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要从良好的沟通开始
“如果上天能够重新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和孩子好好沟通,不会批评他。”这是一位父亲在痛失14岁儿子之后说出的话。
有很多父母因为不能和孩子进行沟通而感到困惑和苦恼;有很多孩子因为不能和父母进行正常交流而无奈和焦虑,本应该通过沟通就能解决的问题,反而因为彼此之间不了解,让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亲子之间的沟通已经给亲子关系设置了一道很大的障碍,并且制造出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悲剧。父母把责任归咎于孩子不听话,孩子却说父母不理解自己。
不管是父母的不理解还是孩子的不听话,其实,根源就是亲子之间缺少沟通或者是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出了问题。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多父母所采用的并不是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进行沟通,而是采用了一些过激的方法对待孩子,没有沟通做前提的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有绝对的权威,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而孩子处于弱势被动的地位,这种家庭成员的地位排序就给沟通明显的确定了角色,父母是沟通的主体,而孩子是受体,也就是父母说的多,孩子听的多。可是,对于沟通的考量,并不是说得越多就证明沟通的越好,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听到了什么,才决定着沟通的质量。父母不仅仅会说更要会听,才能让沟通发挥应有的作用,才不至于因为沟通不畅而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
是孩子不听话,还是父母的沟通模式出了问题?从亲子之间所发生的问题可以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因为父母和孩子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才引发了问题。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父母错误的沟通模式呢?
主观判断当做事实依据
父母总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就是事实真相,把所看、所听、所想、所感,用自己片面的价值观进行衡量,根本就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从不考虑,同样的一件事孩子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又是什么。自以为是是这类父母的代名词。甚至有的父母用粗暴的方式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主观判断,命令和恐吓孩子听自己的话。这种沟通模式会让孩子从心理上产生挫败感,并且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容易让孩子回避困难和问题,形成退缩和逃避的人格。
消极情绪不利问题解决
情绪是良好沟通的前提,有的父母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会把问题扩大化、夸张化,本来不是孩子的问题,由于心情不好,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就很容易把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时候孩子就成了替罪羊,成了父母发泄情绪的牺牲品。如果父母在自身有消极情绪的时候和孩子进行沟通,就会形成一种预设的心理投射,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还没有开口说话,就已经吹胡子瞪眼了,势必会而影响沟通效果。父母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其实是维护自身权威的一种方式而已,已经失去了沟通的实际意义。
语言习惯成为罪魁祸首
“你怎么就这么笨”“给你说了多少遍,就是不听”“不听话,看我怎么收拾你”“哭,除了哭你就不会点别的啊?”等等。这些话父母们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这是很多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父母对孩子说这些话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可是,这种说话的习惯,并不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只会打击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如果父母一张嘴就是这些负面的语言,孩子就会慢慢地关闭心灵的大门,不再和父母说心里话了。
臣服权威盲目怀疑孩子
只听信老师的一面之词,把老师说的话当“圣旨”。今天老师说你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于是,回到家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批评,大道理讲了一大堆。明天老师又说你的孩子欺负其他的同学,还打了人家,于是,回到家中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为什么惹是生非,骂孩子怎么这么不省心。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也会出现偏差,所以,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不要把老师说的话不加分析的完全接收,一定要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这种情况父母要起到调解员的作用,而不是听之信之的“复读机”。
断章取义打断孩子表达
“你给我闭嘴,不用再说了”“说什么,就你那两个小心眼”,父母经常会无缘无故的打断孩子的表达,这种武断的做法,不但打断了孩子要说的话,更重要的是阻断了孩子情绪的宣泄。孩子不仅不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清楚,同时会由于憋屈而产生心理障碍,父母也会因为不能听清楚而误解孩子。诉说,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当心里不痛快或者有了烦心事的时候,和别人说一说,心情就会好一些,成人需要倾诉,孩子更需要倾诉。父母要做的不是打断孩子说话,而是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多用心去倾听孩子说心里话。
没有理由拒绝倾听孩子
“没看我正做饭吗?给你爸说去”,“我这会有事,等会再说”这些话也是父母经常用来拒绝倾听孩子的理由,甚至有的父母采用心不在焉的听,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一边打着麻将一边听,一边干着家务活一边听等等,父母表面上虽然是在听,可是孩子会认为父母是在敷衍。有的父母还会说:“行了,行了,说什么说,哪这么多的废话,赶快去写作业去”,这种以粗暴的方式拒绝听孩子说话,会极大的伤及到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通过和父母交流,就是想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肯定,可是,不但没有得到支持和肯定,反而是一顿臭骂,谁也不会闲着没事找不自在,孩子也一样。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让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进而增加情感的交融。而不是发号施令,命令警告,指责批评,讽刺挖苦,更不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
父母通过有效地沟通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知道孩子想什么,能够给孩子提供及时的指引和支持;孩子通过和父母良好地沟通,能够从心理上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被接纳。
所有的沟通模式都来源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孩子的沟通模式源于和父母的沟通。如果父母会沟通,懂得沟通,孩子就会把父母当做精神支柱,如果父母不会沟通,不懂的沟通,孩子就体会不到父母的爱,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形成语言和行为上的障碍。
沟通的目的不是告诉孩子怎么做,如何做,而是通过沟通引发孩子的思维能力,拓宽孩子的思维格局,锻炼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如何做。
所以,爱孩子,就要从良好地沟通开始。
- 上一篇
鲁鹏程:怎样沟通才不会污染孩子的心性?
文/鲁鹏程 有一天下班回家等电梯,电梯上来,门一开,轿厢里是几个来参加围棋培训班的孩子,后面跟着的是他们的妈妈们。 就听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就是她的老婆嘛。” 他的妈妈则笑着说:“是她老公,儿子,可不是她老婆。” 接着另一位妈妈又问孩子们:“你们觉得是范冰冰漂亮,还是Angelababy漂亮
- 下一篇
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为何要把写字作为第一重要的事
生活中遇到一些字写得很漂亮的人我总会心生羡慕,谁让自己小时候没认真学写字呢,到今天后悔也来不及了。现在儿子上一年级了,上学前我和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交流过,他们都提到刚入学写字很重要。于是我给儿子准备了一套书法字帖,让他开始练字。 前段时间刚看了台湾作家梁旅珠的《我把女儿教进世界名校》一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