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动机 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解读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动机
文|@人淡如菊-心的菩提 编辑整理
导读: 很多的“叛逆”,都是源于一种对束缚的抵抗,如果你强迫孩子听话,命令他服从你的指挥,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甚至还痛下毒手、又打又骂,那么,孩子只会在“压迫”下“反抗”!你敢打他骂他,他必然以牙还牙,也打你骂你,“不听话”的状况只会愈演愈烈!
其实我最想强调的,不是暴力问题,而是心态问题。也就是说,即便你不出手、不打、不骂,你有没有在心理上认为,孩子就应该服从你呢?你有没有认为,你是大人你就有权利命令和强制孩子听话呢?你有没有认为,只要孩子一不听话,就是叛逆、就是和你对着干呢?
爸爸、妈妈也是“人”,偶尔控制不住情绪,言行过激,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说父母不允许犯错,只要父母善于反思,不断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就能进步。
悲哀的是,仍然有很多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滥用家长的权威“仗势欺人”,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反而一个劲儿地抱怨孩子“不听话”!教育孩子,不能只盯着孩子的问题,不能只是发愁只是发怒,更要冷静地思考背后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有一句话我常说,育儿跟处理生活中其他问题一模一样。
一、什么是“叛逆”?“叛逆期”有哪些表现?
给“叛逆”打上引号,是因为我非常不喜欢用这个词形容孩子。一说叛逆,我怎么就联想到电视剧里那些大逆不道、忤逆反叛的事儿?小小的孩子到底犯了什么错惹了什么祸,要背上“叛逆”的罪名?无非是他“不听话”,他的言行没有遵从大人的安排罢了。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叛逆期”:第一个阶段是3岁左右,第二个阶段是青春期。
相信以下的场景,是妈妈们都遇到过而且非常头疼的——
唱反调,你指东,孩子偏偏朝西;
你越是不让干的事,孩子偏要干;
孩子突然什么都要自己做,不允许你帮忙,谁帮跟谁急;
孩子不爱搭理人,不听劝不讲理,就认为他自己是对的;
……
绝大多数时候,孩子并非存心找茬,并非故意捣乱,他的“叛逆”往往源于一些发自内心的动机,就看我们家长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了解。
二、实例分析:解读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动机
1、独立宣言,我长大啦!我要自己做决定!
外出游玩之前,我们在家换衣服,整装待发。因为急着赶车,我匆忙给笑笑拿出一件衬衫,往他脖子上套。谁知笑笑忽然大哭起来:“我不要~我不要~”家人以为孩子故意耍赖:“怎么回事啊你?越赶时间越磨蹭?快穿上!”然而事与愿违,你越催,孩子越是抗拒,还一生气把衣服扔掉了。妈妈:“笑笑,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哭?你想怎么样?”笑笑:“呜呜呜呜,我我我不要穿这件!”妈妈领着笑笑来到衣柜前:“那你自己说,你想穿哪件呢?”笑笑翻来翻去,随便拿出另外一件:“我要穿这个!”行,由孩子自己决定!笑笑很快就破涕为笑。
孩子是故意磨蹭、故意反抗、故意拒绝吗?倾听孩子的心声:他只是不想服从大人的安排,他想自己做决定!
【解读】叛逆的感觉真好,是一种“长大了”的兴奋,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不必再听从父母发号施令、指手划脚,不必再永远跟在大人身后,孩子因为可以自己做决定而得到充分的心理满足。这不是“执拗”,这是不是“任性”,而是孩子的独立宣言。
2、谁说我是小屁孩?你们大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哼,不信你们瞧瞧!
笑笑看见大人做饭之前切菜,觉得很有意思,也想玩菜刀。但是大人会说:“小孩子怎么能玩刀啊?会切到手的!千万不能动啊!”然而适得其反,你越是说不能动,孩子越想去动,哼,瞧不起小孩?
有一天笑笑居然趁人不备,偷偷溜进厨房,幸好被逮了个正着。阻止,有用吗?劝说,有用吗?
妈妈拿起刀:“笑笑你看啊,这个刀太尖了,一不小心就会割到手,太危险了,对不对?不如我给你另外一个刀,你来玩,好不好?”笑笑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很好奇:“哈哈,什么刀?”妈妈拿出一把生日蛋糕里搭配的切蛋糕的塑料小刀:“你看!”笑笑乐了:“切蛋糕?”再拿出一些西红柿:“来,今天这些菜都归你切了!”笑笑哇地一下张大嘴,很兴奋:“啊?都归我切了?”妈妈:“是啊,一会我们要用你切的西红柿做汤哦!”笑笑点点头:“行!”然后很认真地开始干活。切好后,再拿出一些豆芽:“笑笑,你能帮我们摘豆芽吗?”笑笑信心十足:“能,没问题!”
孩子是故意跟大人唱反调、故意对着干吗?倾听孩子的心声:他只是想证明,你们大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解读】有很多事情,大人出于保护,不允许孩子去做,但是孩子并不理解大人的好心,并不接受这样的“保护”,当你说“不”的时候,只会增加他非要去做不可的欲望。排斥、抵抗、反方向的行为,能带来一种“成就感”,意味着他也能做大人的事,并且希望得到肯定。所以大人不妨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证明他的能力。
3、我忙着呢,我玩的可开心呢,讨厌,别打扰我!
要吃饭了,笑笑还在聚精会神地搭积木。妈妈喊到:“笑笑,洗手吃饭喽!”笑笑反感地摇摇头:“嗯~我还在搭积木呢!”妈妈继续嚷嚷:“现在应该吃饭了,等会再玩!”然而无济于事,你越是命令他,他越是坚持。
换一种态度:“笑笑,你是不是玩的很开心啊?哇,这么高!”笑笑:“当然喽,这是高空城堡,哈哈!”一旦跟孩子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劝说起来就容易多了。妈妈灵机一动:“城堡现在要举办晚会,王子公主一起来参加!”笑笑兴奋地笑起来:“啊哈哈,还有晚会?什么晚会?”妈妈:“晚会就是大家先吃一点东西,然后再跳舞!”笑笑:“吃饱了才有劲跳舞,对吗,妈妈?”妈妈顺着竿子就爬:“对,对啊。现在,哪个王子要吃东西啦?”笑笑一边笑着,一边高高举起手!妈妈:“好~笑笑王子,你来吃东西,吃完了就可以跳舞!”笑笑乖乖地坐到桌边。
【解读】在最早的时候,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渐渐地,孩子分清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当他陶醉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大人强迫他结束,他肯定会反抗,会抵触,或者根本不搭理大人。这个时候,大人只能用巧妙的办法去引导他,而不是命令。
4、为什么没人注意我?咦,我一唱反调,妈妈就理我了!
某日,笑笑在画画,妈妈在埋头看一份重要的资料。笑笑:“妈妈,我喜欢蓝色,我画了一棵蓝色的树。”妈妈随口应和:“呵呵,蓝色的树?好有趣啊。”笑笑:“结什么果子呢?绿色的吧?哦不,还是咖啡色的吧!”妈妈敷衍了事:“呵呵,咖啡色的是什么果子啊?”
你有没有用心,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显然我当时搭话心不在焉。笑笑忽然跑过来,拿水彩笔,在我的资料上猛画一通。妈妈措手不及:“啊?你干什么啊?这是有用的东西,别乱画!”笑笑才不听劝,你越是制止,他越是乱画。
妈妈这才引起重视:“宝贝,你想干什么?我们到纸上去画,这是妈妈要用的资料,画的这么乱,就没法看了,对不对?”笑笑阴谋得逞,窃笑,拉着妈妈的手一起去画画。
【解读】渴望被关注,这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忽视了孩子,冷淡了孩子,这个时候,他只能通过一些“反常行为”,来引起你的注意!实际上当你给予足够的关注,他并非蛮不讲理。
5、嘿,有意思,我很好奇,如果……会怎么样呢?我要试试看!
在公园里,笑笑看见湖边有一些怪异的石头,想要上去爬。大人阻止:“不行不行,太危险,如果你爬上去,会掉湖里的!”你越是阻止,孩子越想去试一试:嘿,是吗?如果爬上去,会怎么样?不如拉着孩子的手,让他勇敢地去尝试,感觉很刺激哦。
再说一个例子,浴室有很多水,地上很滑,笑笑偏要进去玩。大人阻止:“不行不行,地上太滑了,如果你进去,会滑倒的!”你越是阻止,孩子越想去试一试:嘿,是吗?如果走进去,会怎么样?不如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去尝试,只需要提醒他小心一点而已。
【解读】孩子天生都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什么都要试试,常会惹怒大人,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更渴望扩大自己的活动空间,不断独立地去尝试一些新鲜事情,尤其是大人不让做的事情。如果大人只是盲目地横加阻拦和限制,势必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在保护安全的前提下,试一试,又何妨?
胆大而心细,就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孩子会懂得自我保护,会明白冒险精神与安全意识,必不可少。
6、什么都不行,唠唠叨叨真烦人,我偏不照你们说的做!
吃饭的时候,笑笑想把饮料倒进菜汤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先后阻止:“不准调皮捣蛋!不能倒在一起!”人多未必力量大,大人们越是集中火力炮轰,孩子越是一意孤行。
还有一个网友给我讲的例子,妈妈不让孩子趴在地上,反复跟孩子讲:“太凉了,太脏了,不准趴着哦,听话!”但是孩子根本无动于衷,好像外星人一样完全听不懂妈妈的话。当妈妈把孩子抱起来,孩子还固执地跑到原来的位置,继续趴着。
【解读】我们大人最经常跟孩子说的一个字就是:“不”,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都不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非不知道大人所说的道理,当孩子已经习惯了大人们阻止他,他就会厌烦,并努力打破常规。
7、我倒要看看,妈妈会不会生气?挑战妈妈的底线!
外出前,妈妈给笑笑抹防晒霜,笑笑不好好呆着,拿着防晒霜的瓶子哧溜一下跑掉了。妈妈喊:“喂,去哪儿啊?赶紧擦好,我们就出发了!”笑笑不听,挤出一些防晒霜,抹在了镜子上。妈妈制止:“啊呀,别乱抹,别浪费!”笑笑得寸进尺,又挤出一些,抹在了门上、沙发上。妈妈继续制止:“怎么回事啊你?擦脸的东西擦哪儿了?”笑笑激情澎湃,又挤出一些,居然抹在了电视机上。妈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笑笑!!!”
跟孩子斗智斗勇,无时无处不在。妈妈:“笑笑,你来,告诉妈妈,防晒霜是干什么用的?”笑笑不以为然:“擦脸呗!”妈妈:“防晒霜,就是防晒,你出门的时候,晒不晒啊?”笑笑咪起眼睛看着天,好像很晒的样子:“嗯,太晒了!”妈妈:“所以啊,擦上这个,咱们就不怕晒了。”笑笑点点头。妈妈:“那你看这些镜子、门、沙发、电视机,它们怕晒吗?”笑笑想了想:“我觉得,应该不怕晒吧?”妈妈:“为什么呢?”笑笑:“因为它们没有出去,没有看到太阳。”妈妈:“呵呵,对!那咱们还是别给它们擦了,留着我们下次出去再擦。”
就这么一边说着,一边已经给笑笑擦好了,看你往哪儿躲?
【解读】孩子经常会试探性地去挑战父母的底线,看见你吹胡子瞪眼,他就特别高兴。该坚持的原则,就要坚持;该生气的时候,就要生气;当然,除了斗勇,更需要斗智。
8、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哼,凭什么我就要听你的?
孩子想在外面玩,不愿回家,这是父母们经常碰到的问题。
妈妈命令,孩子不听;妈妈动手,孩子还手,进而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母子对打。妈妈怒斥孩子:“你不听话还敢打我啊?”
实际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孩子还手是一种本能。无奈,孩子在大人面前总是弱者,最后在权威面前不得不屈服求饶。
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心情,玩在兴头上不愿回家是正常的,一旦跟孩子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劝说起来就容易多了。
【解读】很多的“叛逆”,都是源于一种对束缚的抵抗,如果你强迫孩子听话,命令他服从你的指挥,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甚至还痛下毒手、又打又骂,那么,孩子只会在“压迫”下“反抗”!你敢打他骂他,他必然以牙还牙,也打你骂你,“不听话”的状况只会愈演愈烈!
【结束语】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叛逆”?
因为长大了,可以自己做决定,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因为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大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因为渴望被大人关注,被大人重视,被大人认可;
因为好奇心和探索欲,想去尝试一切新鲜的东西;
因为不想被大人安排,不愿服从大人的命令和指挥。
……
“叛逆”就像一颗等待萌生的种子,在孩子的身体深处蠢蠢欲动。
孩子不是我们随便操纵的“棋子”,他是一个独立的“人”,“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抱怨孩子不听话。
请放下权威,去倾听孩子们的内心!
(本文选自人淡如菊-心的菩提的博客)
- 上一篇
教育孩子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世人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孩子智商高,在各类知识性考试中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但中国孩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为什么不如人家呢?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 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
- 下一篇
一生不能和孩子说的13句话,爸爸妈妈们牢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候爸妈气急之下的几句话可能就改变了孩子的命运,今天清音想要告诉大家千万不能和孩子说的几句话,父母亲们共勉。 1. 笨蛋,没用的东西 。 告诉孩子:你不笨!平时多赏识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和一句简单的话,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2.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 不要一味要求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