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成年人不能成了“反面教材”
近日,不少学校都在组织学生开展远足春游活动,但学生所到之处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极少发生,即使春游地点没有垃圾桶,春游造成的垃圾物一般也会被教师和学生带走。相反,一些成年人旅游时总出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攀扯花木给美景“添堵”等不文明行为。
对比之下,成年人旅游的不文明行为令人汗颜,正如有评论所言,“孩子的行为,令多少成年人羞愧”。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为成年人,的确应该以孩子的文明出游行为为镜,正衣冠,改陋习。
不过,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孩子们在春游时能够做到如此文明?是天生的?显然不是。“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学生们出游中所展现出来的文明素养,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环境作用的结果。校规校纪的有效约束,老师的细心教导和严格监管,以及对出游活动的周密安排部署,都是保证学生文明出行的先决条件。
一般而言,在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学生对校规校纪还是相当敬畏的,一旦触犯就会受到处罚,所以总体来讲孩子们的规矩意识相对较强。而规矩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文明出行素养。假如缺少这些必要的外部条件,假如没有老师的教导和监管,孩子们的出游能文明到什么程度,恐怕还真不好说。
相对而言,成年人的旅游行为,显然缺乏像学生们那样强有力的制度规矩约束,缺乏像老师那样的人的有效教导和监管,顶多旅行社的导游“客串”一下不具刚性约束力的监管员的角色,游客折树枝,导游奈我何?在这种缺乏严格规矩指向和约束的客观环境下,成年人就出现出了和孩子之间的文明行为差距。这个差距,表现出来的是文明素质、文明习惯的差异,但深究起来,恐怕是制度、监管、处罚缺位的结果,换言之,成年人和孩子的文明差距,隔着制度、监管、处罚三道墙。
再进一步分析,成年人在旅游中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不宜简单地归咎为游客的人品差甚至没有公德心。从主流来看,除了极个别品质低劣者之外,大部分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是在文明意识较脆弱的情况下出现的无心为之的结果,或是一种感觉上的麻木迟钝或随意的生活习惯所致。而这种文明意识的脆弱和不文明的旅游习惯,恐怕还是制度规矩的落实不力。“中国式过马路”的出现,不是没有“红灯停,绿灯行”的规矩,而是人人都在急忙忙地往前赶,规矩被屡屡打破,导致出现“破窗效应”,人们没有形成遵守这种规矩的习惯。
相关制度规矩必须先行,要尽快细化完善和落实有关旅游制度乃至法律,营造一个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的舆论氛围。更重要的,应当是在加快建立健全和切实落实文明旅游的制度规矩上发力,设计好科学严密的文明出行机制,营造出良好的出行氛围,加强引导,从而促进公众文明出行。
(作者杨红星,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41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阅读( 4)评论0赞0收藏
- 上一篇
这位妈妈有办法,让10岁孩子自觉地爱上学习!
鹏鹏今年10岁,虽然正是淘气、贪玩的时候,但是鹏鹏却能做到每天一回家就先做作业,不完成作业决不看电视,绝不和小伙伴出去玩。 鹏鹏的学习自觉性养成得益于鹏鹏妈妈的帮助和督促。 鹏鹏妈妈是这样认为的: 1、孩子的自觉性建立在好的习惯上。 孩子的习惯,是一个慢慢习以为常的过程,只有有意识的培养孩子
- 下一篇
父教力度决定孩子高度: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4月14日梁思礼老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梁老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这些头衔,都极有分量。不过,他还有更为人津津乐道的另一个身份:“梁启超最小的儿子”。 梁启超,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我们自小就背的“少年强则国强”出自他的《少年中国说》;喜欢文学的人
相关文章
- “试点强制下午6点下班”冲上热搜 员工正常下班咋就成了福利?
- 【心理辅导】把咖啡磨成了金子心理建设
- 不再依赖4G通话:中国联通和华为完成了首个5G大型商用网络VoNR验证
- 女子拿龙虾去饭店加工疑似被掉包 少腿的龙虾变成了完完整整的
- 困于轮椅之上:10多年来他们穿越沙漠、探险冰川、翩翩起舞……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 亚马逊推出了Kindle MatchBook 将你多年来购买的实体书变成了电子版
- 深圳完成了超过13000个5G基站 到2020年8月将达到45000个
- 太空漫步者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准备工作 以提高站的功率
- 美国“关押儿童”的“集中营”,竟被CNN美化成了这样!
- 太空漫步者完成了4年的车站功率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