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你会收获意外之喜
尊重孩子,你会收获意外之喜
(网络会客厅分享记录稿)
分享嘉宾:鲁稚
分享时间:2015年8月11日
分享地点:网络会客厅
文字整理:绿荫如洗
嘉宾简介:鲁稚,著名作家、亲子教育专家。其教育专著《三年能走多远》《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等作品在亚洲引起极大反响,影响无数妈妈的教子路。她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一个拥有强大心灵和健康体魄、适应力极强的儿子李鲁。2014年,李鲁DIY申请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
主持人好、大家好,很高兴在这和大家见面。这么热的天,500人在几天的时间里一下就齐聚网络会客厅,我觉得非常神奇。网络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大家的热情我非常感动,但也有一点小小的压力,希望不要辜负大家。那么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吧,我们今天分享的主题:尊重孩子。
一
记得前几天主持人和我探讨这次分享的主要内容时,我一下就想到了“尊重”这两个字。为什么呢?咱们这个圈子,我们周围的家长,都是非常有素质的很爱学习的。刚才我说了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这些爱学习的家长加上发达的资讯,各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其实一点都不缺乏,这使得我们早就已经了解了很多的理念和方法。
但是问题又来了,理念和方法多了以后,就存在怎么区分和选择。有些理念和方法貌似正确但仔细分析后发现并不科学,甚至相互冲突,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其实很考验每个家长的智慧。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基本的东西,帮助我们在非常庞杂的现象中做出自己的选择。那么,这个最基础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尊重孩子。
因为只有“尊重”这个意识牢固地扎根于自己的思想以后,才能够在这个前提下去判断什么是从孩子的利益出发,是孩子需要的,对他们有利的,而不是出于我们自己需要的教育方法。
我记得李鲁小时候做事特别慢。他长大后我有点儿忘了他小时候的样子,但是,他这个慢我现在还是记得很清楚。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不急不躁。从小干什么他都不着急,就算早上上学快迟到了,他还是在那儿慢悠悠地吃饭,慢悠悠地穿衣服系红领巾拿书包。我催他,怎么催他都是这么慢悠悠的。我说他,你怎么这么慢?他还给我回一句:“我就是慢悠悠之神”。
我说你这个慢悠悠之神,要看时间啦,时间都这么紧张了你还这样子,马上就要迟到啦……再怎么说他还是那样。所以,他小时候我心里对他有些担忧,觉得他这么慢,从好的一面来说是做事稳重,心态好,这是他的优点。但是,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变化快,日新月异。而且人们往往以反应敏捷作为人是不是聪明,是不是有能力的一种标志。
有时候你太慢,会被别人认为太笨,不合时宜,能力太差,等等。反正李鲁经常因为慢受到老师批评,然后受到一些不公正的眼光,所以我还是有一些担忧。
那时候我接触到一个理论,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高效的人,是出版社的一位高层人士推荐给我的书(她自己的孩子跟李鲁差不多大),讲得特别好,而且她也按照这本书的理念来训练她女儿。怎么掐着表,以速度来训练孩子干什么都快,写作业要快,走路要快,吃饭要快,反正什么都给她定一个标准,争取按这本书介绍的在一个时间段把女儿的好习惯养成。
我一听,觉得挺有道理,这不正是我关心的问题吗,所以也接受了这个理论,开始训练李鲁快快快。但是没坚持几天,我就发现不行,这种方式太痛苦了!不仅孩子痛苦,我自己也痛苦。什么都得掐着点儿,我们以前的习惯完全被打破了,以前的乐趣也没有啦。
我记得有时候早上本来已经很紧张了,李鲁自己先背着书包出去,看我还在后面,就悄悄地把我的鞋拿到下一层楼道的拐角处,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怎么找到鞋。“我的鞋呢?”我这急得跳呀,他那里还是笑眯眯的,不急。其实一看他的表情,我就知道鞋被他藏哪儿了。虽然他每次都藏同一地方,但是我每次都装做不经意间找到了鞋。“哇!我的鞋在这儿!坏蛋,就是你把我的鞋藏起来的!”然后扑过去打他两下。大家都挺高兴,就是个小游戏嘛。
实践掐表理论后,这些小游戏全没有了。而且我发现掐表这个方法并不适合李鲁,掐表的时候他是能够快一点,但是只要不掐,还是一样的慢,训练半天一点用也没有。再进而又想,我自己就是一个很慢的人,在各个阶段都慢,不论小学、中学、大学,反正我都是吊在后面的,就是慢。但是,这么多年过来,我也没耽误什么事儿,该做的也做了,不因为我慢就比别人落后了。其实快慢这个问题并不那么重要,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要把一些表象的东西看得这么重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节奏,有的孩子慢,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能说会道,有的孩子少言寡语,这都是他们自身的特点。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是他自己。教育所做的一切,其实都只能从孩子自身出发,不要想着去塑造他们,孩子本身的这种独特天性,让他们发挥好就行了。
从这件事情,我开始意识到应该尊重孩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原则。我们周围看似有道理的教育理念太多了,就像别人推荐给我的掐表理念,它好不好?肯定有它合理的部分,但是,它不适合我们家。为什么判定它不适合我们,因为我从自己孩子的情况出发,从尊重他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于是得出这个结论。
有了尊重孩子的这种意识以后,在很多事情上我就变得比较淡定了。就像理解性格快慢一样,对很多问题,我都可以比较坦然地去对待,即使世俗主流的普遍看法觉得这个东西是不好的,但是,只要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寻找合理性,就是说孩子为什么这样,理解了这点后我就觉得这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后,我自己也就释然了,就可以比较坦然地去面对。
就像刚才说的那个快慢的例子一样,等我把这些东西想清楚以后,我就随他吧,慢就慢,反正都已经生成这种性格了,我也不必去扭转,让他变成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实际上也不可能变成那样的人。那我是不是因为不可改能变才接受的?不是,我真的觉得那样也没什么不好,慢就慢吧,按他自己的话“我是蜗牛先生”。我说蜗牛先生也挺好啊,那就当一个蜗牛先生,当一个慢悠悠之神吧。
但是,有些问题可以寻找一个中庸的办法。比如说,慢会迟到,如果老迟到,而父母又不管,肯定不好。那就提前一点儿叫他,早上只要提前5分钟,节奏就完全能够调整过来,而5分钟在什么时候都能够挤出来。
对于起床这个问题,孩子比较小的家长可能深有感触,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孩子要眠一下不想起来,而你又非要把他弄起来,双方容易不愉快。
我以前听到过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雷厉风行严格遵守时间,规定到点必须起床,要是不起床就是一瓢冷水浇孩子头上,一激灵就起来了。当时听到这个故事我还觉得家长挺有办法,但现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好、很残酷的方法。孩子正在睡梦中被一瓢冷水泼起来,对他的身心伤害以及心脏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
如果是我会怎么做呢?从尊重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现在睡得正香,如果用泼水的方法太残酷了,那我就会选择另外一种方法:提前一点叫他,但是不马上把他叫起来。以前我每次叫儿子起床都是“哎呀,儿子起来啦”,他眼睛紧闭着不想起来,我就说,“那你再睡5分钟就起来好吗?”儿子一听还可以睡5分钟,挺高兴的,闭着眼睛连连点头。其实根本用不着等5分钟,过两三分钟再去轻轻地叫他,“5分钟到啦。”孩子觉得你很尊重他,而且也给了他一个时间,他可以缓一缓,于是很自然地从睡梦状态中苏醒过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选择尊重孩子这个话题,来作为这一次分享的主要内容。那么尊重孩子的含义是什么?
二
相信每个家长都看了不少的育儿书籍,对尊重这个概念其实都是了解的。我们之所以要尊重孩子,最根本的原因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就是他!虽然是我们生下来的,但是所有权是他自己,孩子不从属于我们,他有独立的人格和自己的权利。我们不应该强制孩子,不能够用我们的意志去代替他们的意志。这就是尊重,这就是为什么要尊重孩子。
虽然这个理论大家都懂并且没少听,而且都认为我们是接受的,很少有家长会说我不认为孩是独立的,是从属于我们的,但是我们内心真的未必这么想,也就是说,能够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会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我们的一个附庸。好像是因为我们生他养他,对他就有各种权利。这个权利我们不会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但是,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比如说,当我们要求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意思是不管这个事是否合理你都必须去做,如果孩子没有去做,我们往往就会恼羞成怒,非常生气。虽然我们不会直接说出来我生气了,你为什么不听我的,但我们会找各种理由——这都是为你好,我怎么怎么……
凡是孩子不听我们的,我们就很生气,这种表现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没有把孩子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认为他是有他的权力的,他完全可以不听。
在这种关系下,往往就演变成我们说的话就是圣旨,必须听。那么双方的关系就变成了一方命令,另一方从属。然而,世界上没有人愿意失去自己、愿意完全从属于别人,没有自己的意志。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意志以后,会有很多的抵触。虽然他们迫于无奈去听家长的命令,但是,他们绝不可能用全部身心去做被要求的事,效果肯定好不了。
在这点上,我也非常有感触。本来我想找一个反面例子,说我强烈命令李鲁去做什么事,但是他不愿意,最后在我的说服下,不管是软硬兼施,还是用眼泪用哀求用我所谓的爱来控制他,但是想了很久也没找到特别典型的事例,因为这种情况在我和李鲁身上确实非常少。一般说来,我不会去强令他干什么,都是在我们沟通的基础上,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李鲁出版了一本小说,他14岁开始写的。写这部小说之前,他从12岁就开始写日记,可以说这本小说是在他写日记的基础上练出来的。他写了两年日记,每天都不拉下。他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就从写日记的过程中培养出来了。
很多人就问:“李鲁真有毅力!从写日记开始就一天不拉,我们也很想写日记,有什么经验也让我孩子学习学习?”
其实我觉得没有多少经验可提供。李鲁写日记这个事也经历了好多的坎坷。记得他小学五六年级时我很希望他写日记,当时也很鼓励,特意给他买了卡通日记本,然后就是各种利诱,各种鼓励。结果呢,他每次都是写了几页,本儿就扔一边了。这种漂亮的卡通本浪费了不少,还是没有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那时候我就想,他现在不写日记,肯定有他的合理性(做什么事情我都先去找它的合理性)。任何事情之所以发生一定是有它的理由的,只要找到这个理由,你就能够理解孩子,如果你不承认它是合理的,不接纳这个合理性,那你就不能理解他们,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
那么他小时候不写日记的合理性在哪呢?因为他年龄小,一是文字表达能力差,写日记比较困难。难度大了以后,孩子就会感到痛苦。二是其他的学业压力已经很大了,再多给他加一项任务,他就会感到很恼火,那么执行起来肯定很困难,孩子就不想去完成。
另外呢,他那时候还小,自我意识还没有那么强烈,不像青春期以后,人的自我意识成熟了,就会考虑很多人生问题;对周围世界的观察角度也不一样了,就会反省自己,去表达他的看法和欲望。但是在他小的时候,他还没有这种欲望,每天只喜欢吃喝玩乐,去玩悠悠球、卡片、四驱车什么的,我记得家里有一堆这类东西。
他的心智,在那个年龄就只能达到那样的水平,所以就不可能要求他做超越心智的事情。理解了这一点以后,我不再强迫他去写日记什么的,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吧。看书呢,喜欢漫画就看漫画,喜欢动画片就看动画片,不要求他必须看四大名著,不要求他长篇大论的写点什么。
他上初中以后,十二岁左右,已到青春期,他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就有了很多自己的考虑,就有了反省自身的欲望。也是很偶然,有一天,我跟他很详细地聊到了写日记的事情,并非很刻意地要求他,顺其自然地就说到这儿了。我们很认真地探讨了很多人生问题,然后我问他能不能把这些写成日记,现在开始写这些其实是个好事情,告诉他为什么好,李鲁很接受。
其实我现在想来,并不是我把一些东西凭空地灌输给他,而是他心中本已萌芽,我只是在他已经有了的基础上去浇灌,然后在他身上发芽。从那以后他就真的开始写日记了。
记得那时候在四川老家,也没多少事,从那个寒假开始,他就写得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写,哪怕大年三十、初一都在写,如果有一天因为什么事情不能写了,第二天他也会补上。从那以后,一天都没拉下写日记,同时,他在表达上也比较成熟了。
也是比较偶然,当时我在成都照顾我父亲,李鲁和他爸在北京,我们就在QQ上聊天。我说你现在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是不是可以写点正式的东西?可是写什么呢?他觉得挺困惑。本来他也爱写,但是要把爱写变成产出成果,也就是把零散的力量集中起来创作出一个东西,还是挺难的,即便对我们成年人来说都是这样。
我给他讲了一些道理,我说可以把自己的这种才华,这种天赋运用起来完成一个事情。我说,你现在读中学,学校的生活可以创作成小说,而且创作中学生活的小说只有你能够做。为什么呢?像我,虽然文字上可以,但是我不熟悉你们中学生的生活,不可能写得那么活灵活现。成年作家都有这个问题,我说你来写的话正好是你的长项。他一听挺高兴的,从那以后就悄悄地尝试(当时他并没同意),自己悄悄写,有一天他爸无意间发现了他小说的开头,就这么开始了。
所以,孩子长成现在这个样子,并不是我们塑造的。他要做什么事情,也不是我们强制命令的,或者把他不具备去完成某种东西的指令强加给他才做成的,而是他本来就有了那方面的潜质,只是孩子自己没发现。但是他那种能量的积蓄,已经产生了一个种子,我们只不过起了浇灌作用。
只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家长才能够有这样的宽容心态,用一种比较独特的眼光去发现自己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
三
那么,哪种浇灌才是孩子正好需要的,也才能够有效地把他们的生命能量激发出来?
在李鲁身上,我觉得人生每一个比较大的关头,主要都是他自己的决定,包括出国留学、上大学后的各种选择。
初上大学,我们一直认为他文科强,写小说,能够在16岁时正式出版,真的挺不简单。而且他平时写的文章、说话都表现出他的思想还是比较有深度的,在文科方面应该也是有潜力的,所以我们一直觉得他应该在文科方面发展。但是,去了伯克利以后,通过一年的学习,他自己的思想有了转变,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有了新的规划。有一天,他突然给我们发来微信,说下学期想选计算机专业,我们觉得真的挺意外。
因为大家都知道伯克利的强项是工科,计算机世界一流,又在硅谷附近,伯克利的学生如果是学计算机的,在美国找工作相对容易。其实我们也早有这种想法,觉得应该首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发展,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向李鲁提出来过,因为当时他喜欢文科。没想到学了一年以后,他自己醒悟过来了,对自己的未来有了这样的规划,我们觉得挺好挺欣慰的。
我和鲁爸说,看来孩子以后真的不用我们多操心了,随孩子自己吧。其实孩子有他们的想法的,如果我们尊重他们的独立意志,他们会用令人惊喜的方式来回报我们。并不是很多家长想象的那样,如果我们不管了,孩子就会走上邪路。
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自由选择,从小到大都这样,那么孩子会回报我们可喜的结果。我想强调这就是尊重,就是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他是他,我是我,彼此尊重。
当然,如果我们心里只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不把自己当成独立的人,这个也不行。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够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不能够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恰恰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人格不够独立,我们对自己没有信心。然后就把自己和孩子绑在一起,说得严重一点是绑架在一起。说到这儿,我想如果家长要做到真正的放手让孩子去选择,那么我们自己首先要有一个独立的人格,不要把自己的一切都依附在孩子身上,该放手时就放手。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思想。
四
刚才说了什么是尊重?如何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把他看成独立的人,他有他的意志。明白这个道理了,怎么才能做到尊重孩子?我想简单的和大家分享几点:
第一个,要讲道理,要平等交流。这个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
我记得李鲁小时候的一件事。当时我们还在成都,他3、4岁吧,我们附近有个夜市,那里有很多摊位卖各种各样玩具。有一次我和他去买玩具,他一下看中一把手枪,非常喜欢,一定要买。我也认为手枪不错,就是价格有点贵,舍不得买。我就告诉他那手枪不好,他说好。于是我就给他讲好多理由这手枪如何不好,讲着讲着我突然意识到,其实不是手枪不好,是我觉得太贵了,舍不得买,这才是我的真实想法,但我却用了伪装的方式,仿佛是为他好的那种理由,比如说不安全、不好玩、太大了,等等,这些理由看上去很美,其实它不是真正的理由,我内心的声音就是它太贵了。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我觉得我怎么能这样呢?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以为他好骗,其实他很会察言观色的,能够感觉到你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那我不能这样做,于是我告诉李鲁这个枪太贵了,是不是可以买一把便宜点的,和它差不多的,我们去找一下行吗?他很通情达理地答应了。然后我们就在那个夜市里找啊找啊,不多一会儿,真的就看到了合适的、又差不多又挺好玩的,他很喜欢,价格我也能够接受的枪,于是买了,皆大欢喜。
和孩子交流,我们怎么想的一定怎么告诉孩子,不能够骗他们。我们讲道理的基础就是真实,大家平等交流。
受这件事情启发,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我都还能够记得,我觉得大人有时候是用一种自以为是的方式在和孩子交流。我们以为孩子不懂,以为孩子好骗,所以我们就用大人的那种狡黠欺骗孩子,这是不好的。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坦诚的和孩子交流,这个非常重要。大家讲清楚各自的理由,双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碰撞、沟通。如果还是不能达成共识,比如说他非要买那个玩具,这时候如果是我,可能会站在理解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虽然贵了一点,但如果在我的承受能力内,不会因为买了这个玩具就会让我破产,那我还是会将就孩子。但如果有危险性,会危及到他的安全,这个肯定就不能让步了,那我会告诉他不让步的原因。如果双方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关系,孩子应该也能够接受。
在讲道理的这个过程中,如果真的站在尊重对方的角度,你会发现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合理性,就不会因为孩子不听你的而气愤,然后就一顿暴吼。那些经常撒泼、不给买想要的东西就满地打滚又哭又嚎的孩子,往往是因为平时没与父母形成相互信任、讲道理的平等沟通习惯。既然在买东西这个事情上可以形成这种局面,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出现不让他去做就耍赖,在人生的过程中很多很多事都会形成这种局面。一方压着另一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种对抗关系真的非常麻烦。所以,去理解孩子相互接纳,形成一个健康的和谐关系,是首要条件。
另外,不要去塑造孩子。不要去想着把孩子塑造成什么样子,就像我开头讲的那个例子一样,不要想着把一个本来就慢悠悠的孩子塑造成一个雷厉风行的孩子,那是办不到的。其实很多地方包括一些学校都有这样的标语,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意识,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是这样想的,觉得可以去塑造孩子,但是我一看到塑造这两个字,真的就觉得不寒而栗,这是多么狂妄啊。
说到这里呢,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例子,我朋友儿子的故事。孩子现在非常优秀,但曾经也让他的父母非常苦恼。他的成绩在班上都是垫底的,用他父母的话说就是考三本都没有希望。就是在那样绝望的情况下,朋友实在没有办法,听从一个亲戚的建议,把儿子送到美国留学。因为他们当时无可奈何,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做出的决定,所以孩子就去了加州的一个社区大学。
这孩子一踏上美国的土地,立刻觉得这个天地就是他的,他要的生活就是这样,他天性中的生命力一下就爆发出来了。在社区大学学习期间,孩子自己都没想到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其他各方面表现也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
这时候,孩子做出了一个决定——学护理专业。他父母一听头都大了,一个男孩子学护理当护士简直是说不出口的。本来说孩子去美国留学脸上还挺有光,结果去美国当护士,朋友觉得很羞愧,都不敢让别人知道。
我朋友不同意儿子去学护理,但这孩子很坚定。他说他想学医,因为美国学医的门槛高,所以他想从学护理开始。了解美国情况的人都会认为这孩子的决定是明智的。这孩子非常有主见,虽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但他还是坚持学习护理专业。
学习护理的过程中,孩子的成绩也非常好。两年以后他又申请加州系的大学,申请了6个全部被录取,全是加州系最好的学校,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他最终选择了哪个学校?我当时一听真是大跌眼镜,他没有选择伯克利,而是选择了尔湾。为什么呢?他说伯克利是学霸汇聚之地,竞争太激烈,GPA想拿高分很难。如果拿不到高分就进不了医学院,进不了医学院他的理想就无法实现。所以他选择了尔湾。
我觉得这个孩子真的特别有主见,他最终走的路与父母当初所设想的完全不同。可能因为在国内他父母很想把他塑造成什么类型,实际上他是反抗的,所以他的能量总是发挥不出来。虽然他父母每一步都把他送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但适得其反,他反而学不好也不想学,成了班上垫底的问题学生。当他出去以后,可以自己决定自己,于是他选择了这样一条路,最后结果也非常好。
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放到上帝这个位置上,觉得我们可以把孩子塑造成多么优秀的人,可以让他走一条多么好的人生道路,其实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只能找到孩子本身的天性,根据他们的意愿来适当浇灌而已,也就是给他们一些帮助一些推动。
另外,一定要放弃驯兽思维。所谓驯兽思维,就是胡罗卜加大棒。驯兽员训练野兽,其实是建立条件反射,做对了,就给个吃的,做不对或者反抗,就是鞭子,用一手软一手硬、威胁加利诱这种方式建立起野兽的条件反射,然后形成表演效果。
大家似乎觉得我们怎么可能这样对孩子,那是不可能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很多时候组织也是靠奖惩来维持秩序的,我是不赞成这种方式的。
如果说不赞成组织这么做却没去影响,那么家庭中至少我们自己不要用奖惩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很多家庭是这样的,孩子考得好,就奖励什么什么。如果孩子要买什么东西,哪怕这个东西本来就需要买,也一定要放在重要考试以后,提出一个条件,考试多少分才能买。如果我们这么做,实际上是把孩子放在了被驯兽的地位上,你做得好我就奖励你,做不好就要被惩罚。这种惩罚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家长群里,大家还是属于素质比较高的,体罚可能要少一点,但是一些精神上的软性惩罚也是非常多的,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脸色、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能构成对孩子很大的伤害。
在我和儿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回想了一下几乎不使用奖励和惩罚的方式。记得他五年级参加北京市的一个艺术节,演奏架子鼓得了西洋乐器打击乐二等奖。儿子问我奖励他什么?我说你想要什么,他想了半天要20元。“哇!20,你要让我破产啦!”实际上也就是个玩笑。儿子平时向我要什么东西,我几乎不会以任何要求任何目的作为条件,我只考虑他是不是需要这个东西。
如果反过来,孩子要得到某种东西必须达到家长规定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评判者,一个施予者。你必须满足我的要求,必须让我高兴,我满意,你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那么,这是一个什么关系?是平等的吗?
当然,也不是说我就不注意奖励,对孩子的成绩无动于衷,考试考好了,或者比赛得奖,或者完成了有压力的事情,总要有成就感,总要有什么东西来体现吧。但是,奖励可以换一种形式嘛。“儿子,咱们来庆贺一下!你今天得了什么什么奖,我们去吃一顿,庆贺庆贺!”如果把奖励变成庆贺,那就成了分享。是你取得成绩,我们很高兴,一起来分享。而不是说你取得成绩令我很满意,我给你个什么。这两者有很大的本质区别。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如果把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这一点真正理解了,而且植根于自己心中,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家长就能够灵活地找到一种方式,既达到了目的,大家又能够很好地相处,形成一种很和谐的关系。
五
最后,再分享一下怎么能够尊重孩子?就是要绝对信任孩子。为什么我要说“绝对”这两个字?因为当孩子很顺利、很优秀、能力很强,让你很满意的时候,你肯定是信任他的。因为这个时候你相信他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因为他给你的结果是很好的,你当然信任他。
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挫折,出现了让你不满意很担忧的情况时,你还能够信任他吗?其实,恰恰在他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很多人都不相信他的时候,最需要父母的信任。如果父母这时候不信任他,就等于抛弃了他,给了他更大的压力更大的阻碍。那我们就不是在推动他给他能量了,反而是一种负担呢。
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跟大家分享一个例子吧,也是我在《三年能走多远》这本书里面写到过的真实事情。
大家看到李鲁去年被伯克利录取了,结果挺好的。其实在李鲁申请之前,分数并不是特别高。
申请那年的三月份,他考了一次托福才77分,这对他的打击真的非常大。还记得那天李鲁告诉我这个成绩时,完全是嚎啕大哭。真的大家都想不到,李鲁这么大一小伙子,你看他那么自信那么从容,能够对这个成绩嚎啕大哭,他自己都没想到。他确实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整个假期都在家里复习,做了很多题。他认为自己可以达到90分,怎么离目标还是这么远,他非常痛苦。
当时他给我打电话,一听他说话的声音,我自己都觉得很心疼,自己眼泪都要掉下来,就像他小时候在外面受了什么欺负,很弱小的那种感觉。虽然我听得特别心酸,但是也没有办法,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只有在那儿跟着唉声叹气:“真是的,怎么只得了这点分?你也挺努力的呀……”就只能这样。
现在看来,我当时的处理还是比较正常的,先跟他共情——我理解你,我也很难受。他说考得这么低,不想呆在学校,想回家,我半点没犹豫,马上说“行,那回来嘛”。我马上给老师打电话请假,老师当时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李鲁就自己回家了。事后老师跟我说,这个处理方式是否妥当?李鲁这次虽然只考77分,但还有比他更低的,那些同学都没什么,他反应怎么这么强烈?而且他一说要回家,你马上就同意了,是不是也有点太溺爱了?
李鲁回来以后,我一看他脸色确实非常颓丧,没有多问一句话,那就休息一下吧,想吃点什么就吃点儿,想睡觉就睡吧,一点都没谈托福的事情。那天他一觉睡了四个小时,正好他爸从外地回京,我从机场接机回来,发现他已经坐在桌前开始学习了。问他“你在干什么?”“我在复习AP,5月份还要考试。”
就一下午的时间,我也没给他做思想工作,也没有去开导他,也没有说得过多,但是他回了趟家,吃点东西睡了一觉,马上就恢复了,到晚上就开始投入到下一轮的备战中,非常快。
我后来想李鲁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因为他以前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成绩。我们总是跟他说,成绩不要看得这么重,不是决定人生的最根本因素。所以他每次考得不好,我们也不会太责怪他,他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的成绩只能算是中等,有时候还中等偏下,有时候还垫底,没有特别好的时候。所以,他从没把成绩看得特别重要。
正因为他没有付出太大的努力去学习,而每一次考试又都轻松过关,他从没把分数看得太重,即使考得不好,他也不觉得难过。但是这一次,他付了很大的精力去备考托福,并抱有很大的希望,结果却这么糟糕。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和结果太不匹配了,这种结果让他对自己感到失望,开始觉得是不是我不行啦?他当时哭的时候就说“是不是我真的不适合考试?”他不认为其他的能力差,但他总是考不了高分,他会对自己的这个能力产生怀疑。
所以他回来,我一点也没有责怪,我不责怪这里面包含了我对他的信任。虽然你确确实实付出了很多也没有考好,但是我仍然不认为你不行,还是继续呵护,继续信任。他说要回来,那就回来吧。这里面有一种完全的接纳。就是说不管你遇到什么,我都可以接受,我都不觉得奇怪。如果我都觉得你不行,那就是一种劫难。他看到我的态度,其实不需要用语言去安慰去开导,他的心也会踏实下来。
我就在想,在人生的道路上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只要对他绝对信任,他可以把伤口敞开给你看,完全不避讳,那么他这一生就有一个疗伤的地方,就可以自己愈合。其实不是我们在医治他,只是提供孩子一个自己愈合的场所而已。
我们经常说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需要一个人生的港湾,如果我们能够给孩子一个这样的港湾,当他遇到大的挫折时,他可以跟你诉说,能够回到你身边,自己疗伤,他就可以无往不胜,就没有什么挫折能打败他。
话又说回来,第一次托福只有77分,并且都三月份了,能考什么好大学呢?我问李鲁,这次托福分这么低,要不要去上培训班(他从来没有参加过托福培训)?他想了一下还是说:“不用,我知道怎么提高。”在这之前虽然他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是没有进入冲刺状态,还是没有那么拼命,而且这是他的第一次考托福。我和他爸商量,那就听他的,他自己都认为他能冲刺上去,那我们还操什么心?
他仍然没报培训班,跟着学校的节奏自己加强。他在八月底又考了一次托福,89分,还是觉得压力好大呀!都八月底了,申请EA的同学都已开始行动了,可李鲁连90分都没上。又问他要不要报培训班,还是不要,他相信自己能冲刺上去。接着紧急增报一次十月底在天津的考试,98分,还没上100!11月9号又考了一次,105分!最后李鲁以105分的托福成绩申请的大学。他的整个大学申请,都是他自己DIY的。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还是挺有压力的。有时候也会怀疑,我们这么做对不对啊?什么都让他自己去弄,万一出错呢?要不要请中介呀?他自己申请能行吗?写这么多文书,标化成绩也不太好……反正挺多的担忧。但是,始终有一点,就是要相信孩子。最后还是狠下心来,相信他,绝对信任他,就让他自己去干吧。
事实证明,在这种信任下,一切都由他自己决定,他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于是他的所有能量都会爆发出来。最后,他真的一举拿下了目标,取得了非常好的申请结果。
回想起来呢,李鲁在他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不管是小时候的乐器比赛,还是升学,他都能够发挥得非常好,甚至能够超水平发挥。这个我也感到很神奇。认识李鲁的同学和老师都知道,其实他平时没有那么突出,但是他关键时刻都能表现不错,我也在想这里面的原因。想来想去只有一点:给孩子最大的尊重,给他绝对的信任,他就可以爆发出所有的能量,非常专注地去完成需要做的事情。可能这个就是秘诀所在吧。
(本文选自鲁稚的博客-鲁稚微信公众号:luzhi66)
- 上一篇
对于教育,正确引导是关键
对于教育,正确引导是关键 文|裘志刚(浙江绍兴教育工作者) 爱人说,你看一年级的孩子,连跑个步都跑不直,明明操场上都划了标准跑道,别说老师站在旁边,就是站在对面,孩子都很难跑成直线,扭来扭去。是呀,别说跑步,孩子的成长,哪一项技能不是需要引导,而对于教育来说,正确引导是关键。 在与家长的接触
- 下一篇
记住6个字,做好3件事,你就是个称职的小学家长
作者:上海武宁路小学校长孙纳新 记住6个字,做好3件事,你就是个称职的小学家长 2015-09-22音卓钢琴艺术中心音卓钢琴艺术中心 音卓钢琴艺术中心 微信号 enjoypiano 功能介绍 快乐钢琴,非凡人生。和我们一起,倡导理念,分享方法,完美生活! 小学是整个学习生涯中打基础的阶段,孩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