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说了10000遍的话了,孩子还是不听!为什么
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时候十分烦恼:自己上班累了一天,孩子在家淘气得很,不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就越做什么,都和孩子说了0000遍孩子也不听?小编特分享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所在——超限效应!
点击查看更多小升初信息
什么是超限效应?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案例
小宝在家里玩玩具,会把玩具丢的满屋都是,从来不主动收拾。妈妈每天都会唠叨小宝,自己每天却依然帮孩子收拾。每天起床也让妈妈犯愁,她每天催十遍八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磨蹭啊!”当然跟收拾玩具一样,妈妈每天念叨,小宝每天赖床。
分析:
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跟成人沟通,都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就像马克?吐温一样。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大人们的想象,我们大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去体验去感受。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警戒线。
专家支招:
1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
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2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切忌东拉西扯,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翻出来。爱唠叨的父母通常都会把对孩子各方面的不满一并发泄出来:“叫你这么多遍都不起床,这孩子就是懒。吃饭也懒,干什么都得催!”这也是犯了“超限”的禁忌,要求过多、过高,孩子会觉得:反正我也不可能全改了,改一个你也会唠叨别的,索性让你说个够吧。因此,父母最好直接面对当下问题,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
3用表扬代替批评效果更好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指望孩子一天之内改掉一个甚至几个坏习惯是绝无可能的,如果在他们努力改正的过程中,家长不改“他错了我就说”的批评风格,只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干脆放弃尝试。其实,对于习惯了父母“唠叨”的孩子,表扬更管用。用表扬代替批评,有时效果会更好。家长要适当的宽容对待孩子,只要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一点儿进步了,都要给予鼓励,可以是一个拥抱、一个掌声、一句鼓励、一个大拇指。
4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
最后,父母还得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例如孩子经常弄坏玩具,妈妈可以说清楚下次再弄坏坚决不买了,如果他再不小心,以后只能玩别的。弄坏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而没有替补,这是对孩子有用的一课,让他意识到因为自己不珍惜玩具,最终要承担没的玩的后果。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家长尽量不要过多参与,孩子做错事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就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家长提醒没有效时,不妨放手,孩子自己会“吃一堑长一智”。
关注北京小升初网微信(bjxschu)
为您提供最及时、最实用、最全面的小升初资讯,这里不仅有北京小升初相关信息,也有知识集锦,家庭教育、深度美文等,精彩不容错过。
- 上一篇
孩子爱耍小聪明,怎么办?3招完美破解!
文/鲁鹏程 咨询提问: 鲁老师,我想问一下,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特别爱使小聪明。 一个读者的女儿妞妞今年5岁,遇到难的事情她就会找去找其他原因不去做。妞妞妈妈杨女士给她报了个古筝学习班,开始挺喜欢学的,后来遇到难的,自己不会的,她就开始出各种问题,跟老师扯东扯西。老师说自己经常被妞妞绕进去。
- 下一篇
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同理心、自信心?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想让孩子变得负责任和肯帮忙,就应该让他早早地参与到家务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孩子参与家务,能够激励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纪律意识。同时,也能让孩子逐渐明白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而且,让孩子负责特定的工作,有助于孩子相信自己,也是对孩子责任心的早期教育。 相反,如果父母长期承担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