开阔视野;创造发展想象力与好奇心的环境;鼓励质疑;发现和珍惜兴趣和特长;突破“习得性无助”的误区;让儿童拥有成功的体验。
在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上,新西兰的学者对1000名刚出生的孩子开展研究,跟踪了32年。32年之后发现什么?自制力差的这些孩子,长大后经济状况更差,工资相对更低,进监狱的可能性更大。在自制力最差的一组,超过40%的人32 岁之前犯罪。而自制力强的一组,长大后身体更健康,患肥胖症和性传播疾病的概率更小,连牙齿都更健康,只有12%会在32 岁前犯罪。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一是培养孩子尊敬父母和老师。父母和老师一定要有权威性。做父母的要记住一条,不管孩子在学校遇到什么挫折,不要在家里贬低老师——贬低老师的结果是你没法教育。第二,父母要以身示范,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孩子在2-4岁的时候,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为什么?2-4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能说300个单词至1500个单词,初步理解语言的规则。这时候说“不”,对他有重要的影响。2-4岁的孩子,哪个孩子不好管?但如果你说,别惹他,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大了就好了。这么做就完了,最佳教育的时候你放过了,一放再放,一退再退,你最后要面对的是一个什么道理都不讲,任性、跋扈的孩子。这时候,你想管也管不了了。
为什么孩子在10岁前最好教育?因为孩子在10 岁前,对父母崇拜的年龄。10-20岁就进入了轻视父母的年龄,越大越难管。因此,父母们要在10 岁前就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做人的核心是明辨是非。
文 | 孙云晓
来源 | 《文汇报》
【微信公众号-育儿快讯】
一对80后父母,从事儿童教育6年,宝贝1岁8个月,特开办的儿童教育公众号,育儿快讯(ID:yuerkuaixun)更多教育话题.育儿资讯,家长课堂,请关注我们。
- 上一篇
不管孩子多聪明,这些习惯不好,成绩也上不去
孩子聪明机灵,可就是学习不好、成绩差、学习马虎都是困扰家长的大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呢,关键又在哪里呢? 专家指出,家长在教育中不自觉的错误,可导致孩子多种心理问题,并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1、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 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
- 下一篇
魏书生:要培养孩子这12种学习习惯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1.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