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烟直:青少年未老先衰的根源何在?(69)
声明:本文为笔者幸福家庭三部曲之二《人格教育决定孩子幸福——培养幸福的孩子》书稿内容节选,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均须注明原文出处及作者和来自搜狐教育孤烟直的自媒体,图片来源网络。
为探讨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共同组织实施《中国中小学体育基本情况调查》(2006年9月—2008年10月)、《中国学生健康相关行为与生活质量调查》(2008—2009年),调查涉及全国15个省、市、区)。
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生活环境和饮食方式的重大改变,导致了体力活动的明显减少,加速了人类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也随之下降。(二)以过度保护为特征的隔代教养方式,剥夺了促进青少年儿童自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运动刺激;网络时代,以久坐不动为特征的静态休闲方式,阻碍了青少年获得持久的、足够的运动乐趣并以此为基础的经常性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三)青少年承受巨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直接导致了睡眠时间的严重不足和学习时间的延长,减少了闲暇时间特别是体育锻炼时间。(四)体育教育不能按国家规定严格实施,导致学校体育课程不能开齐开足,学生正常体育活动时间被挤占;体育课程缺乏科学设计,脱离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大大削弱了锻炼效果。(五)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和教学能力下降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以及场地器材的缺乏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
笔者认为,青少年未老先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家庭溺爱为主的教养方式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
中国青少年生命力未老先衰与较普遍的以娇生惯养为特点的中国家庭教育方式密不可分。一方面,这与中国家庭生活条件改善有关。孩子生下来,不愁吃不愁穿,虽然不是要什么有什么,但一般生活用品家庭都能满足。如今不像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要为家庭温饱操心。无论从身体还是精神方面,孩子根本不需要费心思,自然孩子的责任感紧迫感压力感都没有。从身体层面来说,孩子根本不需要参加什么生产生活劳动,可以说生下来就是坐享其成,一切都是父母准备好的,只管享用即可。从精神层面来说,孩子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自己对家庭经济生活的责任和义务。娇生惯养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孩子生来就该这样,家庭的什么心不操,什么责不担,只需要去享用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这与中国父母的教育观念有关。孩子幼小时,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里所有的大人都围绕着孩子转。孩子就像太阳,老人和父母就像地球和月亮,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什么都不让孩子干,不愿意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因为是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切顺着孩子的意愿来,孩子无论要做什么,都是说一不二,一点不敢违背。这样养尊处优长大的孩子,能有顽强的生命力吗?孩子大了,上了幼儿园小学,父母的心思又完全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其他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重视学习重视成绩,忽视身体忽视其他,所以孩子的体质健康就得不到保证。
再说学校的教育。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完全走向了一个极端,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只强调孩子的读书学习,只盯住孩子的人身安全。重视孩子的读书学习成绩和人身安全,这都是应该的,必须的。但不能走极端,完全为了成绩和安全,而丢掉其他教育活动,比如春游秋游,比如体育比赛,比如有身体对抗的课外活动,一概取消。学校管理者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不出事,管他什么身体素质,管他什么体质健康,管他什么抵抗力耐受力,一切万事大吉。这样的学校教育,怎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体魄的下一代?要么是小胖墩,要么是小绵羊。孩子的活力,孩子的朝气,孩子的生命力,无人问津。青少年本来应该是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生机盎然、激情满怀,但因为沉重的学习压力和缺少必要的体育活动,一个个老气横秋、面无表情、暮气沉沉、萎靡不振。
- 上一篇
没有一个孩子不想成为好孩子 所有的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
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父母们都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么什么是好方法呢?在我看来,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儿童教育方法,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什么?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
- 下一篇
《好习惯家庭养育细则》之培养孩子人际关系(3)
五、合理调节孩子间的矛盾 孩子们在一起相处,难免会产生摩擦。发生矛盾时,家长不要马上介入,而是先让孩子们自我调。一般来说,因为玩耍而产生的矛盾,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们就会忘掉不快,继续一起玩耍。大人盲目介入,有可能让事情变的很糟糕,容易让孩子因有支持而得理不饶人,或者不情愿认错。孩子们在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