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央视名嘴水均益的独特育儿经

2015-09-25 08:30:47父母学堂
相信大家一定不会对水均益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作为央视的主持人,水均益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来自各方的肯定。 但您了解生活中的水均益吗? 上个世纪,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一个被称为“陇上第一名流”的大家族,水均益就出生在这个大家庭当中——这是一个盛产教师的家庭。爷爷水梓是一位教育家,曾任解放前甘肃省教育

  

  相信大家一定不会对水均益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作为央视的主持人,水均益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来自各方的肯定。

  但您了解生活中的水均益吗?

  上个世纪,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一个被称为“陇上第一名流”的大家族,水均益就出生在这个大家庭当中——这是一个盛产教师的家庭。爷爷水梓是一位教育家,曾任解放前甘肃省教育厅长;父亲水天明是兰州大学的俄语教授;伯父水天同,曾任兰州大学教授,培养硕士研究生。生在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的水均益,自小受到家人的熏陶,所以拥有着更宽广视野。

  在1993年,水均益同样有了自己的女儿,自此成为一个父亲。那么,水均益是如何教育女儿水亦诗的呢?水家的家风是如何传承的呢?

  别以为自己是家长,就能左右孩子的命运

  文|水均益

  信奉知识改变命运、关注时政新闻是我们家家风

  我出生在兰州。兰州是我的老家,我、我的父亲、我的爷爷、我爷爷的父亲,我们家几代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甘肃人。

  水家最初在兰州属于小户人家。我的曾祖父是个做毡帽的小手工艺者,但老人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惜一切代价送我爷爷兄弟三人上了私塾。到了我爷爷这一辈,我们家开始渐渐兴旺起来。爷爷考上了秀才,然后又上了大学(当时的北京法政学堂)。

  据父亲讲,爷爷还参加了辛亥革命。回到兰州后,爷爷被任命为兰州当时最好的学校——兰州一中的校长,后又进入政府任职。民国时期,爷爷是当时的甘肃省教育厅厅长。我爷爷的两位兄弟也都事业有成,其中一位做起了贸易,并兴办了兰州当时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家的经济条件达到了鼎盛时期,家大业大,名声显赫。爷爷在兰州市买下了几十亩地,盖了一个大花园。当时的兰州人将它称为“水家花园”。

  爷爷通过学习知识改变了自身的命运,所以他一生信奉知识就是水家的立身之本。从此,水家的后代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把学习知识当做自己的首要任务。

  我之所以能够在国际新闻领域坚持这么久,离不开家庭的影响。从爷爷开始,水家就是一个高度关注时事政治的大家庭,家庭成员间每天的聊天内容也都是对时事的看法与研究。

  大家每天早晨都要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吃饭时,都要就当天的新闻与局势发表观点和看法,而且最好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如今,亲戚之间建立了微信群,可是在群里没有嘘寒问暖也不聊生活琐事,每天的聊天内容都是国际局势和民生新闻。

  从小,家里就弥漫着自由民主的浪漫气质

  一般的大家庭,都会有很多的家规条令,可是水家恰恰相反,不但没有明文的家规,家庭中反而还弥漫着自由民主的浪漫气质。

  在那个年代,爷爷就鼓励孩子自由恋爱,父亲和母亲就是通过自由恋爱最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到了我们这代,这样的气质得到了传承。

  我是在结婚3天前才通知的父母,没想到的是,父母竟然没有任何反对和不满,欣然接受了我的决定。这也让我很感动,特别感谢我的父亲,没有在这个问题上为难我。

  接受女儿批评,学会探究孩子的内心世界

  到央视后,工作压力陡然增大,由此,和女儿相处的时间少了起来。做起节目来,两人一周也见不了几次面。不知不觉中,孩子长大了。而使我第一次强烈意识到这点的,是女儿的哭诉。

  女儿三四岁时,我批评她。一向听话的女儿一反常态,忿忿不平起来:“你还说我!你看,沙发都烂了,你不管;别的小孩玩具有专门柜子放,我呢,就一个破纸箱,你也视而不见。”

  我当时就懵了,没想到女儿会这么振振有辞,对身边的事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看法,而且这种想法不无道理。我开始感到了解孩子、探究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件多么重要而艰难的过程。

  要从骨子里尊重孩子,孩子的路总归要他们自己走

  要想和孩子沟通先得从“骨子里”尊重孩子。别以为自己是家长,就可以左右甚至控制孩子的命运。孩子的路总归要他们自己走。

  作为父母,理应为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尽可能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的环境,而人生的种种机遇或变故都得靠孩子自己去面对。

  我坚决反对溺爱孩子。如果让孩子形成这么一个思维模式,即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将来吃亏的是他自己。就必须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没什么一帆风顺的事。生活本身就是在和困难较劲。

  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子解决问题,不越俎代庖是我的原则。我带小女儿去翻斗乐(一家小孩游乐场),女儿被一种供大孩子攀爬的游戏吸引,却苦于个小力单,不能上去。求助不成,小小年纪的她把目光转向了场内服务的阿姨,在阿姨的协助下,她成功了。给孩子品尝成功的机会或许是父母送孩子的最好礼物之一。

  好孩子是好父亲塑的

  父亲的威信不是靠唠叨树立的。我从来不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说这指那,我更关注原则问题。

  只要我准备介入某事,一定非常严肃、一查到底,就是要让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我要求孩子诚实、不说谎,如有违规,他在充分体谅孩子躲避惩罚的心理前提下,决不姑息。孩子尝到说谎话的苦头也能尝到讲真话的甜头,自然会养成实话实说的习惯。

  健康、快乐、大方、乐观的性情和坦荡的心胸,是我最希望女儿拥有的东西。

  我非常注重培养女儿的平凡意识。平时在家里,我会经常向女儿灌输这种思想:“你爸爸和送煤球、卖车票、站柜台的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并不比他们高贵。爸爸只是一个电视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和其他小朋友相比,也没有丝毫特别之处。”

  不止一次,有媒体邀请我们一家三口接受采访,我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我想让女儿远离媒体,远离鲜花和掌声,保持一颗平常心。

  延伸阅读:

  央视名嘴水均益的独特育儿经

  摔倒了不扶自己起来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文、图|陈文

  

  

  水均益和女儿

  水均益有一个可爱的女儿,1993年出生,名字叫做水亦诗,他给她取了这样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可能是希望用这个颇具特色的名字来预祝女儿聪明、美丽。水均益对女儿的未来不仅有殷殷期望,更在实践生活中表现出了独特的教子观。

  摔倒了不扶,自己起来,不拿零食解决“哭闹”问题

  现在的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把他们当做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给予孩子的往往是过分的溺爱,这样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水均益觉得,爱孩子最好爱在心里,言语、行动上尽量少表现一些。水亦诗很小的时候,水均益就开始培养她顽强、独立的品格:摔倒了,不扶,自己爬起来;哭了、闹了,不给她吃零食,决不让她养成不正经吃饭的坏毛病……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水亦诗乖巧、听话,生活很有规律,自立能力明显要优于一般同龄孩子。

  不让女儿在生活上有优越感 鼓励她懂得感恩

  水亦诗上学以后,成绩很不错,只是不太合群,处处体现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像个骄傲的“小公主”。水均益觉得如果让女儿这样发展下去很可怕,于是他开始培养女儿的“平凡”意识,经常向女儿灌输这种思想:“你爸爸和送煤球、卖车票、站柜台的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并不比他们高贵。”“你爸爸只是一个电视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和其他小朋友相比,没有丝毫特别之处。”

  有一次,一家杂志社请水均益一家三口做封面,水亦诗很高兴,水均益却婉言谢绝了。他是担心这样会加深女儿的优越感。女儿眼泪汪汪的,水均益对她说:“你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上了杂志封面?”女儿摇摇头。水均益替她擦干泪水,说:“你说说,你和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他们没有上封面,你上封面干什么?”女儿带着哭腔说:“我听爸爸的。”

  生活上,水均益也尽量不让女儿显示出与众不同。她每天的零花钱不超过一元钱,衣着很朴素,没有任何名牌,甚至还不如一般小朋友的值钱。在家里,水均益让她和小阿姨(即小保姆)同吃同住。要是小阿姨忙不过来,水均益就让女儿帮她打打下手。每逢小阿姨生日,水均益会对女儿说:“你看阿姨一天到晚多辛苦,她马上就要过生日了,我们应该送点礼物给她吧?”在他的启发下,水亦诗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来生日蛋糕,一边和小阿姨吹蜡烛,一边唱“祝你生日快乐……”她们之间感情很深,就像亲人一般。

  慢慢的,女儿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和同学们有说有笑,打成一片,还当上了班干部。在水均益的一番特殊的教导下,昔日的“小公主”逐渐蜕变成了“民女”。

  从骨子里尊重孩子 鼓励自己动脑解决问题

  在水均益看来,要想和孩子沟通先得从“骨子里”尊重孩子。别以为自己是家长,就可以左右甚至控制孩子的命运。孩子的路总归要他们自己走。他说,作为父母,理应为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尽可能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的环境,而人生的种种机遇或变故都得靠孩子自己去面对。

  正因为如此,水均益坚决反对溺爱孩子。“如果让孩子形成这么一个思维模式,即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将来吃亏的是他自己。”水均益笃定地说。但紧接着,他朗然一笑,解释道,他并不是不爱孩子,也从来没有虐待欺负孩子的记录。恰恰相反,他强调,如果真正爱孩子,就必须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没什么一帆风顺的事。生活本身就是在和困难较劲。

  当然,怎么才能和困难较劲而不输,水均益有他的招数。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子解决问题,不越俎代庖。水均益举例说,他带小女儿去翻斗乐(一家小孩游乐场),女儿被一种供大孩子攀爬的游戏吸引,却苦于个小力单,不能上去。求助父亲不成,小小年纪的她把目光转向了场内服务的阿姨,在阿姨的协助下,她成功了。

  (本文选自大连晚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