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孩子好动是多动症吗?多动症危害多,带你全面认识

2016-04-16 20:00:11父母学堂
幼儿期的孩子会有多动症吗? 多动症在医学上也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虽然其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但是普遍认为它是一种神经心理发育障碍,主要认为与大脑前额叶功能发育障碍有关。 医学上对多动症的诊断,规定其症状发生在7岁以前,也就是说其起病时间是在7岁以前。 中小学家长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

  幼儿期的孩子会有多动症吗?

  

  多动症在医学上也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虽然其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但是普遍认为它是一种神经心理发育障碍,主要认为与大脑前额叶功能发育障碍有关。

  医学上对多动症的诊断,规定其症状发生在7岁以前,也就是说其起病时间是在7岁以前。

  中小学家长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着您!

  搜索微信公众号:名校资讯, mingxiaozixun <--长按复制

  但是实际上,多动症状在3岁时就可能已经存在了,甚至一些孩子在胎儿期就表现出胎动多,在婴儿期也明显比一般婴儿好动,如:他们爬、走的时间都可能早于其他孩子,刚开始走路就“跑着走”。到了能够走路以后他们明显坐不住,外出时不会安静地让大人牵着手走路,而是到处跑,不知危险,时刻让大人提心吊胆。在幼儿园时,这些孩子精力充沛,动个不停,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坐好,甚至难以安静下来听故事。玩玩具没有长久的兴趣,新的玩具很喜欢,可是玩一会儿就将其丢到一边。想让他们坐下来学习认字、写字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虽然说在幼儿期多动症孩子即开始表现出多动的症状,但是儿童心理医生对于幼儿期多动症的诊断是比较慎重的,其原因是一般孩子在幼儿期本来就比较多动,有时难以将多动症与正常孩子的多动区分开来,同时,随年龄增长,部分孩子的多动症状会得到改善,故应避免过度诊断。

  由于目前并没有很客观可靠的诊断方法用于诊断幼儿多动症,建议家长在怀疑幼儿期的孩子是否有多动症时要注意几点:

  1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是否要求他们安静的时间过长。

  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气质不同,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也不相同。一般来说,3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12分钟,随着年龄的增加,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到5岁时达15分钟。

  所以,在判断孩子是否存在注意障碍和多动症状时,应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相比较。如果与大多数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比,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过分好动,则要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多动症问题。

  2注意排除一些躯体疾病。

  例如:明显的贫血、血铅高会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国外研究发现1-3岁儿童的血铅升高和多动有关,但在更高年龄组没有这种联系。这可能和幼儿期孩子的前额叶正处于髓鞘化发展期,更容易受到铅的损害有关。

  幼儿期孩子抵抗能力低,容易感冒,继而容易出现腺样体肥大,导致夜间呼吸道阻塞、呼吸不畅而慢性缺氧,也会引起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好动。

  3了解孩子的气质特点,善待难养型儿童。

  在多动症儿童中,难养型气质特点较普通儿童常见。

  多动症儿童父母报告在婴儿期孩子就显得特别活泼、生活规律性差、情绪急躁并且反应强烈,而且会出现腹痛、偏食、挑食等喂养困难。

  3岁之前会出现较多的攻击性行为,要求必须满足,不能等待,常会抱怨和发脾气,因此,带养他们特别困难。

  虽然大量追踪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难养型”幼儿都会发展为“多动症”,但是,目前临床医生倾向于将“难养型”气质作为多动症的一个早期危险因素,因此要求这些孩子的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总之,应重视幼儿多动症问题。如果父母及幼儿园老师发现孩子的确特别好动和难于管理,应及时带孩子咨询儿童心理医生,由医生进行检查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干预。

  怎样管教好动的孩子

  

  4岁的明明在外人眼里是个长相帅气又活泼可爱的男孩,不仅口齿伶俐,而且不怕生,到哪里都乐呵呵的,很快就玩开了。

  可是,明明的爸爸妈妈却总是摇头,觉得带这孩子就一个感觉——累。他实在太活泼了,从睁开眼睛到睡觉,一刻不停地在活动,不是爬上爬下,就是翻箱倒柜。

  总喜欢到外边去“疯”,胆子还特别大,常常让爷爷奶奶吓出一身冷汗,而且特别有自己的想法,什么东西都要去试一试,还一定得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弄。

  自从进了幼儿园,孩子喜欢不停地问问题,什么东西都要刨根问底地问个“为什么?”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家里老人都已经宣告要“提前退休”,还要上班的爸爸妈妈觉得带他也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为此,他们带孩子就医,医生说孩子有多动症,但因为年龄太小,不能服药,要到6岁上学以后才能服药。想想还要等两年,这日子怎么熬?

  多动症的治疗,药物治疗并不是唯一,现在医学上强调多维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心理治疗、教育管理等辅助方法也非常重要。

  多动症患儿的父母不要着急,还是有其他办法来帮助孩子的。有人这样说:“既然是改变不了的事情,我们就干脆接受。”心态改变以后,处理事情的方式就会更具有成效。

  想要将一个多动的孩子变成一个文静的孩子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如果决意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那失败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一定要接纳孩子的多动行为,再来采取适合多动孩子的方式教育和管理他们。

  多动的人精力很旺盛,所以要想法消耗他们的精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安排一些运动的机会,包括日常活动以及有计划的体育锻炼。父母可以多分配一些家务给多动孩子来做,尤其是把倒垃圾、买个小东西、拖地板、搬东西等需要运动的任务交给他们完成。

  既让他们帮助做了家务,又将他们无序的运动引导到有序的运动上来。据说美国的游泳世界冠军菲尔普斯就是一个多动症患者,游泳成其释放体能的出口,当他从事喜欢的游泳运动后,最后取得了伟大成就。

  还要在一天之中固定地给孩子安排一些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分次的、需要安静的任务让他们完成,例如画画、看书、做手工操作。完成后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使他们有动力下次再这样做,无形中逐渐养成安静的习惯。

  多动的孩子好奇心强,好探究。可以有意识地给他们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通过看书、动手做实验、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来回答。他们喜欢说话,可以就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讨论、辩论,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到医院看病、到别人家里做客、到酒店吃饭这些情形中,需要孩子相对安静和守规矩。如果预计到孩子在这些情形中有可能会因为活动过度而造成麻烦,不妨带上一本他(她)喜欢看的书、一件喜欢的玩具,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用这些活动来打发时间,避免造成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家里有一个多动的孩子,环境的设置也要有所不同,危险的物品不要暴露在孩子面前,购买的家具要结实耐用一些,家庭装修不要太过整洁精细,要注意安全。

  要留一些空间给孩子运动,如留一面墙或一扇门给孩子乱画,留一些东西给孩子踢打,当孩子在这些地方挥拳弄腿、写写画画时不要限制。

  完成任务时,不要过于强调安静,只要能够完成任务就可以了。比方说,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在看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身体不能扭动,不能弄出噪音。这对于一个多动的孩子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只要他们能够把任务完成,身子动动没关系。

  如果把凳子搞得吱吱作响引起别人不舒服,不妨买一张富有弹性、可以转动、不会吱吱响的凳子,不妨碍别人就行了。

  此外,还要适当地给孩子定规矩,让孩子明白行为后果并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但是规矩要少。

  总之,养育这类孩子时,如果采取上述方法来管教,会减少自己的压力,减少对孩子的限制,减少与孩子的冲突,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正面的东西,孩子就会在少批评、多肯定的良性环境下成长。上学后发生问题的可能性也将会大大减少。希望这些非常具体的建议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