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知道你是不合格家长!
“今天在幼儿园怎样啊”、“今天有没有乖啊”、“寒假作业写完了吗”、“期末考试排第几啊”,相信很多成人小时候并不喜欢这样的问话,但当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常常会问出一些让孩子心里不舒服或者毫无意义的问题。孩子听了这些问题,多半会心不在焉地说句“挺好的”,家长根本无从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聪明的家长有自己的一套聊天法则,让孩子愿意诉说。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下:
第一招:问小不问大
不要笼统地问“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而要问细节,比如“今天上了哪几门课”,然后接着问“音乐课都学了什么”、“自然课有趣吗”。家长就可以借此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并持续聊下去。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很难理解抽象的、大范围的问题,用一些小事、琐事打开话匣子更容易,这些问题简单易懂,也很有趣,孩子就会争先恐后地回答,不会感觉到压力。
第二招:从别人的事谈起
有时候,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人际状况,或者老师的情况,直接问往往问不出结果。这是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尤其对人的评价经常“理屈词穷”,此时不妨“旁敲侧击”,从别人的事情绘声绘色地问起。
一天晚上,妈妈问小黎:“今天你们班有没有小朋友调皮捣蛋呢?”小黎说:“有啊!桐桐上课不好好听讲,搞小动作,被老师批评了。”“那老师怎么做的?”“让他站起来,狠狠地批评了他。”“有没有体罚,比如打他或者罚站呢?”“没有,就让他课后多加10道题的作业。”这样一段对话,家长就可以略知孩子班级的情况、老师的教学模式等等。“从别人谈起”还可以了解孩子的人际关系,以及用什么样的模式去处事。
第三招: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中国家长总有一种“大家长主义”情结,跟孩子聊天,很容易随口否定对方的感受和看法。比如当孩子说“数学课特别无聊”时,父母可能会接着说“数学课不无聊啊!对你今后学习物理、化学都有帮助。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呢!”但这么一说,话题往往就卡壳了,孩子要么会据理力争,最后大家吵起来,要么会悻悻地回屋,以后也不太愿意和家长对话了。
比较好的回答是:“妈妈上学时也不太喜欢数学,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妈妈爱上了数学呢。”然后家长就可以讲一个故事,让孩子感同身受。用中立的语调、换位思考孩子的感受,才能了解孩子更多的想法、需求,进而帮他走出困境。
- 上一篇
3岁、7岁、10岁,孩子的重要转折点!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大脑在10岁以后就“定型”了,所以3岁、7岁、10岁不但是脑部发展的转折点,更是强化潜能的黄金期。一旦错过孩子大脑发展的关键期,就算日后上再多的才艺班也补不回来!想要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就要好好把握这三个黄金时期,从小锻炼孩子的大脑潜能! 一、0岁~3岁:发展大脑本能
- 下一篇
开学第一天,一位妈妈对孩子说9句话,深深折服!
第一句今天,你第一次踏入校园,第一次拥有同学,第一次学会独立……你经历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其实我也经历了许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松开你的手,狠心的回头;第一次在你哭的稀里哗啦的时候,不能把你抱在怀里安慰你;第一次在你拼命叫着妈妈的时候,没有应答…… 第二句你已长大,要开始走进校园,迈入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