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好习惯家庭养育细则》之培养孩子人际关系(1)

2015-11-06 15:59:57父母学堂
良好人际关系是孩子从幼儿阶段,在大人的照料下,就开始和同龄小朋友一起室内或者户外玩耍,这就开启了早期人际关系大门。尽管孩子本身并不知道何为人际关系,但在自发式的玩耍中不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遵守游戏规则。孩子和伙伴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其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

  良好人际关系是孩子从幼儿阶段,在大人的照料下,就开始和同龄小朋友一起室内或者户外玩耍,这就开启了早期人际关系大门。尽管孩子本身并不知道何为人际关系,但在自发式的玩耍中不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遵守游戏规则。孩子和伙伴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其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以外,伙伴关系是除了父母以外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孩子实现社会化功能的重要手段,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能否被伙伴接纳、被所属群体接受,对孩子能否适应学校生活,以及将来融入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礼貌行为从家庭出发

  看一个孩子是否有良好的修养,仅从礼貌行为就可以初步做出判断。从孩子身上的礼貌表现,又可以洞察父母礼貌养成习惯。所以,教孩子与伙伴礼貌相处,需从家庭里开始,家人之间经常应用礼貌用语,孩子每天都浸润在礼貌氛围之中,礼貌意识会潜移默化固化下来。如果在家庭中,大人间忽略礼貌用语、礼仪规范,孩子很难学会彬彬有礼。

  事例36:一位父亲,从儿子五周岁的某一天开始,每天早晨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问候儿子早上好。尽管儿子最初没有任何回应,他默默地坚持,当坚持七个多月,突然,有一天早晨,儿子醒来后,大声问候:“爸爸,早上好。妈妈,早上好。”这一句响亮的问候,让爸爸感动的热泪盈眶。带着自信,父亲继续寻找时机,从问候早上好,到睡前道晚安,坚持对儿子进行礼貌习惯养成,逐步拓展。孩子在家里养成的礼貌习惯,逐渐应用到家庭之外,不管是和小伙伴在一起,还是见到长辈们。

  分析:经常看到,很多家长要求孩子主动问候他人,可孩子不情愿,要么躲在大人身后,要么保持沉默。上面事例中父亲的做法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礼貌习惯必须从家庭教育入手,要让孩子将使用礼貌用语、注重礼仪成为自觉行为,从小培养礼貌、文明、谦和的精神气质。

  二、尽快记住对方名字

  有些家长经常苦闷于孩子没有玩伴儿,也不知道如何教孩子结识新伙伴。这里告诉你一个小窍门,那就是尽快记住对方名字。就拿大人来说,如果被不太熟悉的人见面时叫出名字,立刻会产生亲近感,也愿意向对方靠近。孩子也一样,大人要帮助孩子记住小伙伴的名字,引导其迈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事例37:妈妈带着女儿在小区广场踢球,球滚到不远处一个小姑娘脚下。只见小姑娘看看脚下的球,又望了望踢球的母女俩,拿起球,想扔回去,又有些犹豫。带女儿踢球的妈妈马上读懂了这个孩子内心的渴望。快步走过去,弯下腰,温和地邀请小姑娘:“你好,小朋友,谢谢你替阿姨捡起了球,可以邀请你和我们一起踢球吗?”小姑娘听阿姨这么一说,非常开心,马上干脆地答:“谢谢阿姨,我愿意。”“好,阿姨给你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一下,然后再踢球好吗?”“好的,阿姨。”妈妈招手让女儿过来,对女儿说:“宝贝,这位小朋友想和我们一起踢球,你们可以做好朋友呢,你先介绍一下自己,好吗?”“好的,妈妈”“你好,我叫XXX,我今年7岁了,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你好,我叫ZZZ,我也7岁。”在两个孩子介绍完后,妈妈又说:“你们俩是否可以拉拉手,或者拥抱一下呢?既然认识了,从今天起就可以做好朋友了。”只见两个小朋友,相互拉拉手,非常开心。妈妈又说:“再认真把自己的名字说一遍,你们俩都认真记住,下一次见面后,看谁先能说出对方名字,好孩子都愿意这样做,好不好?”两个孩子照做后,开心去踢球了。

  分析:这位妈妈观察力非常强,非常懂得儿童心理。她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让两个小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彼此熟悉,通过征求双方同意、孩子互相介绍、再次确认彼此姓名等系列引导,让孩子获得心理安全感,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教孩子学会记住对方。这段引导不急不缓,符合儿童心理,也能给初次交往孩子的家长留下深刻印象。

  (未完待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