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
家长们,你们是否常用过来人的姿态控制孩子?
很多父母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孩子: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我是他的父母,我不了解他,难道还有人比我更了解我的孩子吗?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太多的父母,总是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没有社会经验,大事小情都要听从于父母,服从于父母。
于是,有的父母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控制着孩子,不允许孩子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即便是这件事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也会找出理由来拒绝孩子,有时还会对孩子采取惩罚的措施,以此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
青春期孩子的心像失去控制的风筝
可是,随着孩子慢慢的成长,特别是孩子到了初中阶段,也就是进入了青春期的时候,很多父母却发现,原来言听计从的好孩子,突然变的不是那么的听话了,不但不听话,而且还不说话了。这时候父母就感觉握在手中的那根能够掌控一切的风筝线断了,孩子的心就好比是失去控制的风筝一样,再也抓不着,掌控不住了。
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都是沟通不畅造成的
我从2004年开始学习和研究家庭教育,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期间接触了大量的个案,其中初中和高中孩子较多。一般是父母找我咨询能把孩子从泥潭中拉回来的方法。
如果单听这些父母的话,每一个孩子可以说都已经是“可恶至极”,不学习,上网、逃学、谈恋爱、打架、抽烟、喝酒、抢劫、甚至还有的吸毒。
和这些家长沟通的时候我经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和孩子沟通过?”所有的家长都会给我一个答案:“怎么沟通啊,问他什么都不说,问少了一声不吭,问多了就发脾气,摔门而出。”
我经常跟家长说:“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有担心和害怕,就是因为彼此之间不了解,不了解是因为沟通太少,不沟通就会产生很多的分歧与误解。”亲子之间虽然是血浓于水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种至亲至爱,往往会因为缺乏沟通而引发出家庭矛盾。我们总是认为一家人有什么好说的,天天在一块,不善于表达,不习惯表达。
亲子之间也不例外,如果不沟通,不善于沟通,不勤于沟通,就会因为不能够获取对方的信息而引发误会,以至于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我个人的经验,凡是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而引发出问题的,基本上都是因为沟通不畅而造成的,也就是彼此之间不了解,不知道对方的需求是什么。
成人总是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给孩子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总是大包大揽,以自己的价值观套用在孩子身上,认为自己所想的就是孩子所需要的,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被迫的听话。不要认为孩子年龄小就不会有自己的看法,从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有的时候那些想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那也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可是,我们成人却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参与权,让孩子失去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等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想法,需要他表达的时候,也就是孩子进入了初中阶段,却发现他的话越来越少了,几乎不和你交流了,甚至听到你说话就厌烦,就大发雷霆。
其实,这跟父母在家庭环境中和孩子沟通的模式有很大关系,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为父母已经不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了,已经跟不上孩子的发展了。那个曾经言听计从的小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还有心理的变化。
身体上的变化家长可以及时给孩子帮助,可是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却不容易被家长所发觉。这些心理上内隐的变化正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大多在这个年龄段出现问题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因为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是情绪不能够及时缓解,从而通过言行体现出来。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什么?——各种矛盾的综合体
要想了解孩子,要想读懂孩子,要想让孩子和你说心里话,就需要父母走进孩子的心里,就需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什么。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身体的不断发育,总想获取自己的独立空间,从思想上也想脱离父母、师长,对于父母以及老师的建议往往会采取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以此来体现“我能行”。这时他们会把父母的好言相劝当作是“唠叨”,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态度。
但是,他们在经济方面依然会依赖于父母,并且由于看待问题的片面性、浅层性还会经常的遇到障碍与挫折,反过来会寻求帮助,虽然他们并不愿意对父母以及老师承认自己的失败,但内心深处仍然是愿意得到成人协助的。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他们渴望别人把他们当作“大人”来对待,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重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父母并不会正确的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提出来的问题,也不懂的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还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命令和强迫孩子被动的听话,这往往会引发亲子冲突,因为他们要通过“反抗”来获取自己的权利。
可是,因为他们社会经验的不足,在思想和行为上盲目性比较大,想法简单,容易做傻事、蠢事,处理问题的方式仍然会跟小孩子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离家出走的原因。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社交面的不断扩展,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他们需要对外敞开心扉,希望能够走进别人的世界以此来获取认同感。但是,这种开放性所针对的对象是有选择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走进他们的心里,这就需要得到他们的信任,能够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且能够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的人,才能够获取他们的信任,才会被允许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但是,由于他们情感的不断发展,内心中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这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信息,他们会深埋于心,不想别人来打扰。
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这种矛盾的心理会让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慌乱中“早恋”,由于他们性心理的发育与成熟,想了解和接近异性。但是,又受到外界环境的种种限制,从而把这种情感压抑在内心中。但是,为了满足对性的好奇心,他们会通过其它的渠道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以此来满足内心的需求。
但是,由于现在信息的泛滥,他们并不能够区分哪些信息是好的,哪些信息是错误,往往就会误入歧途。
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他们逐渐懂得了要遵守规则,特别是同伴之间的相处,有些事情要学会控制自己,学会理解别人,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是因为他们独立性、成人感的不断加强。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同,才会获得友谊。
可是,有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意气用事,如果某些事情,某些人并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就会冲动用事,不假思索,特别是面对权威的时候,他们会失去原有的控制能力。
以上五点是青春期孩子的矛盾心理,如果父母不能够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特殊心理,也就不能够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也就不会从孩子的言行中判断出他们内心的需求;也就不会得到孩子的信任。
父母该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承认独立的个性,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父母要从以往的观念中走出来,不要总是把孩子当作小孩子去对待,他们有了自己的认知、看法和思维模式,有了自己的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的一套方式和方法。作为父母再也不能总是担心他们还小,没有能力,仍然采取大包大揽的做法,替孩子做主。
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他们才能够学会和积累自己的经验,才能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在站出来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让孩子去参考而不是强制孩子去执行。
遇事多征求想法,避免一言堂的唠叨
在生活中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活动中来,不要把孩子看作是学习的机器,除了学习,不让孩子参与任何事情。他既然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互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也是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
家长要多向孩子征求意见,这种方式,会让孩子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成员,也体现了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而不是父母总是唠叨起来没完没了,根本不在乎孩子的想法。这会让孩子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也会让孩子慢慢的对家产生距离感。
尊重情感不指责,提前准备满足好奇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家长提前要做好心理准备,认同他们的感情,并且尊重他们的情感变化,而不是挖苦、指责,更不要谈“情”色变。
对于孩子性心理的发展,父母更要做到细心观察,精心呵护。比如:女孩子什么第一次来月经,男孩子第一遗精,这都需要父母的细心,一旦发现孩子有了生理上的微妙变化,就要及时的引导,或者是提前做好性教育,千万不要因为难于启齿就回避这些问题。
亲子关系是基础,多种形式连接情感
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利于孩子度过青春期的矛盾时期,同时,也能够有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性格。如果亲子关系良好,当孩子遇到问题和成长的困惑时,第一时间就会向自己的父母寻求帮助,这就会减少很多问题的发生。
亲子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让孩子形成内驱动力,也就是说不管孩子遇到哪方面的问题,他都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应对,而不会经言放弃。
如果父母能够做好以上四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会减少很多的麻烦与问题。相反,如果父母不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孩子往往就会引发出很多的问题,以至于产生恶性循环,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问题孩子。
Q:家长应如何与高中阶段的孩子相处?
A:当孩子进入高中阶段,家长一定要做好坚强后盾,而不只是监督、督促。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自我意识,可能达不到家长的目标,但家长一定要不断的去支持孩子,而不是给孩子加压,一定要切记不要给孩子添加负担,要帮助孩子去减压。
Q:我家孩子对学习不上进,每天都是对付一下,我感觉他有心事,不知道怎么解决。
A:请家长跟孩子进行深度沟通,了解孩子的心事到底是什么,帮助孩子化解心结,不要让这个心结引发出更多的问题,孩子不可能背负着心事去面对学业,所以必须要帮助孩子拿下包袱,让他回到学习状态。
Q:14岁男孩,读初三,他不听老师家长的话,却偏偏跟班上不听话的男生一起对付老师家长。比如阻止老师与家长联系,分不清好话坏话,家长老师都很苦恼苦口婆心教育他,他不懂也不领情。
A: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被定义为叛逆,我经常说并不是孩子叛逆,而是家长太执着,总想要孩子服从于我们,而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家长的而愿意听其他同学的,是因为孩子在这个群体中可以找到一种认同感。
Q:请问老师,六年级孩子现在不管在课堂还是平时的写作业中,改不掉开小差、小动作的习惯,初中以后是不是就这样了?
A:小学阶段的孩子出现这个现象是很正常的,如果不影响成绩,这也不算是不良习惯,也可能是孩子的一些行为被我们当做开小差,所以希望家长可以更好的跟孩子沟通一下。
Q:对于孩子的当面顶撞,家长如何处理?
A:作为家长,一定要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和我们当面顶撞,是不是我们没有尊重孩子、满足孩子。
Q:我女儿在重点高中上高一,在实验班,曾经在小学和初中,都是在班里前十名左右。现在在这个班里,却是倒数第一名。于是,她很敏感,讲老师瞧不起她,开始厌学了,现在经常会不去上学,怎么办呀?
A: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回到学校去上学,而要帮助孩子缓解压力,相信孩子的压力不只来自高中,更多的是来自小学和初中,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求非常严格,而导致孩子一直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到了高中阶段,孩子会很累,一定要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帮助孩子解决内心的问题。
Q:孩子高一,从中考后就变化很大,学习很好,也是爱学习的孩子。从假期到现在只要在家就玩手机。一个月前手机被没收,抵抗情绪特别明显,不怎么学习了,而且还不和你沟通了,问过老师和同学,在校还正常。我也和他沟通征求手机的使用定个规则,比如学习多长时间玩多长时间,按规定遵守,可是他不同意。回家就是进屋手机书包一起,门一锁。不知道怎么办了。
A:到了高中阶段,孩子已经心力不足而身心疲惫,家长也不能理解他们,所以当孩子内心的压力得不到缓解,他就需要方法来缓解压力,也会出现一些身体上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要看家庭的互动模式,反观整个教育过程,作为家长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
Q:我家小孩学习态度不认真,每天学习都要大人陪着,不陪着,字写的乱,我们打了也改不了,学习用具全买齐了。
A:家长采用“打“的方式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这样用什么工具都是不起作用的,建议家长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打孩子时间久了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并且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孩子自己学,而不是为了家长学。
Q:高考前,如何给孩子交流更合适呢?孩子学习态度较好,不是爱找事的孩子,谢谢!
A:不需要考虑高考前,只要做好当下就可以了。
Q:对待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怎么办?
A:这种耐心需要父母不断的学习,特别是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
- 上一篇
2016小升初:聪明家长寒假做的10件事!
随着春节的临近,大多中小学还有一个月就放寒假了,聪明的家长在寒假和春节期间一般要做好以下十件事。 一、与孩子制定一份学习生活计划表。大多孩子一旦到了假期,生活、学习很不规律,往往是玩得很疯狂,生活很随意,睡得晚,起得晚,这样对孩子是十分不利的。聪明的家长一般在与孩子商量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一份计划
- 下一篇
中国不缺优秀的妈,缺的是正常的妈
像所有妈妈一样,如果可能,我当然希望女儿成绩优异,拿奥数金牌,得钢琴大奖,去常青藤,成窈窕淑女,约会靠谱青年。但我知道,她会成为什么由不得我作主。我们保证不了孩子最终的成就或幸福,但所有付出的时间和爱应该能保证在一起的十几年的快乐和依恋。 女儿四岁,在自家人眼里当然是美得不能再美,好得不能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