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孩子明明很聪明,可是成绩一塌糊涂,原因竟然是

2015-10-14 14:38:34父母学堂
相信每个班上都会有几个“学困生”,让老师家长感到手足无措,他们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上课,每天干着差不多的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一学习就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 是他们真的不想好好学习吗?其实不然,很可能他们被一些问题困住了。他们究竟为何被困,我们又该如何为其解围? 一.基础

  相信每个班上都会有几个“学困生”,让老师家长感到手足无措,他们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上课,每天干着差不多的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一学习就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

  是他们真的不想好好学习吗?其实不然,很可能他们被一些问题困住了。他们究竟为何被困,我们又该如何为其解围?

  一.基础薄弱型——错误率高、基础问题没有解决

  “作为一名准高三生,看见别的童鞋都在拼命的努力,自己也要拼了,我准备先从数学入手。现在做到函数了,可由于高一高二都没好好学,基础极为薄弱,很多题都要查概念,基础题都要很多时间做,更别说后面的大题了。”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解围方:

  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讲,老师家长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变传统的简单“对错”评价为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帮助学生感受到“我在进步”,并且可以让这类学生多做些重视基础知识的题目,既可以夯实基础,也可以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即使做错了题目也觉得有所收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学习。

  除此之外,还要让这类学生意识到成绩的提升、基础的巩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能仅仅根据几次考试成绩来论成败,因为学习好像挖一道水渠,总共一百米,虽然已经挖通了99米,但还是不通,不过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坚持就能成功

  二.动力不足型——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情感动力不足

  “我是一个初一新生的家长,孩子成绩很一般,数学就说听不懂,还不想报补习班,到底从哪些方面着手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作为家长我是没辙了”、“一问孩子,孩子就嚷嚷‘我都学了,都快累死了’”、“我家孩子跟我说不想上学了”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这一问题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

  解围方:

  其实,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根本问题在于孩子并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果家长老师分外注重成绩,一拿到成绩单,就对孩子轻指责、重则打,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就算努力了,结果也是挨骂”的心理,于是学习就变成了放任自流的事情。改变孩子的心理状态,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被肯定,家长的安抚、宽容、接纳,能够帮助孩子享受到被尊重的快乐,树立起“学习是快乐的,成绩并不重要”的信心。可以让孩子定个目标,下次考试提高多少分,哪怕仅仅是10分、15分,孩子只要做到了,就值得肯定。这个过程孩子享受到被尊重、被接纳、被肯定,那么,孩子一定会把学习当成享受的事情。

  三.情绪波动型——考后心理情绪调适能力不强

  乔女士最近有些烦恼,自家孩子最近情绪特别低落,睡不好吃不下,再三追问孩子才知道,对于马上来临的考试,孩子感到分外紧张。“自己总跟孩子说了只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就好,可孩子为什么还这么紧张呢?”乔女士有些困惑。

  解围方:

  患有“考试焦虑”的孩子,普遍性格特点是争强好胜、追求完美,有一些自我为中心,一般相对内向一些。

  从心理学上讲,焦虑的情绪不受主观控制,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对自己心理暗示“不要焦虑”“我叫不紧张”,这没有用。家长和孩子只能进行预防或者发生之后进行调节。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家长应该着力改变孩子的心态,让孩子明白人和人没有任何可比性,要摆脱两大邪“较”,即比较和计较。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撇是指遗传基因,捺是后天环境教育,这两点不一致,那么比较就是不公平的。公平的做法是要比就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提高0.5分都是值得高兴的事,这样越比越自信、越比越没有压力,过程好了,结果一定好。

  四.苦学无效性——多而紧,效率低下,缺少方法

  杨先生家的孩子在上初中,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挑灯夜战到11点,精力不少费,但不知道为什么成绩就是上不去,“这究竟是孩子努力程度不够还是学习方法不当?”

  解围方:

  其实,这类孩子并不少见,即使他们的基础知识并没有明显漏洞,但仍然在做无用功。他们不是不努力,只是用力没有用对地方。对知识死搬硬套、习惯机械记忆……他们大多在学习过程中无计划、无规律、无目的,所以难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很难让他们做到举一反三,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吃”透知识。盲目地学习,同样难以取得成效。

  对于这类学生,家长老师不妨从学习方法入手,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各个学科的学科特点入手,给学生分析本学科独有的学习规律,引导学生抓重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把知识学“活”,改变孩子死读书的不良习惯。

  五.缺少思路型——切不出出题者的思路,混乱脱节

  很多学生认为,做题纯粹是“跟着感觉走,紧抓梦的手”,做题时凭直觉,做完凭运气。想当然的答题,没有明确的目标,造成最后的结果偏差很大。

  解围方:

  其实,孩子做题没思路,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习习惯不好,平时练习少,所以很难形成解题思路;二是平时思考太少,不注重对知识题目的总结,所以即使题目做了很多遍,但仍然难以找到解法。

  孩子做题缺少思路,反映出孩子总结能力、思考能力不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老师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自己的思考总结能力,鼓励孩子多多思考,帮助孩子建立母题,激发孩子的思维。这不仅对孩子的成绩有益,并且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六.粗心大意型——投机取巧,偷工减料,耍小聪明

  “做数学题时,经常抄错数字。考试时,会出现漏做考题,其实那些题目他都会做,总是无谓地丢掉考分。”张先生的儿子今年11岁,活泼好动,但有一个毛病就是粗心大意。粗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家长都反映,孩子似乎很难克服粗心这个毛病。

  解围方:

  家长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少有孩子所有的功课都粗心。因此,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对于那些会看错题目的孩子,表示孩子不认真审题。家长可以让孩子每次做题目的时候,先停一下,闭上眼睛数三个数,然后再睁开眼睛往下写,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对于那些容易算错数的孩子,家长可以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培养孩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对于那些会抄错的孩子,家长可以规范孩子的书写,纠正写字潦草的习惯,尽量保持草稿纸的整洁。

  对于孩子粗心,家长可不能仅仅停留在“做题不出错”的要求上,还要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序的家庭中,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做事丢三落四、马马虎虎就会成为“家常便饭”。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地、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从而将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迁移到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严密的思维。

  中小学家长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着您!

  搜索微信公众号:名校资讯, mingxiaozixun <--长按复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