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到底要不要让宝宝背唐诗?

2015-09-23 06:59:59父母学堂
到底要不要让宝宝背唐诗? 文、图|@唱唱的麻麻 19个月的小唱唱现在会背15首唐诗啦!唱妈好傲娇……可是昨天唱唱姥却对我说:“我问了咱们小区的家长,他们都没教过宝宝背唐诗,有的甚至比唱唱大好几个月的宝宝现在连数数都不会,他们说现在孩子太小没必要教。你说到底应不应该教唱唱背诗啊?是好还是不好呢

  

  到底要不要让宝宝背唐诗?

  文、图|@唱唱的麻麻

  19个月的小唱唱现在会背15首唐诗啦!唱妈好傲娇……可是昨天唱唱姥却对我说:“我问了咱们小区的家长,他们都没教过宝宝背唐诗,有的甚至比唱唱大好几个月的宝宝现在连数数都不会,他们说现在孩子太小没必要教。你说到底应不应该教唱唱背诗啊?是好还是不好呢?”哇哦,第一次觉得To be or not to be现在是个question了!我之前从来没想过教唱唱诗歌有什么不好的。那教小宝宝背诗到底好不好呢?到底有用么?Well,这几天我发动结界,召唤小宇宙费了一点血来搜集了现在育儿专家们对宝宝背唐诗的看法:

  针对孩子6岁以前应不应该背古诗主要分为两派,Yes赞成派和No反对派。哦买噶的,这两位专家其实都是我自己非常非常喜欢和佩服的老师啊!

  Yes赞成派:尹建莉,出处:文章《古诗滋养的孩子》,来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

  【唱妈总结】赞成派的观点总结是:诗歌是中国语言中经过大浪淘沙最精华的部分,应该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把最好的精华给他,这对孩子之后的文学水平(创作、想象力)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带领孩子学诗歌的动机要纯,不要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强加给他,要培养成兴趣爱好。另外对诗歌的理解上家长不要“多度解释”,相信孩子领悟力和想象力。

  赞成理由:

  “中国古典诗歌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特质,从古到今始终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我在教圆圆读诗的过程中,逐渐坚定了一个认识,即儿童应该大量背诵诗歌,尤其是古诗。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

  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我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

  建议的教学方式:

  “在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再加进“讲解”。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

  比如我在教圆圆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由于诗本身明白如话,只解释一下什么是“曲项”就可以了。

  孩子之所以能对学习古诗有长久的兴趣,也在于家长从来不把背古诗当作一项单方面加给她的任务,而是当作共同的爱好,一起来慢慢享受。我们一起想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景致;又一起享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暖。圆圆背诵古诗的过程一直也是我背诵的过程,我尽量和她一起背,尤其在她小时候,凡要求她背的诗,必定也是我会背的。在教她的过程中我也复习和背诵了好多古诗词。

  在保护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方面,我觉得还要注意的是,带领孩子学习古典诗歌的动机一定要单纯,至少要让孩子感觉到单纯。一些家长在孩子背会一些诗后,总是要求孩子给客人表演背诗;还有的家长不断地计较孩子背会多少首,仿佛背诵是为了一个数字;也有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多背些诗对写作文好……

  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如果一个人在读诗中从没有为诗中的情打动,从没为语言的美震撼,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他会背一万首诗,也还是个不会读诗的人。”

  反对的教学方式:

  “我见过某民办教育机构出了一张据说能让孩子们快速背会上百首古诗的光盘,它把古诗配上快速变换的动画和动感十足的音乐,以现在歌坛流行的快节奏的“说唱法”念出来。事实是所有的诗都变成了配乐“快板儿”,不管什么内容都用一个味道念出来。这张光盘被卖到好多小学里,受到一些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但是,这样的“教学”里,孩子们到哪去体味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思想美和文字美?它只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背诵数字,带不来阅读享受。我怀疑这样背诵来的东西也不会记忆得深刻,难以在记忆中扎根,从长远来看,实际上是浪费时间。

  人们因为古诗“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事实是,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最后成果:

  “开始时圆圆背一首诗比较费时间,到后来,一首绝句只需花几分钟读两三遍,看看注解,合上书就背下来了。即便是背长诗,基于以前背诵的功底,她背诵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整个中小学期间,圆圆在学习古典诗词方面显得比同学们轻松多了,一方面是课本上学到的诗词她基本上都已提前背过,另一个方面就是她具有了更好的背诵能力。

  圆圆在背诵古典诗词的过程中,也接触了一些好的现代诗。她真正感受到了诗歌的美,甚至产生了自己写诗的冲动。她在小学时,就自己尝试着去写诗。有一次我们一起到海边玩,回家后,她在我的指导下,写出这些文字:“我站在远处看海/海是蓝色的/我站在近处看海/海是绿色的/我用手捧起海水/咦,大海的颜色跑哪儿去了?”这是她七岁时写的诗。

  她在写作文时经常引用一些诗句,总是能够提升文采,作文成绩一直不错。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试题正好是对一句古诗的解读,那句古诗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以圆圆平时对古典诗词的领悟力,她读完这两句诗时,肯定容易找到感觉。她从老子的“大美不言”写到在平凡中创造不凡业绩的当代楷模方永刚。她的语文获得了140分的高分(总分150分),作文应该有不错的成绩。圆圆觉得自己很幸运,说一直以来的古诗词背诵在这次考试中帮了大忙。”

  No反对派:孙瑞雪,出处:文章《发展心智与掌握知识》,来自《爱和自由》一书

  【唱妈总结】反对派的观点总结是:诗歌是成人的世界,孩子被动地接受这些他们根本理解不了的知识根本是徒劳,不会对他们的智力和其他方面有什么改变。而且背诗会占用他们童年的黄金时期,而这些宝贵的时间应该让孩子更多地去感受生活,在玩耍的过程中感知世界,遵从自身的成长规律来发展。

  反对理由:

  “时间,对于生命头六年的儿童来说如黄金般贵重。我知道很多家长让孩子在这段时间内背会了几十首甚至几百首诗词。家长以为这是在开发智力。诗词表达的情境属于成人的世界,孩子不可能理解,知道这一点的人谁会逼孩子去背什么诗呢?

  对儿童来说,掌握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生命的成长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本能,没有人能遏制得了。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接受知识,假如你有这种成长的经验,或者说这种经验因为不断重复而变成了能力的话,对这些知识,你会发现它的内在规律,会很快地掌握它;如果只是被动地靠外力驱使去接受传授给你的知识,恐怕你只是死记硬背记住一些专用词语和简单技巧,而不是发现它的内在规律和思想。因为被动意味着被迫,被迫就意味着你放弃了想做的事,而去做了你不想做的事。假如人的时间只有一百分钟,你就必须作出选择。你永远不可能同时拥有两个一百分钟,这一点对成人可能不重要,但对生命头六年的儿童就同黄金一般贵重。

  反面教材:

  让孩子背唐诗、宋词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很多孩子会背几十首、上百首,但是长大以后基本都忘了。这对他的智力有多大的开发?有一位大学教授,她的孩子能背几百首诗,她对我说:“不起作用,除了孩子语言能力比别的孩子稍微强一丁点儿,其他方面我没发现有什么裨益。事实上孩子其他方面很不行。”她说:“我就是搞汉语言文学的,这方面我自认为是个失败者。”她给我讲的时候我特别感慨:这种损失远不是成人所能想像的。因为你占用了孩子心智发展和成长的黄金时间。我只能轻描淡写地说:这确实把孩子给耽搁了。

  建议的教学方式:

  幼儿期学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儿童发展自己的心智、生命、认知能力、认知技巧,这是最重要的。诗和词是什么?是用具有音乐美的语句表现一种情境,一种意境,一种感觉,其中包含深刻的哲理。那是成人的世界,成人的骄傲。知道这一点的人,有谁会去逼孩子背什么诗呢?我们会发现,国际上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有大量的玩具和教具,孩子是沉浸在他们自己的世界当中,自然会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来发展。”

  

  【唱妈总结】两派的分歧点:

  尹建莉认为要在儿童时期最好的年华(人生头6年)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古诗,而且古诗可以对今后的创作起到启蒙和帮助作用。孩子对古诗往往比大人更没有疏离感、更能理解。而孙瑞雪则认为这几年应该是玩,不要强加给孩子这些成人的东西,他们根本理解不了,背诗歌基本上对孩子的智力和各个方面起不到任何作用。

  【唱妈的想法,唱唱妈支持哪一派?】

  唱唱妈觉得首先要看孩子自己的喜好,以我家唱唱为例,既然她喜欢让我们给她读儿歌、讲故事,那诗歌也一样可以讲给她听,而且她也很喜欢背诗,感觉就跟背儿歌一样毫无违和感。我觉得骆宾王7岁能作《咏鹅》,白居易3岁识字、五岁诵诗文、十来岁就能写诗了,这些肯定跟他们从小读诗是分不开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从小的耳濡目染,才能有后来的融会贯通,这些诗词中传递的美好意境很可能会成为孩子超然充实的精神世界而伴随他们一生。所以如果不趁早开发,我们会不会把一个未来的李清照或者徐志摩给埋没了呢?

  童年的美好年华其实可以很丰富,可以尽情地玩耍,找寻自己心灵深处最渴望的东西。也可以花一部分时间来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如果真的对诗歌很排斥,那就不要这么早去教他。一切看孩子的意愿啦。

  当然教孩子背诗是要讲究方法的,不能当做任务去强加,要让孩子从心底产生对诗歌的热爱,感受到诗歌之美。而且环境也很重要,在一个根本没有读书环境的家庭里,想要孩子真正喜欢上阅读会很难。所以父母也要跟着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

  所以在孩子是否要背诗歌方面,我支持尹建莉。我倒不要求我的孩子将来在文学上多么有造诣,但是我也不想埋没她在某些方面的才能。万一……万一她是未来的著名诗人呢?哈哈

  梦想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本文选自唱唱的麻麻的博客)

  延伸阅读

  作为一枚理工科的奶爸,mu peng看待孩子背唐诗的问题,有他自己的角度,那便是: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如果一切正在自然发生,那就让它发生吧:

  别再为要不要让孩子背唐诗而纠结

  文|mu peng(软件架构师,供职于新加坡IT行业的超级奶爸)

  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

  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

  慢慢的,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约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月上柳梢头”。

  灯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一夜鱼龙舞”。

  愁的时候,“伫倚危楼风细细”;

  乐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

  小的时候,“坐看牵牛织女星”;

  大的时候,“金风玉露一相逢”。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至于具体的用处,作为理科生,工作上的确用不到。但当年我情书写的是极好的,就凭这个,就觉得很值。

  现在我也在教儿子背。

  (mu peng这篇文章选自微信公众号:少年商学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