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名家谈教育:孩子上学前要做好3项准备

2016-04-06 08:00:06父母学堂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认为,孩子入学前,知识准备不是重点,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孩子心性足够成熟,学习知识永远不是一件难事。“不输在起跑线上”,其本质应是指向适应小学阶段发展任务的准备,主要包括意识准备、能力准备和意志品质的准备,而绝不是知识的准备。 “零起点”的说法,主要源于对学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认为,孩子入学前,知识准备不是重点,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孩子心性足够成熟,学习知识永远不是一件难事。“不输在起跑线上”,其本质应是指向适应小学阶段发展任务的准备,主要包括意识准备、能力准备和意志品质的准备,而绝不是知识的准备。

  “零起点”的说法,主要源于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等异化现象的思考。大量的商业化早教机构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由,以保证六岁前孩子“会认会写多少字”、“会背多少诗”、“会算多少题”、“会说多少外语”为手段,标榜自己正在创造早教奇迹。越来越多的父母被裹挟着走向了“打拼知识”的早教之路,不少幼儿园也因此被“绑架”,以学前班替代了幼儿大班的教育

  1、“零起点”并不等于“零准备”

  赞同一年级新生在系统知识学习方面的“零起点”

  事实上,这是违反儿童天性、违背教育规律的异化现象。六岁以前的儿童,其学习方式以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为主,以大量的感性经验,如触摸、身临其境及内心体验等为基础,再认识和理解与之相对应的词汇或概念。所以,“玩”是学前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让孩子们一头扎入抽象的数字、文字或者字母中进行系统化学习,以期达到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知识水平,并不是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赞同并接纳一年级新生在系统知识学习方面的“零起点”。

  2、上小学前知识准备不是重点

  孩子心性足够成熟,学习知识永远不是一件难事

  但“零起点”并不等于“零准备”。小学是系统化学校教育的起点,有着与幼儿园不同的特点与要求。如发展任务从感性的、随性的、以兴趣导向为主的“玩”,走向了相对理性的、因充满设计感而变得系统的、须自律等意志品质参与的“学”;人际关系也从松散、率性的玩伴关系,走向了追求规则、秩序、公平,以及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复杂的同学关系。因此,“不输在起跑线上”,其本质应是指向适应小学阶段发展任务的准备,主要包括意识准备、能力准备和意志品质的准备,而绝不是知识的准备。

  意识准备应主要包括“角色意识”、“时间意识”的准备;能力准备主要包括“基本的自理能力”、“基本的情感控制能力”和“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品质准备主要包括“专注”和“坚持”。至于知识准备,始终不是实验二小关注的重点。因为我们坚信,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孩子心性足够成熟,学习知识永远不是一件难事。

  3、“全人”培养是入学前准备要点

  适应校园生活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早教阶段,“全人”培养要远远重要于知识学习本身,它才是入学前准备的要点。那么,我们是如何破解“早教差异”的?以爱育爱、目中有人,一直是实验二小教育的魂。这个“人”字,一撇为指向学习活动的思维品质,一捺为指向交往活动的道德品质,两笔相辅相成,共同撑起“大气、博爱、智慧、致行”的实验二小“人”。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学生间巨大的“早教差异”,既表现在知识方面,也表现在“适应性行为”方面。要想破解“早教差异”,就必须走出形式的困扰,进行直指本质的教育和教学。

  跳出知识,教学过程直指“思维品质”。我们的学科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概念本质、思维过程,或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数字“1”,老师会在黑板上出示一个大大的“大象1”和一个小小的“蚂蚁1”,然后问“哪个1大?”被震惊的孩子们,在七嘴八舌的争论中,最终发现数字比大小,不是在比谁的个子大,而是在比谁表示的数量多……这样的教学,对于“零起点”还是“非零起点”的学生而言,都回到了同一个起点,都充满同等的学习价值。同样的,识字教学与谁认识多少字无关,重在识“字理”、识“字的结构”、学“字的应用”以及背后蕴含的方法或文化。所以,对于“零起点”还是“非零起点”的学生而言,这都是充满挑战和妙趣横生的内容。

  超越行为,习惯培养直指“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适应校园生活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为帮助一年级新生尽快熟悉并牢记校园生活规则,实验二小的老师们独具匠心,编写了各种生动活泼的歌谣、顺口溜、三字经。如课堂上“眼神跟着声音走”、“脑子跟着问题转”、“手定、心静、注意听”;课间“一换书本,二喝水,三摆桌椅,四方便”。“坐着要学大白鹅,挺起胸膛真精神”;“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发言时“将上堂,声必扬”等等。孩子们牢记行为规则,更要明白行为规则背后的“心中有他人”、“尊重”、“尽责”、“自律”、“友爱”、“有序”、“专注”、“努力”等有益于终身发展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于是,这些歌谣不再是老师们的专利,也成为学生之间相互的提醒,成为学生自己的发明和创造之源。于是,在朗朗上口的吟唱和自编自创的乐趣中,外在的行为要求被逐渐内化,每一位同学不但逐步完成了校园生活中的社会适应,而且道德修养、意志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有教无类,说的是教育者的责任;因材施教,谈的是教育者的智慧。在“零起点”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担当和智慧交出一份更令人满意的答卷。

  ★★★★★★★★★★★★★★★★★

  想了解最新的幼儿入园、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教育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成都教育(微信号:chendujiaoyu)。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