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读书给孩子听的妈妈
作者:美廷(富书部专栏作者),本文原创独家首发,转载请联系助理(huanghuangmiao)授权,侵权必究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14年,一直喜欢带着班上的孩子阅读。我想我是个有儿童教育情结的人,因为和孩子在一起,我总会很快乐。
我现在又是一个3岁5个月孩子的妈妈。和每个妈妈一样,孩子就是我心中的明月,手里的珍珠。当妈妈3年多,不知道我的育儿方式是否成功,成果还有待检验。
但这次孩子入园,快乐而顺利,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哭闹。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也经常夸奖她,我想我的一些做法还是对她的成长有帮助。说说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经历,与大家分享:
一、做一个阅读的妈妈
第一次接触“家庭教育”书籍是一次偶然,在班上五年级学生手中发现了一本《闯入华尔街的中国女孩》。
这个优秀的中国女孩陈磊的成长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虽然书中对于“家庭教育”的诠释非常简略,但是由此引起了我的思考:一个小小的孩子,叫你妈妈,不是随随便便答应一声就完了的事情。原来做母亲也是一个“职业”,这个岗位,也需要我终身学习、不断学习。
这以后,我结婚、怀孕、生下小玉。在怀孕期间我更多地关注婴儿的养育问题,于是我买了郑玉巧的《育儿经》;孩子渐渐长大,我越来越对家庭教育书籍感兴趣。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全书》、《爱和自由》、《小情人》、《爱的微管理》、《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幸福的种子》、《特别狠心特别爱》……听说哪本书好看,我就找来看,有点儿如饥似渴的意思。
怀孕期间看的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曾经在学校教师读书分享会中推荐这本书。这是我当时做的PPT页面:
我深以为是。作为教师,面对四五十人一班的学生,我们确实有时是以“管教”为主;同时,我也观察到许多家长,只懂得“管教”,“处处充满痕迹深重的干涉”。
书中对对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教育弊端的思考令我们教育工作者汗颜,看到书中家长和孩子无奈地应对“暴力作业”也带给我深深地警示。
往后的每次家长会我都会推荐家长们看《好妈妈胜过老师》,因为书中许多小故事很适合教育“不得法”的小学生家长阅读。请看看这些小短文的标题:
同时,这本书也很适合教师读。
女儿小玉2岁时,我读到了上海犹太母亲沙拉的《特别狠心特别爱》,这个只有初中学历却培养出世界级成功钻石商人的母亲写下的教子手记让我深深震撼。犹太人重视“生存能力”培养的教育观也给我上了很深刻的一课。
虽然这两位母亲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尹建莉强调“有心而无痕”,“不管”就是最好的“管”,主张不打乱孩子的生长秩序让他有机会“自己成长”。
而沙拉则强调“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主张“有偿生活机制”、“延迟满足”。
可是我却都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教益。这两位母亲的育儿观点只是着眼点不同,有许多理念性的东西是一致的,比如要重视孩子的品格教育、要退后一步做智慧型的父母等等。
我觉得很多家庭教育书籍都有共通点,看这么多教育专家“百家争鸣”,一点儿也不矛盾。反而越看让我的心越敞亮。
读书,促进了我作为一个家长的成长。
我学习了许多成功父母的育儿理念,虽然他们的提法不尽相同,但是放在心底仔细琢磨,家庭教育是可以找到“法”的。
教育,是一种引导;引导,要把握“度”,这种“度”的把握是最难的,只能我们根据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把握、调整。
读书,还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借鉴别人的好的做法。
比如在带女儿去医院时、在她摔倒哭泣时,我就参照尹建莉老师书中《“打针有些疼”》、《给小板凳揉揉疼》的做法,我觉得很好、很管用。
有时候,我也会想:等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了,学数学计算了,我也要仿照书中《开“小卖部”》的做法,让她在游戏中学习计算、认识钱币、了解商品。我也一定要告诫自己:在游戏中拿出认真而单纯的心态,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投入地去玩,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和主动者。
等孩子上小学高年级或初中了,我也要像沙拉一样,“不做管家做军师”,让孩子来当“值日家长”,让她来安排家中一日三餐的食物,让她来管理这个家。
我和先生还约定,等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就让她成为“小报童”,或是像沙拉的儿子辉辉一样去“练摊”,让她体会真正的“生活”,不做温室中的花朵。
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我不压抑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要玩什么,都先遵从她的意见;出门去哪儿也先提前告诉她。
我的女儿小玉是个天性释放得特别好的孩子。她开朗、阳光,每天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她待人热情、大方、主动,其实我想这也应该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现在她2岁9个月,我做家务的时候总是会邀请她帮我一起做。
事先我先和她说好怎么做,她能做什么,妈妈不要她动手的时候就先等待,这样也能避免她“帮倒忙”,越帮越乱。
我叠衣服就要她帮忙送衣服,我晾衣服就要她帮忙递衣服,我洗衣服她就洗小短裤和袜子,我煎鸡蛋饼就安排她撒葱花和芝麻,我做香蕉麦芬就让她来擀香蕉泥,我做包子就给她一个面团自己做,我做蛋糕她就帮我挤炼乳、铺果酱……
她对做什么事都很有兴趣,有时候择菜时间长,她也会说:“我的手冰冷的了,我要去烤火。我不想择了。”我也随她,但是她把手烤热了还是会过来帮我。
我觉得:大人做家务时不要躲着孩子,要在孩子面前面带微笑地做,孩子会觉得这是很快乐的事情,她也想模仿妈妈,于是就来帮忙。她也特别喜欢照顾别人。喂小弟弟小妹妹吃饭,给喝醉酒的爸爸洗脸,帮弯不了腰的奶奶擦鞋……
奇怪的是,她做什么都像模像样,现在“帮倒忙”的时候也越来越少。我想:她应该是在帮大人做事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在这个家庭的存在感。所以她每天像个“小能干婆”一样忙碌着,除了睡觉,手、脚、嘴巴从不歇着,而且总是很快乐。
读书,也促进了我作为一个个体——成年“人”的成长。
龙应台说: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它使孤独的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
我很喜欢这段文字。
全职妈妈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有那么一瞬间,育儿的琐碎、家庭事务的繁杂让我们的心灵底线彻底崩溃,眼泪就要涌出来;或者是一定要出去吹吹风、透透气,不然仿佛自己都不是自己。
当妈的过程,就是不断丢失“自我”时间与空间的过程。我寒暑假一个人在家带娃,也有这种感受。
记得带孩子阅读一本《睡觉去,小怪物》的绘本时,我不禁哑然失笑:书中的“小怪物”,用牙刷刷水管,跳着上书架,不肯刷牙、不肯睡觉……
这不正是小玉的写照么?这时候,读过的育儿书籍就带给我抚慰:至少不止是我们家有一个这样的“小怪物”,别人家也有;至少不是我一个人带孩子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些优秀的妈妈也有困惑。这样,我的心里就会豁然开朗,散去雾霾。
二、做一个读书给孩子听的妈妈
2010年,我还没有成为一位母亲。我所在的语文工作室接收电视台的采访,要求我上一堂绘本阅读指导课。我选择了《爱心树》。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优秀的绘本。我被它所深深吸引。我是这样做的:
先讲述一部分故事,引导孩子们感受快乐。因为我面对的是45人以上的班级,所以必须提一些问题来结构全课。我讲述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儿。”然后引导提问: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孩子们说:这是一棵树干挺拔、枝叶茂盛的大树。后来孩子们渐渐看到这棵大树把一切奉献给了孩子,自己只剩下一截矮矮的树桩。我觉得: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孩子发现前后的对比,由此在心中生发反思。
我还引导孩子们用“猜读法”来阅读,比如:猜猜小男孩会在大树这儿玩什么呢?使孩子们阅读的时候兴趣盎然。
“对比阅读”和“猜读法”我们妈妈也可以在亲子阅读中使用,只是要孩子稍微大一点或者积累了一定阅读经验以后用。
有人说,在讲故事时不停地问问题是破坏孩子阅读兴趣的事,我也以为是。但是,我也发现: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适当地提问是有助于引导深度思维的。
在上这堂课的时候,我几次问孩子们:“大树为什么这么快乐?”他们渐渐地领悟到:孩子的快乐就是大树的快乐,大树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孩子,他以能够“给予”孩子快乐为乐。
后面部分,我采用的是配乐讲述的方法。故事讲完后,我发现不少孩子眼里闪着感动的泪花。有的孩子非常激动的站起来质问那个男孩:“大树给了你这么多,你给了大树什么?你连一句谢谢也没有说!”
我还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这个男孩逐渐长大,变得苍老,可书中为什么始终称他为“男孩”?四年级的孩子给了我出乎意料地精彩回答,有的说:“在大树的眼中,即使他白发苍苍,也永远是个孩子。
就像我们,在妈妈眼中永远是个要照顾的孩子一样。”还有的说:“我觉得这个人只是身体老了,他的心没有真正长大。
因为他到老也不懂得感恩。”(我有一个设想:等女儿再大一些,我要在家中和她一起每天配乐朗诵诗词。音乐和文学,都是可以陶冶心灵的。所以说:学校教学和家庭教育也可以是共通的。)
我还采用了画简笔画的方法来展开教学,先画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然后一步步擦去果实——擦去枝条——擦去树干,只留下树墩。最后,我也询问孩子们:读这本书让你懂得了什么?
然后把孩子们的回答:“感恩”“给予”“回报”“奉献”等等词语写在果实里,又还原一棵硕果累累的“爱心树”让它长留孩子们心中。随着这棵树呈现——消失——再呈现,孩子们也懂得了珍惜与感恩。
因为这一次与经典绘本的相遇,让我对绘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女儿1岁4个月的时候,我给她选择了早教。我听早教中心的老师上阅读课,自己也听得津津有味,十分投入。那些可爱的问候歌、有趣的开场舞,我也乐在其中,和女儿一起做。
紧接着,我开始关注幼儿绘本阅读,并给女儿选择了一个绘本馆,成为绘本馆租借书籍的年卡会员。最初打动我的是这一首小诗:
于是,我加入了绘本馆的QQ群。在绘本馆的群里,每周都有的分享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又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绘本、知晓了更多育儿的方法、结识了许多和我一样时而开心、时而困惑的母亲、父亲。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让女儿成为年卡会员,同时我也总是对身边人宣传绘本馆的阅读群线上分享、线下活动,在给朋友孩子送礼物时,我也选择了送绘本馆的会员卡。
虽然在此之前,我也给女儿买认知书、买绘本、讲故事,但是数量有限,坚持不够。自从成为绘本馆会员后,每周4本书,督促我每天要读书给她听。有的故事孩子喜欢反复听,我就反复读,记得《小泰的小猫》第一天借来时,我就读了6遍给她听。
借助绘本,她很快理解了“普通”猫猫和“超级”猫猫的区别,而且2岁的她马上用上了这些词说话。有的故事可以一边读一边做游戏,我就和她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做游戏。如“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中《做游戏》一书就教会我们怎么和孩子做有趣的亲子游戏。
有的故事让我很感动,虽然我知道孩子的体悟不可能深到大人的深度,但是这种下的种子有一天总会发芽、开花,在她的人生阅历渐渐丰富了以后。
如《有一天》在我看来是写给母亲看的绘本,我深深被它打动,但是女儿也很爱听,爱听就行,不求更多。总有一天她会像故事中的女儿一样“记起我”,记起我给她讲的这些故事。现在女儿很爱听故事,也会自己翻看绘本,有时候还会打开一些简单的绘本给我们讲故事。
三、读绘本、听故事的四个好处
1.读绘本、听故事,有助于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比如:我借了《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和噼里啪啦系列《我去刷牙》,孩子从1岁多便养成了早晚刷牙的习惯。她还会自己拿着《我去刷牙》,给我们讲小动物们刷牙的故事。
有一次,我牙疼,她就过来教训我:“妈妈为什么牙疼?为什么小时候不每天刷牙?小玉每天刷牙,牙齿不疼!”有一段时间孩子喜欢挖鼻孔,看了《大卫,不可以》后,被大卫像黑洞一样的鼻孔吓住了,不挖了。
2.读绘本、听故事,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培养情商。
公平、友爱、勤劳、善良、孝顺……这些你都不用教,故事会告诉孩子。读了《小鸡球球》系列后,小玉知道了要给妈妈送礼物;读了《我爸爸》后,小玉无比崇拜她的爸爸,她也常说:“我的爸爸真的很棒!”同时,在听故事和上早教实践的过程中,她也渐渐懂得了“分享”、“排队”、“轮流”等概念。
3.读绘本,听故事,促进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产物,可是因为小时候语言环境比较复杂,小玉一直到1岁3、4个月语言能力还比较滞后,只会说两三个字的短句子和叠词。
自从我每天给她讲故事后,她的语言能力飞速发展,因为讲故事时我都用普通话,老人和保姆使用的方言对她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了,她自己形成了一套“以普通话为主,方言为辅”的语言,不再南腔北调。
同时她对词语的理解力也令人惊讶,还积累了许多书中听到的词语,在恰当的时候她总能蹦出一个个使用得当或不很得当的词语、成语,令人忍俊不禁。
现在,她能用一些成语和叠词说话,比如她会说:“外面黑漆漆的。”“星星亮晶晶的。”“我自己砌积木,小菜一碟!”“我把积木推倒了,摇摇摆摆摇摇摆摆……轰地一声垮了!”
还会正确的使用一些关联词,如:“因为、所以、但是、然后”等等。昨天我回家晚,她看见我欢呼雀跃很开心,我也就高兴地笑了。她说:“妈妈,你的嘴巴笑眯眯的干吗?你看见小玉高兴所以你很高兴,对吗?”
她还会说一些比喻句,比如:鱼火锅煮开了,她说:“像喷泉一样,好漂亮呀!”我穿了条短裙,她拍着我的屁股说:“妈妈屁股好大,像西瓜一样!”吃完饭,她又拍着我的肚皮说:“妈妈吃得饱饱的,肚子像气球。”
听过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她会拿着自己和弟弟的百日照编故事:“小玉和弟弟结婚了,场面盛大、热闹非凡。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相比较之前的她,这是个飞跃。
4.给孩子讲故事,促进了亲子情感交流。
如果不读书、不讲故事、不做亲子游戏,那么我们每天对孩子讲的话都是一些重复的话、多余的话,干瘪的语言。
给孩子讲故事的时间,成了我和孩子爸爸与小玉相处的“蜜糖时间”。我很投入,她很放松,母女、父女亲情就在讲故事、听故事中增长。
我有意识地借了许多与爸爸有关的书籍,然后“逼迫”爸爸去讲,毓爸给孩子讲了这些故事后,孩子更黏他了,他对孩子也更加地温和。
我的空间也记录了一些给孩子读故事时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孩子童真的语言、天真的表情就这样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这样,育儿也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如:昨晚的睡前故事叫《小玻的小妹妹》,小玻是一条淘气的狗。我问小玉:“妈妈给你生个小妹妹好不好?”往常问这个问题,她总说不好,这次很爽快地答好。接着指着那只小小狗说:“生一个这样的。”
我惊讶:“生一只小狗啊?”她说是。我说:“这个我生不了,要你爸爸生吧!”爸爸在旁边一脸贼笑:“你妈妈最会生了。”小玉见我们互相推脱,突然从被子里跳出来:“我来生!我最会生了!”
成为会员后,绘本馆组织的儿童剧团购我都带她去看了。我原本担心她年纪小、看不懂、坐不住,后来我发现这都是多余的顾虑。
她不仅坐得住、看得懂,而且对此很上瘾。上次圣诞夜我去看现代芭蕾舞剧《夜宴》,剧情不是孩子能理解的,场景也丝毫不可爱、不卡通,可是她也和我一起全程看完,看得非常认真。
人们都说:“穷养儿富养女”。我是这样理解“富养女”的:这个“富养”应该是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富足”,让她成长成一个自信、开朗、阳光、友爱、真诚、善良的女孩子,有良好的修养,懂得欣赏美好的事物,爱自己、爱别人,也热爱生活。
因此,我决定一直给孩子读故事、引导她识字后自主阅读;带她欣赏儿童剧、引导她长大后欣赏一些美好的事物;带她旅行,引导她长见识、爱自然。
阅读长大、看剧长大、看展览长大、旅行长大——这是我对女儿未来成长道路的设想。虽然中国现在仍然是高考“一统天下”,分数依然十分重要,但是我也十分相信教育学者林格在《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中说的这句话:“素质好,不怕考。”
我希望她能成为这样的人。我也希望她能赶上林格预言的:“未来10-20年,中国的教育将发生大的变革”,从而不受“应试”和“分数”的过度压迫。(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考定终生”“分数至上”等模式确实正在渐渐打破。)
但愿在孩子上学以后,我也能不改初衷:让她成长为一个快乐、幸福、完整的人,精神富足的人。
我非常喜欢读泰戈尔的诗,诗中的童心、母爱令人感动。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温这首《祝福》:
祝福所有的孩子与父母,祝你们幸福!
- 上一篇
“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一个女孩的伤心哭诉
前段时间,一篇二年级小学生的作文火遍了网络。之所以能这么火,是因为它击中了无数家长的心,引起了所有家长的思考。 这篇作文是在妇女节当天出现于网络的,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为了感谢妈妈每天的辛苦劳动,决定为她做点事。于是,给妈妈讲故事、送祝福、捶背……可是妈妈对于孩子做的一切都无动于衷,一心只在
- 下一篇
诚信是做人的名片01
教孩子从小讲究诚信,能防止其过度追求物质、见利忘义和弄虚作假,靠诚实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诚信作为中国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传承至今,自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家长想让孩子懂得诚信做人道理,需从自身榜样做起,因为你一言一行都展示在孩子面前,只要你不讲诚信,孩子就会模仿你,向你学习。要让孩子牢牢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