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教育麦田的守望者
油菜地里的语文课。 陈明玥 摄
教育者应有老农的步调
《教育为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其说是一本教育著作,不如说是新近以来反映李镇西生活和思考的一部教育日志、教育散文、教育杂谈。从这本书的目录我们便可以窥探出一个教师的真实生活是如何展开的。书中有李镇西的关于教育常识的思考,有关于素质教育的谈论,有关于文化建设的若干旨趣,有直言的畅快,有书写的激情,有思考的火花,有绽放的热烈,有他在台湾和美国的教育观察。书评反映了他的读书状态,影评反映他的娱乐生活,其间的思考种种都是一个书生的自我照应,它投射的是精神轨迹,画出的却是丰满生活。
在我看来,李镇西是真正把自己当做了一个坦荡而真诚的语文老师来对待的。李镇西有一种天真的、傻傻的憨,在教育中,从不讲究任何花哨的技巧,就是有一句说一句的腔调,有一步走一步的态度,不夸大,也不谦虚,做了什么,就说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就说什么程度的话,实在、坦诚、不矫揉造作、不浮名于世。
他从不去刻意逢迎世俗的任何标准,不去改变自己的教育理想,每天的教育教学就是教育长河中的点滴历史,写下就是永恒。的确,在现实的生活中、过程里会遭遇误解、排斥和非议,甚至会带来诸多的困扰。但是李镇西告诉我们,教育到底为谁,最终他的思考和信仰告诉他,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而灵动的生命。这是每一个教育人最大的公约数和最重要的教育纲要。他坚决捍卫自己的教育初衷和教育理想,他用一个憨人的姿态向世人表明,哪怕我能有点滴进步,点滴影响,我想这也是值得的。
一个教育者应该有老农的步调,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就是农业”一样,不紧不慢、一张一弛,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是节气的守候者,恣意地听取生命拔节的声响;是温润的浇灌者,静看着发芽、开花、结果、凋零。不轻言悲喜,不随意慨叹,从不刻意“阳春白雪”,也不乱入“下里巴人”。教育的规律和节奏,想必李镇西老师在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早已参透和领悟。他只是在不断地朝“做好一个语文老师”的标准去前进,胸中有丘壑,眼中有真人。一种教育上的非凡智识让他拥有平常教师所无法企及的气魄,虽不曾预见自己成为如今的教育大家之日,也未曾预料自己所写下的每一个字句能否经得起历史考验,但李镇西的确用自己三十年来的职业生涯告慰了“最初的梦想”。
权力崇拜是创造性的杀手
毫无疑问,一所学校最大的义务应该是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好,在青春的记忆里有欢笑、有泪水、有疼痛、有迷惑、有阅读、有理想、有故事,而这一切都存在于每天不厌其烦的琐屑中,李镇西就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长年累月地保持着某种“创造性的重复”,且始终坚持。
他的学校从不悬挂名人的照片,也没有名人的题词,没有领导的视察照片,无疑,这在如今的教育生态环境中实属异类。而学校的墙面上也许是某个老师的生活照,也许在教室的墙面上都是学生的生活百态。他用一所学校来践行自己的理想教育,希图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这是一所完全由学生“管理”的学校,甚至连校名都是学生写的,多么有趣而又神奇。
李镇西的真实和有趣,就是来自于他那种“真人”的教育理念。他说:“我们要让学生从集体主义的愚昧中解放出来,成为真诚而立体的个人,我们不要去打扰任何一个自由思想者的自我成长。对学生更是如此。”故而,接触过李镇西的人都会有一种这样的观感:简单、感性、朴素、热情。
李老师始终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一个教育实践家会如何在自己的学校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如何在有限的可能中渐进地行动,这“一厘米之变”是如何发生在李镇西的教育世界的。很简单,李镇西用一个“称呼”让我们看到了教育中最大的弊病和最需要迫切改变的教育陋习。
在李镇西曾经执掌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无论是谁一律称其为“X老师”,在这所学校里只有老师,没有“校长”“主任”。在他看来,正是校园里的这些称呼让人异化为“阶级的产物”,从而产生了最初的“官本位思想”和“权力崇拜”。这是教育中最要防备的糟粕思想,而如今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官本位思想”遍地开花,一个简单的老师,非要让人称他为“XX校长”“XX主任”,“后面不带个干部的头衔感觉像是不尊重他似的”,“如果校园里以称呼干部头衔为时尚,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将来是不具备任何创造性的,因为阶级和权力崇拜是创造性的最大杀手”。
李镇西朴素的教育理想乃是将人归还于人,像人一样平等的对待,而不是“下属”,不是“当差的”。在我们的校园里,只有天赋人权、众生平等的公民。因此,“在校园里最美的称呼应该是‘老师’和‘同学’”,那么面对现实世界的围剿时,如何公开介绍,对外宣传,他所执掌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的做法是:校长李镇西老师,校长助理XX老师,德育主任XX老师,教务主任XX老师……无疑,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称呼里体现了一个教育实践家的智慧。
教育麦田的守望者
看完《教育为谁》一书后,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一个认真匍匐在教育麦田中的守望者。他站在原野之上,带领一群孩子,去欣赏春天的花儿绽放,去池塘看鱼儿悠游的样子,在郊外野餐时给同学们讲着《伊索寓言》或者《格林童话》,兴起时还会跟着同学们一起舞蹈、一起唱歌、一起游戏,他就像个孩子一样,比学生们还要欢乐,还要兴奋。
在对现在的教育乱象和喧嚣进行批判时,李镇西用纪伯伦的语言告诉我们:“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是的,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出发,从本质而言,李镇西认为任何教育的“创新”和“特色”都无法抵达人性最本真的所在。所谓“办人民满意教育”者乃是低声顺耳者,所办乃是“局长满意的教育”和“媒体关注的教育”。
李镇西的阅读是忠诚于教育的,无论是《家园成就梦想》还是《面向个体的教育》,从教育类的专著到文学类的作品都共同建构着李镇西的教育大厦,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体现着建造者的思想;他的娱乐生活,观影表达同样是忠诚于一个教育者的思考,从《今夜星光灿烂》和《枫》到《归来》与《黄金时代》,无不透露出一个教育者生活的真实与性情,他的每一次表达都在告知我们一个重要的讯息:我曾青春和诗意,生长着的思想之花如今依旧绽放。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说:幸福的人,是他从微小的事物中/汲取到快乐,每一天都不拒绝/自然的馈赠。我始终有一种这样的确信,在李镇西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每天的幸福和快乐都是来自于日常的微小事物中,他提倡的是一种“幸福教育”,所以他会说:“因我的存在而让你们感到幸福”。诚然,就是一个这样理想的教育信徒,他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小幸福”里,恣意徜徉,乐而忘忧,不知疲倦,未有“老之将至”之感,他每天都在接受教育的馈赠,这是他永远兴奋的所在,也是他快乐的源泉。
对于孩子教育你存在困惑?关注小学家长会微信订阅号:xxjzh100,可学习更多教育知识。添加教育专家微信号:yykjzh。可以帮助你解决教育困惑。对于教育我们是认真的。
- 上一篇
有些事现在不做,孩子18岁你就后悔了
内容来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CEO俞敏洪 我之所以能够在跟大家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 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
- 下一篇
一个好父亲肩负着哪些职责?
美国调查研究表明,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父亲更爱与孩子玩闹;父亲对孩子的推动作用更大;父亲使孩子更社会化,为他走进社会做准备;父亲更会激发孩子的潜能……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其实父亲也很重要,是妈妈不能代替的。在你的记忆中,父亲无论是严厉的还是慈祥的,但父亲的影响力真的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