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的关键点 让你的宝宝做个高情商宝宝
当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重视了孩子智商的提高,却忽视了孩子情商的培养,人格的独立,社会角色的塑造。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多了说教,少了身教;多了审视与评估,少了观察与欣赏;多了监督与压力,少了平等与对话……把握教育孩子的关键点,让你的教育事半功倍
1. 自信心强
自信心是任何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情商的重要内容。自信是不论在什么时候,目标为何,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和决心去达成。
2. 好奇心强
好奇心是对许多事物都感兴趣,想弄个明白。
3. 自制力强
自制力就是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时是善于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有时是善于抑制自己不当行为的发生。
4. 人际关系良好
能与别人友好相处,在与其他孩子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关心、喜悦、爱护等)占主导地位,而消极的态度和体验(如厌恶、破坏等)很少。
5. 具有良好的情绪
高EQ的孩子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许多研究与事实也表明,良好的情绪是影响人生成就的一大原因。
6. 同情心强
同情心是指能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共鸣。这是培养孩子爱人、爱物的基础。
孩子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怎么样培养好我们最爱的宝宝,让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开朗幸福,健康快乐的成长呢?高情商能够吸引朋友,并得到机遇,如何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高情商,让孩子懂得体会别人的感受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以下四项,让你的宝宝做个高情商的宝宝。
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假如她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她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她的行动,她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她做。这时,你应该果断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她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果断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权力
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爱好,你不让她做,她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家里有两排落地书橱,乐乐对里面的东西非常感爱好,一再要打开书橱,翻出里面的书。我不想让她养成到处乱翻的习惯,又不想扼杀她的探究欲。怎么办?我一方面告诉她乱翻书不好,另一方面她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她: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书橱关上。她每次都很开心地照办。现在,她不仅会打开书橱,挑选一样东西,然而把橱门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她还会打开橱门,把东西放回去。
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她承担什么责任?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乐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会让她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她自己收拾。她掉落的东西我让她自己捡起来,她摔倒后我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她能做的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做。
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
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劳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劳,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所以,我会让乐乐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觉,希望她自己玩,不要打搅我;我会让乐乐知道我对她不好的行为真的很生气;我会让她知道我抱着他很累,让她自己走;我会让她知道打别人,别人会很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我会让她知道父母也会有不对的地方,是我的不对,我会主动向她说对不起;我会让她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时,他必须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父母,我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
【微信公众号-麻麻学苑】
家庭亲子教育公众号,儿童阅读推广,育儿宝典,宝宝食谱,现有上百万人订阅,家庭教育的路上少走弯路,是家长们的好帮手,喜欢我们那就手机关注微信公众号麻麻学苑(在微信通讯录“公众号”点击“+”搜索“麻麻学苑”即可关注)
- 上一篇
作为一个妈妈
我认为,“妈妈”这个职业是世界上最难的,因为“妈妈”囊括了几乎所有的职业。 比如: 作为一个妈妈,要是一个营养师——孩子的营养搭配自然是成长中的重头戏。当然了,光会纸上谈兵是不行滴,所以——作为一个妈妈,还要是一个出色的烹饪师! 其次,妈妈要是一个理财专家:1. 要合理分配有限的钱 2. 要把每
- 下一篇
明星子女也会被要求退出活动
文/任万杰 来源: 学习博览 导读:读书,本是一件最为享受的事情,无论孩子,粑粑麻麻,甚至垂垂老者,都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思绪飘飞的自由。读书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成长,之所以喜欢,不仅仅出于兴趣,更出于对五彩斑斓的生活,其本身的热爱。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种“为了读书而读书”的迷信开始风靡,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