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孩子不听话父母先反省

2016-04-14 16:00:07父母学堂
孩子不听话父母先反省 文|成墨初(原名张振忠,河北邯郸广平人,家庭教育研究学者。出版过《母亲是最好的教育家》《传统蒙学精解》《铃木镇一教育法》《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蒙台梭利教育法》《妈妈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等家庭教育专著多部) 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很多,轻的表现为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不闻不理

  孩子不听话父母先反省

  文|成墨初(原名张振忠,河北邯郸广平人,家庭教育研究学者。出版过《母亲是最好的教育家》《传统蒙学精解》《铃木镇一教育法》《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蒙台梭利教育法》《妈妈应该为孩子做的50件事》等家庭教育专著多部)

  孩子不听话的表现很多,轻的表现为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不闻不理,重的表现为和父母顶嘴,严重的可能会发生直接的激烈冲突。

  造成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许多父母没有掌握好教育子女的度,要么松,要么严。松,导致放任自流,到后来管也管不了;严,则又打又骂,直接伤害孩子心灵。由此可见,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大多是由父母导致的。

  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应该首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自己是否犯了如下教子方法上的错误:

  1、过度溺爱,有求必应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会培养出孩子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可是许多父母还是不知不觉地在溺爱孩子。其表现为:在生活上过分地关注、帮助,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个性上过分迁就,当孩子犯了错不敢理直气壮地说,更不用说惩罚了;在物质上过多地给予,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孩子要随身听,给买,孩子要高级山地车,给买,那些收入并不宽裕的家庭,仍旧变着法子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名牌日用品。

  过度溺爱,有求必应,不仅会培养出蛮不讲理的小霸王,还会培养出无用的窝囊废。如果这样教育处不听话的孩子,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当然是出在父母身上!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拿捏好分寸。

  2、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教育孩子,犹如护理树苗。必须从小予以重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父母仔细地注意观察了解,适时地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不为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所影响,从而健康地成长。但有的父母却认为:孩子如小树,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其实,这种家教观念是浮浅的、错误的,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危害。

  孩子的成长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倘若做父母的放弃教育的权力和责任,那么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思潮、习气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灵。诱导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孩子因无人管教,又缺乏辨别能力,就容易轧上坏道,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由于父母的放任。孩子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都缺乏规范。尤其是潜意识的东西。更难把握。只要外界诱惑一下,邪恶便很容易占据其心灵。

  3、忽视孩子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会独立性急骤增强,他们不再愿意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指挥,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做自己行动的主人。他们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剧变,这些变化是他们自己也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这个时期,父母千万不要一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惶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他们与父母的隔阂。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父母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父母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从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改变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

  4、期望过高,要求苛刻

  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殷切希望,但是这种希望过于迫切,过于太高,就会成为孩子的负担,伤害孩子的身心,甚至造成家庭悲剧。

  作为父母,大半生都是为孩子而活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上学就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几乎整个过程都恨不得替孩子全部替代承包。这种“替代承包一切”的爱,充分表达了父母们的深切关爱。但伴随着这种深切的爱,许多父母也把最殷切的愿望寄托在了子女的身上,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诚然,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但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超过了社会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承受力,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心灵健康和人生态度。

  不听话是孩子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必然的生理现象。父母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只要父母们找准孩子不听话的根源,以科学的教子艺术予以正确引导,便能促使孩子从“不听话”向“听话”转变,从而达到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的目的。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先反省,反省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不当,如果发现使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孩子不听话行为的产生,那么,父母一定要用于改正。

  (本文节选自 《“不听话”的孩子怎么教》 )

  延伸阅读:

  父母不好好听孩子说话,孩子才会“不听话”

  编译|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家庭教育工作者)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觉得父母是值得自己信赖的。孩子建立起对父母的信任感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如果孩子跟你说:“我知道你想让我这次考试得高分,如果我有机会可以作弊,那该怎么办呢?”或者“我好像喜欢上班上的一个女孩子了”,你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和孩子聊聊,赢得孩子的信任。

  那和孩子聊天时,父母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呢?善于倾听,而不是当孩子提问时父母总能给出满意的回答,不是给孩子讲事实摆道理,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或者给孩子提供解决办法。其实孩子并不想从你那里得到这些,这样的方式反而会阻碍孩子想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孩子真正需要从你那里得到的,是你全部的注意力和同理心,这才是所谓的深度倾听。

  当孩子想跟你说说他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时,请耐心听

  你可能不会对小屁孩们在幼儿园里发生的那些事情的来龙去脉感兴趣,但是你和孩子之间沟通习惯的培养永远不会太早。当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冲着你兴高采烈地谈着班上的小伙伴,尽管说得有些絮絮叨叨、词不达意,你是否会认真聆听呢,即使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考虑?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当孩子12岁时,她更可能会乐意告诉你她和某个男孩之间的互动交往情况。

  我知道,当你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中,懒得做饭只想随便吃点东西凑合一下时,很难再投入全部的注意力去听孩子讲话。但如果你只是敷衍了事而非真的在听,那么两件事情将会发生:一是你错过了一个了解和教育孩子的机会;二是孩子其实可以敏锐地觉察到你并没有真正在听,所以他以后也懒得再多说什么了。

  如何成为孩子最好的听众呢?这里有10条建议

  1.集中全部的注意力

  现在就是你专心听孩子说话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是你送给孩子和自己的礼物。抛开那些烦人的生活琐事和工作纷扰。孩子其实心里很清楚,什么时候你真的在听。当你假装在听或漫不经心地敷衍时,孩子兴许不会表露出来,但你已经伤了他的心。晚上回到家关掉手机一段时间吧!相信我,孩子以后会记起父母关掉手机只为了专心听他说话的那些画面。

  2.移情而不是打探,帮助孩子处理情绪

  “告诉我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这不是移情。移情就像一面镜子,能将孩子内心的感受完全展示在你面前,去同理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即使是那些像嫉妒和愤怒等令人不安的情绪。当你首先接纳了孩子的感受,然后才能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当自己的情绪被理解和接受时,那些情绪就会失去电荷,开始消散。

  相反,被压抑的情绪,并不会自行消失。那些被压抑着的情绪像困兽般一直在寻找出路。因为不受意识的控制,这些情绪常常会莫名地跑出来,比如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孩常常欺负自己2岁的小妹妹,或者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总是做恶梦等等。

  想要和孩子产生共情,需要父母敏锐的观察力。“你早上好像不太开心”或者“今天晚上你好安静啊”,然后再附上一个温暖真诚的微笑,会鼓舞孩子有动力去理清那些困扰自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接受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你同意或支持它们。你只是在向孩子表明:你是理解他的。如果你曾经体会过被理解的感觉,就会明白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件礼物。

  3.找一个让孩子放松的地方

  当我们不直接盯着孩子看的时候,孩子往往更容易打开心扉。当他开小汽车时,或者玩乐高时,或者散步时感觉会更舒服。有时候当晚上我们关掉家里的灯,孩子兴许在黑暗中会向我们倾诉衷肠。

  4.闭上你的嘴

  你可能需要把手放在嘴上挡住。克制一下,总会有你口若悬河地教育孩子的时候,但是当孩子听自己讲话并且得到自己的结论时,是他学习的最佳时机。如果你忍不住想要指教一二,孩子就很容易卡壳。如果你想让孩子知道你正在听,给一些简短的回应就可以:“嗯…这样啊…哇……”

  5.不要急于解决问题

  关键是先让孩子从不安的情绪中走出来,这样他才能开始考虑自己的解决方案。当他表达自己对一件事的感觉时,你应该表现得很愿意聆听,并接纳他的感受,而不是提供解决方案。这意味着你必须管理好自己的焦虑,克制住自己急于想要替孩子解决掉这件事的冲动。

  6.不要一开始就试图改变孩子的感觉或者让他振作起来

  我向你保证,让糟糕的情绪消散的最快方式就是同理心。试图把孩子从糟糕情绪中拉出来是没用的,或者只会让孩子在勉强振作后很快又陷入其中。并不是让你放大或沉湎于负面的感觉,只是你应该承认孩子的感受,尊重他这种负面的情绪体验和经历。一旦孩子有机会觉察,接受,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他自然会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转变状态重新振作的准备。

  7.管理好你的情绪,为孩子提供安全对话的心理环境

  别往心里去,呼吸,放松。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开始感到自己有责任必须做些什么(我能帮助孩子避免……)或者恐惧(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的孩子身上),请抛开这种想法,把自己的情绪先暂时放一放。现在这不是你的事,你的这些烦恼忧虑也对孩子没用,你可以稍后再处理它们。提醒自己,这一切都会过去,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管理情绪,想出一个对孩子有帮助的行动计划。

  但是当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你在吵吵嚷嚷的围观人群中看到原来是自家孩子弄伤了别的小朋友,还怎么保持冷静呢?记住,在艰难的时刻,呼吸,呼吸,听。最好在你张嘴说话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在你做任何事情前,先基于这样的假设: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会有自己明确的想法,你只需提供一些支持,孩子就可以自己找出一些解决办法。

  8.用简单的字词来验证孩子的经历和感受

  你无须说太多,只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可以这样说:

  “你看起来非常尴尬!”(难过/沮丧/可怕/讨厌)

  “发生这样的事我也会觉得很受伤。”

  “怪不得你心烦呢。”

  “对你来说今天过得太糟糕了!”

  “我很抱歉没能帮上你的忙。”

  9.你的回应要和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感受相匹配

  训练自己去听,而不是反应过度强烈。孩子们都害怕一跟父母说点什么事,然后就会引来更大的问题和麻烦。当孩子在小区楼下的公园里被欺负了,你不失冷静的支持帮助,足以向他证明父母是值得信赖的。

  如果念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因为自己所在的队伍输掉了一场足球比赛而心情沮丧,这并不需要或者说值得你过度夸张的反应,好像有人失去了生命一样。相反,如果当十八的女儿向你倾诉自己和男朋友闹分手的苦闷心情而你只是机械地重复“你觉得很难和他分手”,可能会引发孩子更加歇斯底里的愤怒。这里恰到好处的关键点在于:你用同理心让孩子明白,你了解他的感受;但同时也传达出你无言的信心,一切都会过去,日子终究都会好起来。

  10.保持可信度

  还记得当年你老爸在亲戚面前脱口而出你害怕蜘蛛时,在场的你尴尬不已的那种感觉吗?或者你妈妈跟邻居随意说起你曾经告诉她的有关邻居女儿的糗事?请将孩子告诉你的一切事情都当作隐私来对待。如果你认为你需要与其他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分享,即使是你的另一半,也请先让你的孩子知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