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表的制定(2)

2015-10-07 09:28:08父母学堂
二、需要注意的时间概念 在一个家庭里,大人与大人之间,大人和孩子之间,每天都有不同的事要做,有时是共同完成一件事,有时是分别行动,有时偶尔会有交集。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前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有必要全家人坐下来共同讨论。否则,仍然无法把大人和孩子各自要做的事相对区别开来,不利于理顺秩序。 1. 平行

  二、需要注意的时间概念

  在一个家庭里,大人与大人之间,大人和孩子之间,每天都有不同的事要做,有时是共同完成一件事,有时是分别行动,有时偶尔会有交集。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前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有必要全家人坐下来共同讨论。否则,仍然无法把大人和孩子各自要做的事相对区别开来,不利于理顺秩序。

  1. 平行时间。指在某时间段内大人和孩子分别做自己的事,相不干扰,尽可能保持做事专注。比如:某时间段内,妈妈厨房做饭,孩子在客厅组装玩具。爸爸在看报纸,孩子在看动画片。

  2. 交叉时间。是指在某时间段内大人和孩子在分别独立做事时,偶尔需要短暂相互协助,此时需要走到一起,共同把需要协助的事做完,然后再行分开,单独去做自己的事。比如:爸爸正读报纸,儿子组装玩具时装不上,儿子发出请求,爸爸来到身边协助,当组装上部分元件后,爸爸离开儿子身边,继续读报纸,儿子继续组装。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儿子正在阅读,妈妈需要儿子来厨房搭把手,儿子帮完后离开厨房,娘俩继续做原来的事。

  3. 共同时间。是指某时间段内大人和孩子共同做一件事,尽管可能分工各有不同,但目标指向相同。比如:大人陪伴孩子阅读。大人陪伴孩子户外散步、打球等。孩子写作业时需要辅导,大人放下手里的事情,静心陪伴在孩子身边。

  家庭成员在一起,就必然会有分工与合作。大人理解起来不会有难度,但是孩子受年龄因素的制约,可能理解起来相对有困难,家长要结合具体事例和现象给孩子解释清楚。

  三、召开家庭会议的程序

  1. 提前告知。拟定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表和家务分工是一件比较严肃的家庭事情,需要家长认真对待,不管是谁来组织,都要提前告知每一位家庭成员。告知主要内容有:时间、主题、参加人、大约时长,以便每位成员提前安排好手里的事。对于孩子来讲,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感受家庭民主地位,这对培养其家庭责任感,后续认真落实家务分工,执行作息时间表意义重大。

  2. 主持人组织。一是重温上次家庭会议布置的任务——观察自己和他人每日生活主要事件和准备分担的家务。二是鼓励大家把准备好的文字内容分别拿出来,做发言用。三是指定专人准备记录作息时间和事件内容。

  3. 分别发言。家庭成员分别发言,谈自己对作息时间表制定的想法。父亲或者母亲可以先行发言,把孩子安排在中间。第一位发言者,往往可以带动和影响孩子,让孩子在倾听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生活作息时间表的重要性,轮到孩子发言时就容易表明自己的态度。

  4. 事件排序。大人一日生活主要事件安排相对容易,孩子的事情要挑重点安排,预留出自由玩耍和做自己喜欢事的时段。否则,大人没有精力总去关注孩子,使引导和督导成为空话。初步安排完后,要再仔细考虑,防止把主要事件遗漏,造成实施后的不便。为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让孩子来负责填写,父母口述。当孩子亲自参与整个过程后,会加深主要事件排列的理解和记忆。

  5. 安排时间段。生活作息时间表中的时间段需要有弹性空间,因为孩子时间意识还不敏感,做事的效率还有待于提高,要考虑进去孩子磨蹭拖拉的时间。这需要家长平时观察和了解孩子,统计孩子做一件事的概略用时,以合理规划时间段。

  6. 明确时间段监督人。监督人负责监督全家人执行生活作息时间表落实情况。家长需要用什么方式监督和提醒孩子,需要约定好手势或者话语内容,避免随机发号施令,激起孩子反抗心理。反之,明确赋予孩子监督权,可以监督和提醒爸爸妈妈,这利于孩子自觉做好,增强家庭责任感。

  7. 监督人因事不在位接替人选安排。这属于协调安范畴,主要为防止责任人不在位,造成孩子监管出现真空,不利于今后连续培养孩子好习惯。

  8. 生活作息时间表份数。至少要有三份,一是周一到周五时段内的安排表,二是周末时段的安排表,三是假期安排表,需要在假期来临前召开家庭会议有针对性拟定。

  四、制定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表后的执行

  制定家庭生活作息时间表本身不是难事,但在执行起来却需要下很大功夫。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要重新调整和改变原来的生活模式,由原来的松散式生活,进入有相对约束的状态,每一个人都需适应一段时间。对妈妈来讲,原来过多承担家庭责任,现在需要把部分责任交给具体责任人,不要动辄越位,一旦参与过多,又会回到原来的秩序混乱状态,让其他家庭成员当旁观者,养成习惯性懒惰。对于爸爸来讲,以前忽略承担的责任,现在应该本着对妻子负责,对子女教育负责的态度回归本位,把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抛弃,真正成为家庭的核心。对于孩子来讲,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好习惯需要父母持续性培养,在真正把孩子好习惯培养巩固定型放手独立之前,都需要父母的陪伴与监管。

  事例22:放学路上,妈妈和女儿边走边聊天,妈妈问女儿:“宝贝,你从现在到晚上睡前,有几件事要做啊?”

  “妈妈,不是制定了作息时间表了,为何还要问呢?”

  “妈妈在考你,看作为好孩子,你是否能说得清楚自己这段时间里都哪些事要做啊。作息时间表贴在墙上,那是死的,但里面的内容却是需要记在脑子里的哟。”

  “噢,我想想啊,第一件回家后放下书包,换上拖鞋。第二件是洗手,吃点水果或者点心。第三件是写作业。第四件是吃晚饭。第五件是看动画片。第六件是和你楼下活动散步。第七件是睡前阅读。第八件是洗漱和准备熄灯睡觉。”

  “哇,宝贝,你排列的太棒了,每一件事前都有序号,真清晰呢,太了不起了。”

  “妈妈,这些不都是以前你教过我的吗?”“宝贝,你能这么清楚地说出来,也让妈妈大吃一惊呢,我以为你还得花一段时间才能很流利地说出来,看来,妈妈太小瞧你了。那你还能说说,每一件事大概安排在哪个时间段里吗?”女儿一件件地列出时间段,听的妈妈直竖大姆指,还时不时来点惊呼,再看女儿,显得特别自豪。回到家后,妈妈鼓励女儿自觉去做时间的小主人,女儿很认真地逐一完成。

  事例23:儿子到了快要写作业的时间,仍然在那专注地玩遥控汽车。爸爸走到儿子身边,蹲下来静静地看着。儿子玩着玩着发现爸爸旁边看着不说话,好奇地抬起头问:“爸爸,你老是看着我做什么啊?”

  “哈哈,小机灵鬼,你猜猜看,爸爸为啥看着你啊?”

  “我想不出来,你告诉我吧。”

  “你平时特别爱动脑筋,现在就好好想想嘛,我相信你能想出答案,来,试试看。”

  爸爸在儿子琢磨的同时,抬手腕看表,这个动作一下子提醒了儿子,只见他兴奋地说:“爸爸,我知道了。我到该写作业的时间了。”

  “我就说嘛,你特别聪明,看看你的表,现在几点了?”

  “还差5分钟到下午5点。”“那你接下要干什么啊?”

  “去厕所、洗手、吃水果、整理书桌、准备写作业。”“好样的,能说的这么清楚,爸爸真为你自豪,那就马上收拾玩具放回原处,做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吧,加油哟!”儿子开心地收拾玩具,然后去做准备了。

  分析:上述两个事例,皆是引导孩子关注事件与时间的场景,家长没有直接下达指令,而是结合平时生活作息时间表中规定的内容巧妙引导,让孩子带着兴趣参与互动交流,主动思考。只要家长引导得法,孩子思维极易活跃起来,将交流的内容记在大脑里,多次强化记忆,就能让孩子逐步产生敏感的时间意识,学会自我管理。

  节选自韩国成所著《好习惯家庭养育细则》第二章第二节,更多内容请见原著。

  注:如有转载需要,请注明出处和作者名字,本文属于原创作品,作者联系方式QQ:676483840.如果想学习更多育儿知识,请加入七彩阳光家庭教育学校群,群号:121933058。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