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是什么让她成为大上海最好的幼儿园!
来源:《当代教育家》2015年第8期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曹君
一、学习是怎样在游戏中发生的?
遍走幼儿园所有班级,无论3 岁小班,还是6 岁大班,所有的班级都以分区的方式建构了不同类别的学习环境,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不同分区中的学习活动。不过,这是我这个小学老师的习惯说法,徐冰老师说,在幼儿园,这叫作“区域活动”。考虑篇幅,仅举几例。
大班的数学活动区
在虹桥园区,大班教室的一个数学活动区。
两组低柜,两张桌子围成了五米见方的学习区。醒目位置贴着“中草药室”字样,低柜每一隔都有各种学习材料。最上面的一个托盘里放着贴有“左右手”的盒子,一些不同姿态的手的图片,还有一个“中医诊室”的情景提示,孩子们的任务就是区分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左右手。
另一个托盘里放着7 个杯子,两本手册,一本是“中药价目表”,有枸杞、红枣、黄芪、生姜、薄荷、人参、芦根,另一本是“药方”,每页都用图片贴出了几味药材作为一个药方,让孩子们从相应的杯子里取药,再计算总价。整个过程包括“认识药材”“识字”“数量对应”“计算”,这是个非常完整的学习过程。
可以看出,每个托盘的学习问题有不同的难度。在这个区域里,孩子们自选学习内容,学习时间长短不限,可以一个个尝试,也可以重复学习,主动权在孩子手里。
中班的语言活动区
草莓6 班(中班)的语言区是个“播音室”,一块背景板前面一张桌子,左右各一把椅子,一个无线麦克风。看起来这么简易的桌台竟然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语言交流区。
每天分区活动的时候,语言区的程序是先找到一个听众,然后两人对坐就可以开始新闻播报了,讲什么事情都可以,只要把事情讲清楚,听众可以提问。然后讲者的照片就贴在右边一块展板上,听者可以给他点赞,并说出理由。每周选出一位点赞最多的成为新闻播报明星。
小孩子本来就有说话的愿望,但他们喜欢非正式地说,喜欢跟小孩说,喜欢说想说的话,任何一个条件的改变都会让儿童语言表达突然“枯竭”,而这个学习区恰好符合了上述三个条件,让语言表达变成小孩间的“过家家”式的交流,自然流淌,保持着儿童语言的样式,多么有意思啊!
小班的角色扮演
在虹桥园区小班,孩子们正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这可是真实的“过家家”,整个教室早就装扮好了“洗车厂”“化妆室”“美发店”“医院”“花园”等,这些3 岁多的小宝宝们很认真地在玩着。
我注意到两个小女孩一直在化妆间不出来,化了红腮蛋,又涂红指甲,为涂一个还是两个,还闹了别扭,但是谁也不走,继续在那里叽叽咕咕,磨来磨去。
看孩子们怎么玩,你就可以理解怎么学以及设置分区的意义——在选择中给孩子学习的自由。这些自由包括:
尊重孩子“兴趣有别”。先学什么,再学什么,这个自由可以交给小孩子。
尊重孩子“自己学习”。分区学习有效地倒逼老师退到后面,把学习的权利交给每个孩子,让孩子能够以主体身份进行学习。
尊重孩子“差异发展”。尊重差异就是教育最大的人道。学习难度、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速度、学习次数都可以交由小孩子自己决定。
尊重孩子“相互学”。因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孩子自己在玩中学和小孩子之间相互学。幼儿园的分区学习在告诉我们如何保护好“儿童生态”。
我的理解是否恰当呢?徐冰告诉我,在学前教育者眼里,活动、游戏与学习是一体的,也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只要有合适的内容,学习随时随地在发生。
区域活动如果延伸到小学就应当是“分区学习”。因为“参与”和“互动”是儿童成长的核心要素,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儿童在人际互动中所获得的满足感。所以,她们特别反对“以听为主”的教育模式。
这是幼儿园里老师们的信念,可是到了小学,有多少老师、校长能秉持这种信念呢?
二、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区域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学习场”,为孩子们互助学习、持续学习提供一种可能和环境。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
综合宋庆龄幼儿园各个教室的现场情况,我这样描述角色定位:教师作为参与式的观察者,通过问问题、发起面对面交流、重新定向活动、修正幼儿的活动方式来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回应。
扑克牌游戏——转变教育思想
区域活动的材料准备成为课程设计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最重要的考量,宋庆龄幼儿园大班的田喆老师给我讲了一则案例。
学习目标:发现扑克牌中每张牌的不同特征,进行数方面的游戏。
材料准备:扑克牌,去掉J-K,把各花色的A 换成数字1,使各花色的牌保持在1—10,便于幼儿操作。
以往的做法:老师在发放材料时会向幼儿介绍扑克牌的玩法,如:按花色或数字玩接龙游戏,或是两两比大小等。为了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老师还费尽心思设计了记录表,通过记录输赢的结果来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现在的做法:由于孩子在家里看到过大人玩牌,因此对于扑克牌并不陌生,于是,老师直接把牌放入活动区,让幼儿自己想办法玩,结果大大出人意料。第一天,两个孩子玩比大小;第二天,又有两个孩子玩配对;第三天,一个孩子独自操作,把所有的牌按花色从大到小又从小到大排了个遍……孩子们对这套材料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案例反思:发放材料方式的变化,其实也是老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从一开始担心幼儿不知道怎么玩、学不会,急躁地想去教,到现在坦然等待幼儿的自我发现和探索,老师们把目光从原来关注怎么让幼儿学会,逐步地转向发现每个幼儿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我们始终在琢磨,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能让孩子们百玩不厌?如果答案有多种可能性,玩法是可以有变化的,孩子们就会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乐趣。相反,答案是唯一的,玩法是固定,只能重复不能变更的,孩子们都是玩一玩就够了。”茅莉雅老师这样概括。
设计衣服——面对儿童的差异
分区学习中如何面对儿童的差异,胡圣嘉老师给出了这样的案例: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日渐发展,能力差异也日益明显。如在有操作技巧和创意要求相对高的美工区,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往往无法独立完成作品,需要帮助。而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他们花别人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能完成作品,任务没有太大的挑战。时间一长,美工区对他们就失去了吸引力。怎么办?
母亲节快到了,我们在美工区中提供材料,让孩子们“给妈妈设计衣服”。与往常不同,在提供材料的同时,我们还提供了制作流程图。对于习惯求助老师的孩子来说,流程图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和帮助,他们可以按照流程完成基本制作。而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老师就鼓励他们先设计出自己的流程图,再进行创意表达。
在幼儿园,教师是不分学科的。看起来是“美工区”的差异问题,老师们却向“阅读”与“表达”借力,支持了不同水平的孩子发展,满足了不同的发展需求。从幼儿发展中的问题现象出发选择学习方法,这才是基于儿童的研究课题和教育经验。
三天的宋庆龄幼儿园之行,记者收获了什么?
在这里,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创设的情景、角色和功能整合为一个积极互动机制,孩子们在真实而有活力的环境下体验着生命的归属感。
在这里,尊重“每一个儿童”已经有了革新性的教育实践,分区学习探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这里,小学普遍低估和轻视的儿童感觉和情绪受到关注,以儿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基础的教育改变显示了教育者的价值追求。
到幼儿园去、到儿童中去看看罢!也许,“回头看”能帮助我们小学教育找到教育变革新的生长点。
改变不易,需要激情智慧和全部的勇气。夕阳下,宋庆龄微笑的塑像和她“把最宝贵的给予儿童”的教诲,仿佛给我们注入不断前行的动力。
阅读更多内容,欢迎订阅《当代教育家》,订购热线:18521309083。
- 上一篇
2015年中秋节在深圳可以怎么过,有哪些亲子活动
2015年中秋节在深圳可以怎么过,有哪些亲子活动 中秋小长假即将到来,在深圳这个灯火绚烂的城市,哪里才是你心中最佳的赏月地呢?你是打算漫步沙滩,吹着徐徐海风,仰望夜空……还是打算饭后与家人散步到喧闹的广场感受节日的气氛……还是带孩子去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呢?不管怎样,只要是快乐的,就足够了。 首
- 下一篇
孤烟直: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你懂吗?(24)
声明:本文为笔者幸福家庭三部曲之二《人格教育决定孩子幸福——培养幸福的孩子》书稿内容节选,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须注明原文出处及作者和来自搜狐教育孤烟直的自媒体,图片来源网络。 婴儿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既是对来到这个世界的庄严宣告,更是自己内心情绪的自然表达。为什么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有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