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父母常常以爱的名义不停的唠叨,好忧桑?

2016-02-29 16:00:09父母学堂
从小到大 你听过父母的哪些唠叨? 考试考的怎么样? 快写作业,别看电视了 别总玩手机,对眼睛不好 你看你胖的,吃完就躺下 处对象了没! 穿秋裤了没 你看人隔壁张阿姨家的小明,对象都带回来了 。 。 。 。 。 这种情况下 你一定想起来一个人 是他是他就是他 可以评选上“最”的人 可是,你知道

  从小到大

  你听过父母的哪些唠叨?

  

  考试考的怎么样?

  快写作业,别看电视了

  别总玩手机,对眼睛不好

  你看你胖的,吃完就躺下

  处对象了没!

  穿秋裤了没

  你看人隔壁张阿姨家的小明,对象都带回来了

  。

  。

  。

  。

  。

  这种情况下

  你一定想起来一个人

  是他是他就是他

  可以评选上“最”的人

  

  可是,你知道么

  每一句背后

  都是对儿女的爱

  别玩手机,对眼睛不好

  ↓

  其实想说:

  回家了,多陪我说说话

  你看你胖的,吃完就躺下

  ↓

  其实想说:

  我的女儿是仙女

  穿秋裤了没

  ↓

  其实想说:

  千万别为了爱美冻着自己

  这些都是他们给你的爱啊

  然而,活脱脱唐僧念经的感觉

  却也有着让家长和孩子同样头疼的烦恼

  小编在上学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烦恼,“明明是回家,就想着好好玩玩,在写作业;或者其他想法吧,但是总不能如愿,想想心里好忧桑(shang)。”可见,父母的唠叨并不是一件好事,唠叨多了反而招人反感,成了教育的“毒药”。既然唠叨那么招人反感,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父母唠叨?

  唠叨是一种畸形的“爱“许多父母为了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唠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认知问题,很难理解家长的关心。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与其不停的唠叨,远不如用事实和行动来说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会更好。

  过度关爱,和孩子的生长速度不匹配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他们什么都不会,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那怕是不停地嘱咐也是应该的。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不再是“小不点”了,此时再对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们想尝试的行为,家长不厌其烦地“说教”,孩子必然不愿意听。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千万别唠叨。

  出于家长对孩子什么都想了解现在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也生怕孩子走上歧路,于是事无巨细地想知道孩子日常的一切。如果孩子不愿说,父母就会不停的唠叨追问。可问题是,幼小的孩子难于记住当天所发生的一切,而童年期以后的孩子,假设没有良好亲子关系,他们甚至连露脸的事都不愿说。

  家长缺乏安全感,或是缺乏自信如果父母是这样的人,其生活的满意度必然较低,他们为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往往会借助品牌物质和炫耀孩子,以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赞许。于是,这些父母会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难于完成时,就开始无休止的评论、比较,甚至是抱怨、诉苦,以期孩子能够“达标”。

  父母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唠叨变多每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家长既没有原则和界线,又舍不得按照事先约定惩罚孩子,或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解决,只好学习祥林嫂,不停的唠叨了。一般孩子对最初几次的唠叨,还是能听进去一部分的,家长就感觉“管用”会延续使用,可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父母有太多惯性思维,没耐心倾听孩子每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总是按照成人的处事原则来判断孩子的对错,完全忽视孩子的发展特点。所以,只看结果的做法,不仅会用自己的话打断孩子的话,还认为孩子是“狡辩”。这直接导致父母失去信任,并使孩子自尊心遭到伤害,严重的会自我封闭,不再和家长说任何事情!

  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太强不能否认,很多父母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管是时间、金钱和精力上。但父母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听自己的“话”,如果孩子幼小没有反抗力量而不啃声,父母就感觉自己没有威望,于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当面对青春期反叛的孩子时,孩子的对立就让家长不停“诉苦”,变成了一个“怨妇”!

  亲子关系不佳人与人关系疏远的重要标志,就是“无话可说”或不愿应对,于是就出现了一方高举“免战牌”,一方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可这样的做法将进一步加深相互距离感。所以,与其说那么多“心里话”孩子不听,还不如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或自己是否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

  出于家长对孩子有过高期望不少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所有希望,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期望考入名校,并作为教育成功”标志。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没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骤去做,父母就忽视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指望通过督促来促进孩子。其实,这种无情和过度强化的教育方式,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

  交谈双方的兴趣点不一致导致不少家长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说,比如关注孩子的成绩、人品、健康等,而这些对孩子都不是最重要的东西。若加上父母更看中结果而忽视过程,就使亲子交流缺乏共同的语言。所以,家长经常会插孩子的话,孩子由于思维被打断很难恢复,交谈直接变成了父母的唠叨。 其实,父母的唠叨都是一种负面情绪,也是一种焦虑的表现。从理论上说,适度的焦虑是比较好的现象,促使人们改变。只是当父母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变得唠叨时,要想一想弱小的孩子,他们是否能承受你的负面情绪宣泄?所以,父母要尽可能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当孩子负面情绪已经累积时,就不要再絮叨了,因为此时你说的话,孩子已经听不进去了。

  优质师资介绍

  罗清军(大熊老师),心理学人,幸福家庭践行者

  中国 首批高级私人心理顾问

  高级 家庭教育指导师

  山东省市广播电视台特约嘉宾、齐鲁壹点专栏人物

  参加多期心理类节目、婚姻情感类节目直播和录播

  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公立学校家庭教育顾问

  ---- 欢迎添加大熊老师工作微信:wsdxls----

  ------------一个可以让你放“心”的地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