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教育孩子,有时需要“守拙”

2016-04-13 00:00:09父母学堂
一、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真的简单吗? 不少小学、中学的孩子学业状况不佳。普遍表现为习惯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信心,作业写起来拖了又拖,磨磨蹭蹭。在我看来,大都需要两三个月以上的持续努力,才会有卓有成效的改变。因为学习遇到了困难,通常与很多因素相关,而且互相影响,所以,改变大都需要家长付出

  一、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真的简单吗?

  不少小学、中学的孩子学业状况不佳。普遍表现为习惯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信心,作业写起来拖了又拖,磨磨蹭蹭。在我看来,大都需要两三个月以上的持续努力,才会有卓有成效的改变。因为学习遇到了困难,通常与很多因素相关,而且互相影响,所以,改变大都需要家长付出很多,来思考方法,更需要具体的帮助、行动来帮助孩子渡过难关,甚至有的需要全陪这种方式来一点点地帮孩子度过这一难关。

  但是很多家长觉得这样是否太笨拙了,是否有巧妙的办法能让孩子很快转变。

  所以有一篇关于王金战老师理念的一篇博文广受欢迎: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看得真是让人热血沸腾(这个方法就是让孩子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看起来好像是有奇效的方法,也有不少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实例。这种博文颇能迎合家长们的心理,因为他们总觉得存在一种简单巧妙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改变孩子的学业窘境。

  不排除有一些基础好,悟性高的孩子,只需要一些激励和启发就可以激发出兴趣和信心,很快转变。也有部分家长通过学习“不管”的方法,使孩子自觉地学习,但是这往往有一个前提,孩子基础已经可以,习惯初步形成,所以,过多的“管”形成干扰,“不管”反而效果还要好一些。

  但对于基础差、悟性一般的孩子,大多数仅仅靠这些就不行了。有个孩子学习的基础习惯兴趣都不好,妈妈咨询我:和孩子商量好了,完不成作业,就不准玩电脑、看电视,孩子也同意了,这样是否可行?我觉得这种惩罚或者鼓励的方法只会起到部分作用,不解决根本问题。实践证明,这个孩子还是不去写作业,宁愿不看电视,不玩电脑也不愿意写作业。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说,只是“不管”是不行的。即使“不管”比以前“不会管”的“管”还要好些,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孩子还是需要辅助的,通过辅助培养兴趣、增强信心、形成习惯。

  二、辅助学习需要方法,更需要付出

  促使学习进步有没有方法?当然有一些方法;比如我在这篇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八点主张 ,就分享了一些理念,可能对家长辅导学习有所帮助。

  孩子有没有快速进步的?当然也有少部分天资聪颖的发奋图强进步很快。但是孩子能力特点不同,有的孩子不能说不聪明,只是说可能在学习方面悟性暂时还不行,也可能基础较差,所以进步就需要长期努力,一点一滴地去培养孩子。

  孩子取得进步的程度与基础和素质相关。比较擅长辅导孩子的胖老吴,他辅导上初二的儿子天天(原来基础不错,悟性好),用了一年的时间,成效很大,进步很快。但是辅导侄女博群(初一),用了一年时间,虽然有进步,但是没见很大转变(胖老吴的原话)。如果基础和素质不是很好的话,就会比较费劲,没有长期努力的准备是不行的。所以胖老吴说对孩子学习好要有信心,但是更需要耐心和韧劲儿,付出持续的努力。而天天为什么显得悟性要好,也与胖老吴从小学就注重慢慢培养他的兴趣和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我辅导上初中的小赵,用了六七次之后小赵兴趣和信心就大增。但是这建立在小赵比较自觉,基础可以的基础上。但是后续还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使成绩扎实地提高,不过这就可以主要靠小赵自己努力了。

  所以,对于大部分孩子学习有困难,基础和素质一般的家庭而言,家长即使学会了方法,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需要“守拙”,付出长期持续的努力,帮助孩子,慢慢等待,促进孩子的进步。

  这就像股市投资,快速致富的有没有?当然有,吸引大家眼球的就是这些事例。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不要期盼快速致富的好,老老实实地做功课,做长期投资打算的守拙可能更好。

  大家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可能都羡慕圆圆上学后,在学习方面,尹老师贯彻“不管是最好的管”,但是这是建立在上学前数学、语文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尹老师长期持续地培养的结果。从一岁就开始讲故事,以培养阅读的兴趣,二年级阅读能力就相当于初中的水平;四岁时开始教她计算,使用小卖部游戏等方法,就可以心算500以内的加减法了。这与尹老师引导得法有关系,也与圆圆天资聪颖有关系。一般的孩子即使同样的培养,也不见得有这样的效果。

  我女儿上学前因为几乎没有学习过什么识字和计算,所以我遇到了很多家长同样的问题。比如磨蹭不专心的问题,参考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即使是我,也需要几个月的持续努力才能较好地解决此事。阅读的习惯,因为上学前几乎没教识字,所以需要等一年级之后识字多了才能开始自主阅读,到现在我一直注意培养,也只是算是喜欢阅读,还不算痴迷阅读。

  在孩子转变的关键时期,如果方法态度得当,还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如果必要,花时间来陪孩子学习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至少有人陪伴,孩子可能心会静些。当然,如果不得法,陪还不如不陪。如果做到了如何辅导孩子学习————八点主张其中的要求,那么陪伴还是很有效果的。

  比如,从倒数第一名起航 里的这位妈妈,为了促进孩子的转变,实际采取了全陪的策略,用这种看似落后的方式来推动孩子,效果不错。对于基础较差的孩子,在转变的时期还是需要的。

  参考博文:选择“拙”还是“巧”

  三、不是一味“守拙”,“陪”是为了“不陪”

  一位妈妈问:我的孩子将入三年级了,学习还可以,我用的方法也是“守拙”,不知这到底好不好,因为他不自觉,我一走开他就玩,写作业磨蹭,我也按尹老师的方法引导阅读,收效不错,但还称不上沉迷。我多想孩子不要陪,自己能自觉完成作业,那多好!

  这位妈妈的确去付出时间去陪孩子了,但没有讲究方法,没注意去引导孩子的兴趣,习惯没有培养好。“陪”的结果是为了“不陪”,陪的时候还要开动脑筋,考虑如何激发兴趣,如何培养习惯,这些方法我在多篇博文中讲到了。比如我女儿,开始是需要陪的,但是习惯、兴趣培养起来,逐渐地就不用陪了。参考: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

  引用斯宾塞《快乐教育》一书中的一句话:

  教育与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是一致的,必须要能宁静、和谐、渐渐地发展,要耐心地等待。相反,太剧烈的变化和过于急切的要求,都不可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介绍

  维尼老师(胡春光,),畅销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作者,家庭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现居青岛。

  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著《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心理学功底深厚,接地气,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位列当当亲子家教类新书排行榜第一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