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别因自己的期望,把孩子逼远了...

2016-03-06 20:00:10父母学堂
孩子教育其实很简单,在早期启发了他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之后,他的小学、初中、高中自然就顺利。但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加以干涉,态度和方法要用对,不是一味强求,不是强买强卖,否则孩子越走越偏。 “这题数学这么简单,你怎么不会解?擦掉,重算!”S太太坐在儿子书桌旁,戴起她的远视眼境,看到儿子的数学答

  

  孩子教育其实很简单,在早期启发了他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之后,他的小学、初中、高中自然就顺利。但这个过程中,父母不要加以干涉,态度和方法要用对,不是一味强求,不是强买强卖,否则孩子越走越偏。

  “这题数学这么简单,你怎么不会解?擦掉,重算!”S太太坐在儿子书桌旁,戴起她的远视眼境,看到儿子的数学答题错误率这么高,身体已经疲惫到不行的她,时不时的大发雷霆。

  此时已经半夜两点多,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也时不时的打着哈欠,却带着略为惊恐的神情,想要打起精神答对算题,却不争气的开始打盹。

  “诶,妈妈都没打盹,你睡什么睡,这一面通通算对再给我离开书桌,否则今晚就别想睡。”

  先生被S太太的谩骂声惊醒,走到儿子房门口,看着他们两人死撑在书桌前,先生皱了皱眉,走到儿子身后看了一下数学题目,本想上前指导却被太太阻止。

  

  “刚刚我已经跟他说过怎么算,他如果不自己想,会也是爸妈会,不是他自己去了解”S太太的想法没有错,只是疲惫的儿子脑袋已经无法运转,要在这时候想,实在强人所难。

  “小孩睡眠最重要,赶快完成让他睡比较重要吧~”先生淡淡地说了一声

  儿子抬头看了一下爸爸,眼神示意希望爸爸让他脱离苦海。但S太太跟先生吵了起来,说道:“你别想让我们的儿子,也变成跟你一样失败,如果你钱赚的比我多再来跟我说怎么教小孩…”先生瞪大了双眼,气到说不出话,闷不吭声地甩头回他们房间。

  S小姐早年就非常努力,中年的她现在已是事业有成的企业老板,但自我要求高的她,却无法停下凡事追求成功的脚步,原来,她从小有位要求她课业的父亲,她不 想让父亲失望,常常将自己在成绩上一次次的挑战,当成给父亲的礼物,希望不负父亲的期望。出了社会后,这样的期许和挑战更在事业上大有斩获。

  只是她在结婚后,对成功的渴望除了在自己身上外,她同时也把这份期待放在先生与小孩身上,这令先生和小孩万般痛苦,与她的争执也不断。

  我们这社会,不是也很鼓励一个人成功?父亲更是以她为荣,她错了吗?她又该怎么办?

  咨询心理师这样说:

  S太太一生中都希望能够让父亲有面子,成为父母亲的骄傲,她将父母让她吃的苦当作吃补,一方面也在父母默许之下成功的在人生各种关卡达阵!对她来说,“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而她也很有能力能够一间扛起这样的期望,负责任的撑起自己的理想,让父母亲有面子。

  在这样人生胜里组的眼里,“失败”“不尽力”“怎么这么驽钝”就变成芒刺在背。如果父母亲在这样的压力下,适时给予小孩压力,在合理的期待和教养的方法, 就会是一个经验传承,但若是过度苛责,而罔顾小孩的发展阶段,或者将小孩的荣耀紧紧和自己绑在一起,过度的干涉和侵犯,甚至是无法分辨“这是小孩该负的责 任,还是这是我的责任”就容易形成一种关系错综复杂的网状家庭。

  

  “网状家庭”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就变成“你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讲白话点就是”责任区分不清”,也就是家长常会觉得“都是你害我没面子”“因为有你造成我的不幸”“我的人生被你的言行举止毁了”。

  这些苛责的背后,都充满了家长自己的焦虑和担心自己因此不够好,所以一个人扛起一家子所有人的言行举止,对小孩严厉,对丈夫控制,或者对太太苛责,最后造成所有人都不敢表态自己的心意,也不敢造次或违背最焦虑的那个人的指令,但其实没有人可以为别人的人生负责,在这个家庭里面,每个人都没有独立性可言, 当S太太过度插手先生的管教,并将小孩的课业成就紧紧和自己绑在一起,家人间就更无法独立,也无法清楚的划分个人的界线,更无法达到S太太想要孩子负起自我责任的目标!

  当她想要运用自己的期望,让孩子“强起来”的时候,无意间却是削弱孩子的个人力量,让孩子更依赖母亲,又或是担心被别人发现自己其实是没能力的人,这样担心自己不够好的羞愧感若时间一拉长,就容易在这个家庭气氛中蔓延,每个人都可能因此感到沮丧。

  其实,很多人和S太太一样,当自己发现成功模式无法套用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其实也会感到挫折和气馁,所以就变成逼迫或更严厉,希望达到某种效果。或者有些人会觉得因为我父母对我太严厉,所以我对孩子一定要给他空间,给她尊重,结果矫枉过正,反倒让孩子没大没小、倒过来指责或纠正爸妈,让爸妈吃力不讨好! 这些都是我们在想要修正和自己原生家庭关系时候的矛盾和挣扎。

  也许我们都无法做到最好,但我们若能保持着某种觉知,就比较可以善待自己、善待孩子,在了解孩子的能力和限制之下,依然可以达到原本的目标,只是换个双方都比较好用的方法,所以

  一、我们要先了解自己期望背后的需求和焦虑

  二、了解那是过去的影响,而非现在的情境。

  三、擦亮眼睛,重新看见现在的处境是什么

  四、想想孩子的特质、优势、并寻求老公的讨论。

  五、想想自己的特质,妳喜欢自己是个怎样的妈妈,怎么和孩子说话。

  也许我们除了停看听之外,都必须重新认识自己和认识身边的亲密的人,而更不是在害怕不够好的情况下逼死自己,也将孩子逼远了...。

  对于孩子教育你存在困惑?关注小学家长会微信订阅号:xxjzh100,可学习更多教育知识。添加教育专家微信号:yykjzh。可以帮助你解决教育困惑。对于教育我们是认真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