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未必是真的厌学
早些年,我在给一个学生做心理辅导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经常上课睡觉、发呆、逃课,这样的学生毫无悬念的是差生,可是,在某个契机下,我突然发现,他会变成这样,并不是因为他厌学,相反,正是因为他喜欢学习,渴望通过学习来证明自己,才导致了这样狼狈的收场。
看到这,你也许会感到诧异,一个明摆着厌学的学生,怎么可能是因为喜欢学习才变得厌学的呢?这听起来就像个笑话!遗憾的是,这是事实。
这个学生在刚刚步入初中的时候,也曾雄心壮志,想要好好学习,希望自己能成为年级第一,恰好,他的前桌就是每次考试年纪排名都是第一的人。他的家长常常夸赞他聪明过人,一开始他并不相信,可在漫长的洗脑岁月中,他已经把这样的恭维听进了脑海中,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无所不能的。可是,随着一次次考试成绩的公布,他渐渐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那么聪明,他的考试成绩始终跟第一名有十几个名词的差距,而那个第一名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努力学习的人。
于是,那个潜藏在他内心中骄傲的自我奔溃了,他开始厌弃自己,厌弃学习,每一次成绩公布之于他都是种煎熬,从努力到痛苦,从痛苦到煎熬,从煎熬到放弃,我不知道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我唯一能看到的,是他从年纪前二十名,掉到了年纪后五十名……
孩子都是矛盾的个体,这种矛盾并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
很多家长会说孩子渐渐长大,好像很多事情都不太愿意跟自己分享了,宁可一个人呆着,或者和同学聊天。
这里面有两层可能的含义,第一,孩子在逐渐长大,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独立,需要有自主的空间和意识。对父母的需要和依赖也在减少的同时,向外去扩展人际关系的需求正在增长。
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不正是因为父母给予了足够好的支持和陪伴,才能够让一个孩子从婴儿期逐渐走向越来越成长的道路吗?
难道父母仍然希望他们是那个处处无法自己做主,要躲在父母身后,等待和依赖父母的小小孩吗?
一个孩子在拒绝与父母沟通之前,必然是遇到了某些困难的,而这些困难太需要帮助和解决了,他们会要向家长求助。但是家长却并没有理解到这些是孩子求助的讯息,以至于没有及时正确的对待。
比如说厌学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上学,不喜欢读书,而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太想好了,太想要达到自己内心那个好学生的标准,但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现实层面的困难,他们做不到。
孩子内心都快郁闷死了,家长还拼命责骂他,为什么不去上学,别人都可以怎么就你不可以?
孩子求助的时候没有被看见,如今变得更加困难了,就会很难去建立信任的关系,获得帮助。
当我们放下好与坏的评判,去接纳攻击,就是去理解对方,就是去陪伴对方,做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事情。
这时孩子们才会勇于去呈现内心最真实的部分,并且他们也会看到,这些部分并不是那么糟糕的。当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与困难相处,那么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了。
作者:东隅(孩孩优入驻行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孩孩优(www.91hhy.com)立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上一篇
提高逆商(AQ),造就韧性男孩
西北某自治区首府有一个14岁的男中学生,他和老师发生了矛盾,觉得老师态度不好,就特别想给老师制造一点麻烦。他拿着钢笔往老师的后背甩墨水,不料被老师觉察了,转过身来问他:“你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往我身上甩钢笔水啊!”老师再仔细一看,说,“你看看,还甩了四滴!你想干什么?” 这个男孩子回答:“老师
- 下一篇
千万别让这两个字害了孩子
近些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对“直升机父母”的批判屡见不鲜,而与这一类“管太多”的父母相对应的就是那些主张要“散养”孩子的所谓开明的家长了。不过散养真的适合每一个孩子吗?可能答案未必是肯定的。 事实上,散养也是要讲究方法的,盲目地散养只会让孩子形成一些不可逆的坏习惯。所谓科学的散养,最关键的还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