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阳:把纯粹的阅读还给孩子
蔡朝阳,“浙江三教师”之一,因与人合著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而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入选“时代周报—2010影响中国时代进程100人”。下文即他对儿子“菜虫”阅读培养的一点思考。对成年人来说,几乎每一句都振聋发聩,值得你掩卷反思。
图为作者蔡朝阳与儿子“菜虫”(来源:《当代教育家》杂志)
感谢我家“菜虫”小朋友,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教育,认识儿童。现在,我喜欢给自己贴标签:文艺中年、资深奶爸。在和我家小朋友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对儿童阅读有了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我认为,儿童阅读必须有趣、有料。
乐趣是入门之阶
有趣就是好玩,有料就是有内容。我回顾我与我家小朋友一起读的书,大致符合这两个要求。因为,尽管我们给孩子提供了很多选择,但归根到底,孩子的阅读倾向是由我们父母塑造的。我写过一个文章,叫作“从绘本阅读到文字阅读”,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菜虫’的绘本趣味,自然也是被我与虫妈塑造的。我偏向于热闹、幽默、恶搞,总之是好玩的。像李欧?李奥尼那样的,‘菜虫’就不是特别喜欢。”
“菜虫”喜欢的是大卫?香农、约翰?伯宁罕、大卫?威斯纳这样的,尤其是超级搞笑的。《迟到大王》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去幼儿园,大家问,“菜虫”你又迟到,他就说,被下水道的鳄鱼咬住了书包。众皆大笑。这符合阅读的一条原则,就是人类寻乐的本能。
之所以我一开始就找有趣的书给孩子们读,就是基于这一条:乐趣。我认为,阅读首先是一种乐趣,而非教化,教化只是乐趣的副产品。说实话,我最讨厌的词语就是“说教”。我们跟孩子共读,唯一的目的就是,我们享受亲子时光的乐趣。诸如以认字为目标的阅读,功利性太强,会损害到孩子的求知欲。
所以就书籍的选择而言,如果有一本书,里面充满了说教,我绝不拿这书给孩子读。对于孩子来说,说教是无效的,达不成效果;就阅读而言,说教起到反作用,剥夺阅读的乐趣。阅读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个人的创造,阅读是一种生产力,如果你非得让孩子按照你的思路去阅读,这就是剥夺孩子的创造力。
我从事教育18 年,现在我的孩子三年级。我所观察到的中国教育者的问题,主要就在于太严肃了,老是想着要给孩子们一些规训,不能放下架子,把自己也看作孩子,在一起玩。长此以往,孩子们天然就认为,有两个世界:成年世界和儿童世界,而成年世界是无法理解儿童世界的。
乐趣是入门之阶。但是这个乐趣是很广泛的,搞笑自然是乐趣,但我们不能拘泥于搞笑。家长和老师需要记得,求知本身的乐趣就很大。古希腊人是热爱求知的,他们把饮酒、爱情和求知放在一起,都是作为乐趣。
我们经常会纳闷,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五六岁时有那么多问题,有那么多奇思妙想,而到了十二三岁,就变得乏味,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个时候不要问孩子们怎么了,而是要问,我们成年人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比如,孩子读书的时候,你有没有附加给他好多阅读之外的东西;孩子在家读课外书,你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又是怎样指导的;学校里,孩子对读物发表了稀奇古怪的看法,你如何激励他保持自己的独异。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种顺从的文化,我们潜移默化地认为顺服才是好孩子。你看我们的褒义词,对孩子的褒奖就是两个词:乖、听话。分析一下内在的东西,这两个词内部就是顺服的文化。就这样,我们的孩子还会有独立又独特的看法吗?
答案都是现成的,而且还是标准的,成年人像一日三餐一样做好了端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哪还有好奇心、求知欲?!
提供适得其时的读物
阅读是很纯粹的,要把这种纯粹还给孩子们。成年人在指导孩子们阅读时,不要加上太多的功利化目标。读完了不要提问题,如果他愿意跟你讨论可以,但讨论也要平等,鼓励孩子表达。不是你说了算的,因为任何人对这书都有自己诠释的权利。有趣与寻乐是阅读的起点,这一时间段,成年人不要投入过多的功利思维。
所以,一旦孩子在阅读,就随他去,千万不要指手画脚,对孩子要求这个要求那个。但是身为父母老师,我们要做好一个准备,就是提供选择权,选择的机会。你可以早点给孩子准备一个书架啊,这是孩子自己的书架。
然后多提供一些书,不要只是文学书,天文、地理、生理,都放在那里。我家“菜虫”今年三年级,已经能独立阅读了。傍晚在家里,他一个人在自己的房间做作业,有时候走神,就去拿书架上的书看,不做作业了。我很开心,也非常感动,这个孩子自己出发去寻找读物了!这个时候,自由阅读所获得的,比做回家作业获得的不知道好多少倍。
而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适得其时”的读物。
这个词说出来很简单,操作起来确实比较麻烦。你必须时时关心,时时在意,这个孩子究竟喜欢怎样的读物,因为每个个体是不一样的。我刚当奶爸的时候,朋友送我一本梅子涵老师的书,这个书里介绍了好多儿童读物,于是我按图索骥,基本上买齐了。但是我家孩子不喜欢《柳林风声》,觉得好无趣。所以梅老师这书好就好在提供的是选择,这么多书,你的孩子总有一些喜欢的。
既然是适得其时的书,那这个就跟孩子的年龄和关注范围有关。菜虫6 岁时,我给他读《哈利·波特》,他不喜欢,8 岁就喜欢了。现在喜欢罗尔·德达尔,《女巫》读了两遍还要再读。最近在读《小乔治的魔药》,家里的瓶瓶罐罐里,已经储存了各类魔药了。做这个魔药是需要皮鞋油的,我家没有,虫妈特地去买来。现在魔药蔚为大观,有变大的,也有变小的,堆在各处。当我家小朋友喜欢《5月35日》《纳尼亚传奇》之类时,我家衣柜就遭殃了。
我和我家小朋友不但一起读《纳尼亚传奇》,还一起写故事。有一天,他得了重感冒,发烧,在医院排了3 小时的队。这3 小时里我们就编故事给对方听。这样,我们用故事照亮了这段乏味的时间。这令我想起电影《偷书贼》。大家在防空洞一片漆黑之中躲避轰炸,人心惶惶,一个小姑娘的朗读声,成为最美妙的声音,不单单驱散了恐惧,还赋予了这个时间以意义。
后来我与“菜虫”也一起写了一个穿越故事,反讽纳尼亚世界:穿过衣柜,我们来到了厕所——这个是根据我家自己的房间结构写的。
最适合孩子的书,就是能够建立这个孩子的意义世界的书。成年人要帮助孩子用他独特的书建构他独特的世界。这些书不单单是文学书,也可以是科学书,或者地理书,等等。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可以为之量身定制适合他的读物。只要是孩子最痴迷的,就是建立这个孩子意义世界的,他最为适得其时的书。
家长大多喜欢给孩子读世界名著,这当然要读,但我也不反对孩子读非世界名著,就看你自己怎么引导这个孩子了。我个人认为,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们的游戏。把“玩”这个字,放在“功课”这个词的前面。玩才是最大的学习,最有效率的学习。故事和游戏,建构了孩子的世界,从而建构了这个人的成年世界。
幼稚与深刻并不矛盾
我们总是听到成年人在取笑孩子:孩子气,太幼稚,孩子话……不一而足。但是你知道,他就是孩子啊,他不说这样的话,还说什么话。幼稚的本质就是童心,就是想象力。我们保护孩子们的童真,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那就是要不断地去鼓励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表达我们的认同。在这些生活的细节里,孩子的童真就得以保护。
孩子就应该有孩子样。孔融让梨我不认同,少年的老成是可怕的。我看《世说新语·言语部》里面“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故事,那个孩子固然很机智,但一方面也令人摇头:中国儿童没有儿童的样子,已经2000 多年了。
我讲一个《阿基米虫》的故事吧。
“菜虫”大概4 岁的时候,我们一家去厦门,“菜虫”在沙滩玩沙子。傍晚涨潮了,沙滩被淹没了,“菜虫”没办法,只好回酒店。回家之后,夏天我们在澡盆子里给“菜虫”洗澡。“菜虫”一屁股坐进去,水就满出来了;他站起来,水就浅下去。“菜虫”突然明白了,说出了一句深刻的哲言:傍晚,太阳落进了大海,于是大海涨潮了;早晨,太阳从大海里升起来了,于是大海退潮了。那一瞬间我觉得菜虫是阿基米德灵魂附体,所以他成了一条“阿基米虫”。我大赞,狠狠亲吻他,觉得我家小屁孩就是天才。
所以说,孩子有孩子的深刻。这个深刻倒不在于他像个成年人一样思考,不在于他有了成人思维,而在于他建立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他有了自成体系的思想,这是孩子思维的一个飞跃。你尊重孩子,他自然时时让你惊喜,不尊重,成年人收获的无非是自以为是之后的自我幻灭。
因此,孩子也可以读哲学,这也是有趣有料的。我曾经跟孩子谈论过年龄和时间这两个问题,那就是哲学问题,但用贴近孩子的方式谈。也可以读苇岸啊,《大地上的事情》这样很纯净的汉语文本,孩子能接受的。我的打算是,“菜虫”四年级,可以给他读一些故事之外的单纯的文本。因为我观察菜虫,觉得他在四年级,能发展出较抽象的思维能力。
最后强调两点:只是重视儿童的阅读还不够,成年人自己应是一个爱阅读之人;陪伴是最好的策略,千万不要对孩子指手画脚干预过多。
- 上一篇
批评孩子切忌鲁莽,批评孩子有妙招
孩孩优小迪发觉,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多数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还不能很好地分辨是非,所以时长会犯许许多多的错误。发现孩子犯错后,父母不问原由地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恼羞成怒,对孩子大打出手,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当然,对孩子一味地溺爱,不去纠正孩子的错误,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
- 下一篇
孩子的脸色,要不要看?
来源:《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暑假期间,在语文教师培训会上,我执教了一节低年级语文课。这里,先不说这节课对于我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急于表达的,是对这节课背后的思考——我们应该为孩子考虑些什么。 2011年语文教师培训,主办方请来了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崔老师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