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含饴弄孙”之十五:《姑姑侄女儿  差不了一席篾儿》

2016-04-18 12:00:07父母学堂
标签: 遗传家庭传统观念和审美取向分类: 含饴弄孙 (孙女。刚睡醒,睡眼朦胧,一个刺儿头!) ============================================================ 《姑姑侄女儿 差不了一席篾儿》 我国北方,在我们老家一带,有这么一句俗语,说:“

  标签: 遗传家庭传统观念和审美取向分类: 含饴弄孙

  

  (孙女。刚睡醒,睡眼朦胧,一个刺儿头!)

  ============================================================

  《姑姑侄女儿 差不了一席篾儿》

  我国北方,在我们老家一带,有这么一句俗语,说:“姑姑侄女儿,差不了一席篾儿。”

  所谓“席篾”,是指用苇子、竹子、高粱杆等的皮劈开而制成的细长的薄片,是用来编席、篓子等物件的。这句俗语是用“席篾”形容姑姑和侄女之间的差别,意思是差别很小,微乎其微,就像薄薄的“席篾儿”那么一丁点儿。这说的是姑姑和侄女非常相象。

  凡是以前见过我女儿的朋友、同事,看到我的小孙女,都不约而同地惊讶地说:

  “你们的小孙女,真的很像你们女儿小的时候。你看那模样,那眉眼,那神态,那气质,活脱儿是她的姑姑!”

  是的。我们家里人也认为孙女确实是很像她的姑姑。没事的时候,我经常把女儿小时候的照片找出来,跟我的小孙女的照片对照,越看越相象,就像是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

  说侄女在长相上跟姑姑很相象,这不难解释:那是遗传的作用,姑姑侄女血脉相通嘛。

  说“神态”、“气质”相象,也不难解释:因为这两者的形成,既有遗传的作用,也有家庭环境影响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女孩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传统观念和审美取向,家长肯定是不由自主地朝那个方向施加影响和进行引导。比如,我们家希望女孩子要端庄,但不要呆板;要有规矩,但不要拘谨怯懦;要活泼,但不要疯疯颠颠;要自信,但不能目空一切、目中无人;要有民主平等意识,但不能没大没小、目无尊长,等等。我们对女儿、孙女都是这样影响和引导的。因此,就是侄女和姑姑并不经常生活在一起,在“神态”、“气质”上,也会很相象。这就是“家风的熏陶”。

  让我们大人感到吃惊的是,小孙女在独立自主意识方面,也跟她姑姑小时候一样的强烈。

  记得我女儿像孙女这么小的时候,就不跟我们大人睡在一起了,见哥哥睡在外屋的单人床上,她也要单独睡在外屋另外一个小床上。

  每天晚上上床前,她都自己把拖鞋摆放得整整齐齐,自己脱衣服、穿衣服、叠被子。

  到四五岁的时候,我给她准备好洗澡水放在里屋的地上,只是帮她搓搓后背,剩下的就是她自己洗澡了。

  女儿小时候是在北京第一实验幼儿园,在南新华街路西,跟我的工作单位师大附中和孩子妈妈工作单位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是对门。那是原北京高师的遗址,院子很深,要过三道门才能到教室。每天早晨,我们送女儿到大门口,她就不让我们送了,撂下一句“爸爸早点儿接我”,扭头就扭搭扭搭地独自穿过三道门到幼儿园,见到了老师就骄傲地说:

  “老师,爸爸送我到大门口,是我自己来幼儿园的!”老师夸她是好孩子。

  女儿上小学是在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从我们家所在的宣武区梁家园师大附中宿舍去学校有两站地远,还要穿越一条繁华的马路。开学第一天,我把她送到马路边上,告诉她如何过马路:有大人过马路,就让叔叔阿姨带你过去,别忘了说“谢谢”;要是没有大人过马路,就先左、后右看有没有汽车,有汽车就等一等,汽车过去后快步走过去。我只送了她一次,教了她一回,以后再也不让我送了,都是她一个人单独过马路上下学。

  再看我们的小孙女。奶奶特地给她买的好看的小拖鞋放在门口,每次到我们这来一进门,便嘴里大声说着“换鞋!”,一屁股就坐在门口的地毯上自己动手换鞋。我看她脱鞋很费劲,就想帮她脱,她不让,说:

  “我自己,我自己。”

  每次晚饭后回他们家,我和奶奶送到她爸爸的车旁,要抱她上车,她不用,还是说“我自己”。

  学骑小自行车,开始我看她两只脚不会轮换着使劲,怎么也蹬不动,就在后边助推一下。她发现了,着急地说:

  “爷爷别推,我自己,我自己!”

  她硬是自己学会了骑小自行车,是“自学成材”。

  我带她到院子的体育器械场地玩,她爬那一丈多高的梯子,我怕她不小心摔下来,就想扶着她,他回过头来说:

  “爷爷,别扶,别扶。我自己!”

  那种类似脚踏车的椭圆机,是成年人玩的体育器械,浑身是铁,灵敏度也非常高,我和奶奶都不大会蹬。小孙女见有大人蹬,就要爬上去蹬,练了几次,就会独自蹬了,蹬得还特别溜!

  那天,她姑姑看到她刚刚两岁半的小侄女蹬得那么带劲、自如、纯熟,都乐得不行,说:

  “这孩子,真像我小时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