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择校,劝你不要去买学区房!

2016-03-15 12:00:13父母学堂
又到升学季,择校的焦虑,困扰着所有家长。 “我们没办法拼爹,买学区房就是孩子进名校的唯一办法!”很多家长这样说。甚至一些学者也公开表示,买学区房,几乎是普通平民子弟进名校的唯一公开正当的途径。 因为名校都对招收周边户籍居民做出了居住年限的严格限制,因此,买学区房,几乎成为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报户口

  又到升学季,择校的焦虑,困扰着所有家长。

  “我们没办法拼爹,买学区房就是孩子进名校的唯一办法!”很多家长这样说。甚至一些学者也公开表示,买学区房,几乎是普通平民子弟进名校的唯一公开正当的途径。

  因为名校都对招收周边户籍居民做出了居住年限的严格限制,因此,买学区房,几乎成为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报户口时,就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是,学区房真的还有必要买吗?前几天,《文汇教育》传递了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的观点:“如果是我,我不这么做。我会把更多的精力,包括我家庭的财力放在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质和质量上。”

  别忙着批“校长站着说话不腰疼”,事实上,随着全国力推教育均衡、公办教育校际差距逐渐缩小、诸多限令不断出台,购买学区房的风险正在放大。

  一方面,购买学区房入名校甘苦自知;另一方面,多项政策叠加客观上也印证了校长的观点。

  为什么不要买学区房?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给出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对上海而言,学校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尤其是小学。

  如今,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上海在义务教育均衡、公平上一直有良好的基础。2014年上海各区县一次性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认定,17个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的省份。

  张人利说,这几年,上海还在大力推进学区化和集团化建设以及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根据路线图,2017年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约55%、学生总数的约50%,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学校数量扩大至250所左右,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约25%。

  这是什么概念呢?小编这样理解:以学区为单位,校级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师资流动会加大。以集团为单位,名校会和薄弱学校绑在一起发展。

  

  如果均衡发展还不够有说服力的话,多位教育界人士提醒,不买学区房的第二个理由就是——根据政策走向来看,购买学区房的风险正在放大。

  近年来,“学区房”的热炒,导致部分热门小学所对口的适龄儿童,呈倍数增长。为此,上海不少区县都出台了“五年内一个地址只限一次同校对口入学”的限制措施,遏制不理性择校。今年,“五年一户”的覆盖范围扩大,从前两年的静安、宝山等增至黄浦、浦东等7个区。

  此举是否能遏制学区房?据媒体报道,在闵行区,对口七宝明强小学的房源价格,就要比周边的房源高出5成多。浦东的一所热门小学福山外国语小学附近,学区房价格已飙升到10多万一平米。

  有分析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五年一户”的政策旨在打击学区房的短期炒作,这在市场平稳时期确实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在去年以来楼市升温,尤其是学区房过热的情况下,“五年一户”限令反而使得符合条件的房源日渐稀少——买了学区房至少还要“捂”五年以上,加剧了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学区房价格的上涨。

  “五年内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很多,万一学区划片有所调整,户口迁入年限延长,到头来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业内人士提醒。

  尤其随着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的推行,学区内学校之间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越来越频繁,早些年购买了学区房,等孩子入学后,心仪的老师是否已流动到别的学校?这些都是未知数。

  与其花天价买房不如省钱“自培”

  买学区房为何要三思?在张人利看来,不少家长的择校行为也是盲目的,跟风的。

  “很多家长选择学校,就是冲着名气去的,很少关心这所学校的学生睡眠时间能否得到保证,孩子的负担重不重,学校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张人利说,再加上各种网传的学校排行榜混淆视听,导致家长跟风择校。

  他观察发现,如今家长们最喜欢三类学校:校名中包含“实验”、“外国语”和“附属”这类字眼的学校,最受追捧。“这样的择校标准你说是对还是不对?”

  此外,公办名牌小学的学区房虽然“一房难求”,但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买了学区房入学后,也真是甘苦自知。

  “因为孩子进的学校是名校,所以年级中的班级数就比别的学校多,而且一个班有40多名学生,每堂课35分钟,孩子每天能够轮上回答几次问题已经很好了。”某名牌公办小学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而且因为是名校,主管部门的减负通知一道接一道,每天作业都很少,监控考却一次都不会少。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她就只能带着孩子在外面报名参加各种辅导班,和那些普通小学的“牛娃们”一起在外面PK奥数、英语,一点都没有优势。“同班同学还有在外面上语文辅导班的,真是买了学区房进了名校也不过如此。”这位家长感慨说。

  很多人总认为名校会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话虽如此,但这仍然得‘拼爹拼妈’。”一位名牌小学的家长告诉记者,因为学校倡导素质教育,每周各种活动不断,甚至还有烘焙活动等等,但那些在小升初阶段起关键作用的竞赛,学校倒是一律不组织。

  “有时候我们去找老师询问,看有没有组织参加校外竞赛的机会,老师都明确表示学校不会负责这类活动,还是得靠家长自己到处转战。虽然没有必要大家都去搞竞赛,但是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没见学校有什么措施。”

  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房价不断走高的今天,与其冒着风险花天价买一套学区房,不如省下钱来请“名师”读培训班,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以提升竞争力。

  事实上,孩子上了名校,反而对家长的要求更高,需要付出的心力也更多。

  大力兴办民办教育满足家长个性化需求

  既然不买学区房,省下来的钱做什么?刘长铭的建议是把精力和财力花在改善家庭教育品质和质量上,延伸出去的话,就是用来“投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或许更有意义。

  其实,刘长铭在全国两会上还特别建议——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应大力兴办民办教育,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做出不同口味的蛋糕,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在他看来,构建一个现代的国民教育体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担负着重要功能,公办的教育应该不断地推进公共教育资源的标准化配置,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配置的标准和底线会不断提高,而民办教育更多的向社会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我相信我们把蛋糕不断做大,并且做出各种口味的蛋糕,择校问题会逐步得到缓解,我们的教育会逐步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刘长铭说。

  道理讲完了,小编再来点“接地气”的。

  说白了,家长择校通常会下一盘棋,以上海而言,不管怎么下,最终都是要通过中考奔“四大名校”,最好还是“四大名校”之首的的上海中学。

  那么,我们来看看“四大名校”最欢迎哪些中学的学生?

  根据2013年上海“四校”预录取各区县初中生源汇总,排名前十的分别是——

  华育中学、兰生复旦、市北初级、上宝中学、进华中学、世界外国语中学、新华初级中学、张江集团学校、复旦二附中和立达中学。

  这10所初中的生源,占全市总预录取数的59.04%。而这十所初中里,就有八所是民办初中。毋庸置疑,民办初中的升学率绝对优于公办初中。

  而这类上海最牛的民办初中,又青睐什么样的小学生呢?不用问,肯定是学习能力超强、有发展潜质的“牛娃”,那么,竞赛成绩绝对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搞快乐教育的即便进去了也跟不上啊),某些竞赛牛娃还能享受名校免试入围的优待(你懂的!)。

  所以说,家长的眼光应该放得长远些。说到底,公办小学就是“保基本”,要择校,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在公办里择来择去根本没什么大意义。

  如果你未来一定要奔着最好的高中而去,那花天价买学区房进一所名牌公办小学,显然并没有什么大用,还不如省下钱全方位“陪优”,进一所好初中。

  本帐号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并请注明《文汇教育(ID:wenhuieducation)》!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