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我,没权利评判我养孩子的方式
编辑:小菜
你没权利评判我的育儿方式,你看到的只是我生活的某个片段。
你人为地用蒙太奇把我对孩子的教育剪辑成了你可以批评的样式,凭什么?
三年前,在看完高圆圆和赵又廷的定情电影《搜索》之后,我就在心里写下了这几句话,女主角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心力交瘁。她戴着墨镜掩饰着痛苦和绝望,并没有注意到对面站着老人,当然更谈不上让座。随后,乘客们关于这女人没素质的议论让矛盾激化,电视台介入了,公众舆论推波助澜,最终,女主角跳楼轻生了……而在养孩子这件事情上,再也不要对别人养孩子指手画脚啦!毕竟你不是她。
学步车里的孩子
对门宝宝跟CC年龄相仿。我们常常带着孩子过去玩,某次串门,我发现她家多了一辆学步车。上午刚被大夫嘱咐,千万不要用学步车。我赶紧现学现卖,将医生的原话转给她:不能用学步车,会减少宝宝锻炼的机会,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
邻居默默莞尔,“嗯,我尽量不用。”
隔几天去她家,孩子又在学步车里,“你怎么还用?”我颇为不满的埋怨。
她边擦地边叹气,“我带着孩子,还得准备一家人的饭,孩子放哪呢?学步车是最好的方式。我也知道不好,但我真的只是忙不过来的时候偶尔用。”她向我保证的语气竟像个犯了错的孩子。
如果有人帮你带孩子,有人帮你处理生活琐事,那你绝对不会理解一个全职妈妈同时带孩子又持家的艰辛。如果可以,谁不想牵着那双蹒跚学步的小手,一步步教他学会走路,一刻也不松开?
突然眼圈泛红。真正犯了错的人其实是我吧。
晚睡的孩子
CC姥姥的广场舞队友们,常常闲坐在一起吐槽自家的熊孙子。
吐槽声最高的是孙姨:“我家小外孙带起来太累人,早上6点多就醒,晚上11点以后才睡,带一天这样的孩子实在太累了。”
我忍不住插嘴道:”小孩子睡太晚不好,白天太兴奋夜里睡不好,会影响大脑发育,孙姨你要科学地引导他睡眠。"
口若悬河半天,孙姨只是对我客气的笑笑说“ 还是你懂得多”。
人群散去,没等我开口,CC姥姥就教训我,不要插足别人家养孩子的方式。我不服:“我也是为她好诶?这样宝宝跟姥姥都受益啊。她抱怨累我才想帮她啊。”
CC姥姥告诉我孙姨的女儿每天早上7点就要上班,晚上十点之后才回来,孩子每天起那么早,熬那么晚,就是等着看妈妈一眼。如果按照科学睡眠时间表,孩子大概每天都看不到妈妈了。
我后悔自己多嘴了。
看电视的孩子
曾经见到一个跟CC年纪相仿的孩子一直在看电视,便忍不住嘱咐了一句“ 这么小看电视是不是太早了?小孩还是少看点电视好。”
没想到对方老太太又打开了话匣子 “老大是头一个孩子,我们真的很用心,那时候孩子妈妈是个小职员,工作时间很灵活。三个人带一个孩子,三岁之前我们真的没让他看过电视,整天变着法的带他玩。
有了老二就不行了,他妈妈升职了,常常加班;老大上小学,接送孩子占去一个人;我做饭没人看老二我不放心,就把他放在电视前。
你也知道这个年纪的孩子正累人,如果一直跟他玩,他真的会没完没了,一会都不让你歇着,有的时候太累了,我也想歇歇,就让他看一会;我伺候大的又得照顾小的….”
老太太突然顿了顿,原本理直气壮的声音,突然就弱了,“闺女,其实说到底,我们是老了啊,有心也无力了。如果我在年轻点,我肯定能让老二少看电视,现在我只求能把他健健康康的带大。对老大孙子,我敢拍着胸脯子说我全力以赴了,对老二孙子,我只能说我尽力而为吧。你说,老二孙子长大不会怨我吧?”
我竟无语凝噎。
娇滴滴的小公主
最近每天晚饭过后,都会带CC下楼遛弯,一窝小伙伴见面就开始疯。滑梯上下、玩土玩沙、草坪打滚... ...日日尽兴而归。
有个漂亮的小姑娘,穿着公主装,一双大眼睛,小脸白白嫩嫩的,看着都想亲一口。每天都想加入,但每天都被自己的妈妈制止:“沙子太脏了、草坪里也很脏,上那么高会摔倒……”
我泛滥的母爱又一次爆棚,忍了多日之后终于堆了一张笑脸走了过去,假装漫不经心地说,“其实小孩跑跑身体更壮实,小朋友玩沙子还有助于...”
没想到傲娇的妈妈立马打断了我:“管好你自己的孩子吧。”
还没等觉出尴尬,我就被另一个妈妈拉到了一边,“她家孩子有哮喘,对很多东西都过敏,也不能剧烈活动。有次去草坪里玩,对花粉过敏了,当场就发作了,你不知道多吓人,你别生气,得理解她。”
生气?我有什么资格生气?我只是感觉我的心脏突然僵住跳不回来了。那一刻,我很想抽自己,还没来得及道歉,那个妈妈已经走远。
那么漂亮的孩子,只能安安静静的看着别的孩子肆无忌惮,我想想都觉得心痛,小公主的妈妈会是怎样的煎熬。
这几件事之后,我就努力管住自己的嘴,无论看到多么奇葩的养娃方式,都不会再主动多说一句。除非对方主动征求我的意见。
简单的一句你太娇惯孩子,你太忽略孩子,你对孩子太不负责任了。说者无意,说完拍拍屁股走人了,可是听者却有心,也许他正在为自己的迫不得已心生内疚,还要忍受你的火上浇油。
我们不该评判别人养孩子的方式,因为我们不知道别人人生的360度角,我们只看到一个缝隙而已。我们评判不好又妄加评判,伤害了别人于自己又有什么好处?
当然,善意的提醒和规劝与论断别人截然不同。我们都知道这边界在哪,苦口婆心和冷眼旁观,当事人感受得到那温度,这与虚不虚心无关。
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上一篇
孤烟直:三招教你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新父母在线——带你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新父母在线,每天一篇原创教育作品,值得您关注!本文为新父母在线微信公众号原创作品,任何媒体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父母在线(微信号:xinfumuonline)。新父母在线,成就好父母,一切为儿童!图片来源网络,特别鸣谢!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无论
- 下一篇
不管多丢脸,都要和孩子站在同一边
很多父母可能都不知道:孩子的心很脆弱。所有的孩子都期待被呵护、被接纳。于是,只要感到父母恶意、不友善的对待,孩子就会很受伤、感觉被背叛。这是很真实的感受。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个受伤的感觉,会一辈子挥散不去。 中小学家长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着您! 搜索微信公众号:名校资讯, ming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