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孤烟直:儿童的不务正业要另眼看待(34)

2015-10-01 11:42:45父母学堂
声明:本文为笔者幸福家庭三部曲之二《人格教育决定孩子幸福——培养幸福的孩子》书稿内容节选,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须注明原文出处及作者和来自搜狐教育孤烟直的自媒体,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是一个成人,不务正业可能一事无成。但对于一个儿童,不务正业可能创造奇迹。所以,对儿童的“不务正业”,父母要另眼看待。

  声明:本文为笔者幸福家庭三部曲之二《人格教育决定孩子幸福——培养幸福的孩子》书稿内容节选,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须注明原文出处及作者和来自搜狐教育孤烟直的自媒体,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是一个成人,不务正业可能一事无成。但对于一个儿童,不务正业可能创造奇迹。所以,对儿童的“不务正业”,父母要另眼看待。否则,你可能会扼杀一个天才。

  前文,笔者提出“人格教育要从呵护敏感开始”的观点。敏感是儿童成长成才的一个密码,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敏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对敏感的呵护。本来孩子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杰出人才,但因为钝化了敏感成为一个平庸无能的人。

  因为孩子天生敏感,所以自然就会对一切好奇,这就是好奇心的根源,来自于孩子的敏感天性。对一切都好奇的结果,就是兴趣的发展和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对某一个方面的东西特别敏感,特别好奇,如果父母不强加扼杀,那么这个东西就会成为孩子的兴趣。

  或许这个兴趣,与我们成人眼中的读书学习考试毫无关系,即这个东西可能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一点点帮助,比如一个孩子对昆虫感兴趣,他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昆虫。但这并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而言,父母就会强加干涉,不让孩子去关注研究昆虫。在不少父母眼中,孩子对昆虫的喜爱就是不务正业。

  其实,孩子幼小时会对很多东西好奇,直至产生浓厚的兴趣。但为什么长大了反而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即感觉什么都没劲?原因就在于父母没有另眼看待孩子的不务正业,没有把孩子的不务正业当作兴趣乃至于理想来看待。父母反对打击不支持的结果,孩子乖乖去“务正业”——读书学习了。可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也即孩子真正的潜能所在也被扼杀掉了。

  这就是孩子的不务正业——兴趣的重要性。我们说,教育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规律是什么?规律就是要遵从孩子的天性去教育培养。孩子的天性是什么?就是敏感产生的好奇心,和好奇心带来的兴趣。这也是很多父母眼中的“不务正业”。所以,如何看待孩子的不务正业,这不仅是一个教育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教育根本问题,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人成才成功

  有的父母会担心,我让孩子“不务正业”了,我支持发展孩子的兴趣了,可孩子考不好怎么办?考不上一个好大学再多的兴趣有什么用?

  首先,不务正业不代表考不上好大学。2012年6月28日《三湘都市报》刊发题为《“不务正业”的孩子都上了名牌大学》,报道了南雅中学一个牛班全部上了一本。 陈思宇和黄林今年都可以上北大,一个是学校社团联合会副主席,一个是学校淘淘社的负责人。

  作为一名艺术特长生,陈思宇的成绩保持在全年级前五名,这让同学们佩服不已。陈思宇说,学习没有别的门路,就是巧学,有人认为艺术学习会耽误文化功课,但是对于她来说,练古筝是一种享受,参加社团是一种锻炼,都是学习之余的调剂。

  “只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自主学习,所有的‘不务正业’都会成为紧张学习的调剂品,助力求学之路。”南雅中学副校长黄汉军介绍,今年该校参加高考人数596人,600分以上132人,一本上线406人。

  其次,不务正业能让孩子成为专才。一般来说,孩子喜欢的,是他的敏感所在,也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能。当兴趣变成志向和理想,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在某个领域成为杰出的专门人才。这是兴趣的方向性和动力性特点的体现。兴趣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方向性意义,能够指引一个人前进的方向,这就是理想。另外,一个人对某种东西或活动产生兴趣后,就会主动去探索,即使在别人看来是枯燥无味的。但它却能推动一个人成为某个领域的特殊人才。这就是兴趣的动力性。

  再次,不务正业能让孩子人格健全。无论哪方面的兴趣,音乐、运动、绘画等都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身心素质,尤其是孩子的情感世界,所以有助于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兴趣与情绪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兴趣是“产生快感的心理状态”。这是兴趣的情绪性特点表现。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人在从事他所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会处在满意、愉快、兴奋状态。一个人如果做他没有兴趣的工作,总觉得是苦差事,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兴趣广泛的人,在他的生活中总是充满阳光;缺乏兴趣或者兴趣淡薄,他的生活则是乏味无聊的,整日处在烦闷和苦难的情绪体验中。(孤烟直 长江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