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警惕,你的孩子可能正遭遇校园欺凌……

2016-03-02 12:00:06父母学堂
2015年11月19日《现代教育报》报道,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的第三届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中华女子学院发布了《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研究》报告。在这个调查报告中有两个数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一是调查发现,在遭遇欺凌后,不曾选择求助的学生占总比48.9%;有52.6%的学生认为,遭

  2015年11月19日《现代教育报》报道,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的第三届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中华女子学院发布了《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研究》报告。在这个调查报告中有两个数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一是调查发现,在遭遇欺凌后,不曾选择求助的学生占总比48.9%;有52.6%的学生认为,遭遇欺凌而不报告的主要原因是“怕丢脸面,在同学中抬不起头”。这可能意味着,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被欺负时父母和老师不是知晓的。对于那些自我价值低,觉得自己不被老师和父母重视,或者家庭里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或许更不愿意告诉父母和老师。

  孩子隐匿自己被欺负的事情,会为他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因为人在被欺负和受挫之后,肯定会产生负面的情绪。负面情绪的长期的积压,不仅会破坏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有可能让他们变得消极、颓废,或者情绪暴躁。最终当负面情绪压抑不住时爆发,这些孩子往往会采用过激的行为去报复,甚至自己也会变成一个欺凌者。

  该调查的另一个发现,不同年级学生欺凌行为的发生率不同。其中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发生率最高,在这些学生中间欺凌者的比率为10.8%,被欺凌者的比率为9.2%。

  

  事实上初二学生本身就是青春期中最叛逆的年龄阶段。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处于“身心蜕变”的关键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独立和反抗意识最为强烈,情绪控制力相对较差。这种敏感、高自尊的心理在家里表现为喜欢与父母“对着干”。到了学校,则表现为好动和攻击行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初二年级的孩子欺凌和被欺凌行为相对较多的现象。

  父母要避免孩子在学校被欺凌,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自信和勇敢是抵御外在欺侮的心理力量,很多时候那些自卑不太合群,身材矮小,内心孱弱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被欺负。

  

  父母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则孩子往往会变得自信、勇敢,自我效能感强。这样的孩子即使在面对欺侮时,也会积极地表现出防卫意识,并会积极地找老师、父母帮助解决。但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只被父母看到缺点,饱受批评的他们,就会缺乏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在面对欺负时,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

  另外,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做到理解和共情,也会避免其成为一个欺凌者。孩子的行为受其情绪影响很大,父母及时与孩子做到共情就很重要。因为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对于其情绪平复有很大帮助。相反,如果父母与孩子亲子关系恶劣,彼此内心产生隔阂,不仅无助于减少孩子的欺凌行为,反而会成为其在学校产生攻击行为的诱因。

  

  前几天,我通过一位母亲了解到这样一个事情:他的孩子因为被家人强迫穿了不喜欢的衣服,而带着不满和愤怒上学。来到学校,遇到的同学开玩笑地把他往路边挤,心情正恼火的孩子产生处处被刁难的愤怒,挥手将那位同学的鼻子打出血,并由此结下了矛盾。

  这件事情也反映出,很多导致孩子攻击行为的情绪原因其实起源于家庭,这就意味着在解决孩子校园欺凌的行为,需要父母们的力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