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亲密相处的秘诀: 坚持睡前20分钟的聊天习惯
坚持睡前 20 分钟的聊天习惯很多家长都是等到孩子问题爆发了,才迫切地希望能与孩子沟通,苦口婆心说了很多,没什么效果。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真正用心交流。如果一天中有空闲时间,我的选择会是用其中一半的时间和孩子聊天。有人会好奇,你跟孩子到底聊些什么?是不是告诉他很多的知识和智慧,不然他怎么这么优秀呢?其实,我跟我们家孩子聊天,大多数时候并不具备什么“知识含量”。一来我认为教知识那是老师的工作,我只是个妈妈,二来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可能早就超过父母,还需要我们向他们求教呢。
关于跟孩子聊天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和孩子聊天的目的不是教会他多少知识(教知识是术的层面),而是引导他学会一种思考方法(教方法就是道的层面)。
中小学家长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着您!
搜索微信公众号:名校资讯, mingxiaozixun <--长按复制
那我跟孩子闲聊,都聊出来些什么呢?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我们最初聊的也许是美国的文化或者韩国人的习俗等,但最后却往往能跟吃喝连在一块儿。比如,我们聊一个关于日本旅游的事儿。我们说到日本人有很多创意,那些街边小酒馆都小小的,但是设计得很好,每个空间都能利用到。然后程杰可能会说,对呀对呀,我记得那个小饭店确实很有特色,我们中国人觉得资源丰富都习惯浪费了,但日本人什么事儿都精益求精、追求最优设计……还有啊,我记得那个生鱼片都做到极致了,吃到嘴里的那个感觉啊真没法形容……
我看话题都离八丈远了,就问:“去了那么多地方,看过那么多风景,你怎么就记得吃了呢?”结果他理直气壮地反问:“妈妈,您觉得一个人,如果他对吃的都没热情,他还对什么事儿会热情啊?”虽然,和孩子聊天的时候,可能一不小心就被他跳跃式的思维带偏了,但这个答案其实是我愿意看到的,它至少说明两件事:①孩子是用平等的姿态和我对话,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②他有自己的一套思考方法,也敢于表达出来。融洽的亲子关系不正是教育的前提吗?而融洽的亲子关系正是从聊天开始的。
这样的交谈在你们家里经常有吗?这是我经常问朋友的问题。我们多数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眼中,孩子每天都是有变化的,但孩子生下来后看到的我们却一直就这么大;我们和孩子生活在一个家里,眼中却是两个世界。这个天生的“差异感”会造成孩子潜意识里的距离感,如果我们不能够一开始就打开他们的心扉,两代人间的沟通出现问题是必然的,特别是到孩子十多岁有了更多主见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是等到孩子问题爆发了,才迫切地希望能与孩子沟通,苦口婆心说了很多,反倒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因为对立意识已经产生,孩子会想大人为什么动不动就对自己横加指责,然后他们会把真实想法隐藏得更深,沟通和改变就变得难以实现了。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孩子许多话不会对家人说,反倒面对陌生人时更愿意倾诉。
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真正的交心。所以为了孩子,要先改变自己,我们可以在家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打开心扉与孩子对话,真正像朋友那样和他聊天。比如,家人可以在饭桌上跟孩子聊天。了解他在学校里的情况,知道他最近在学什么,读过什么书了。可以用过来人的思维跟孩子聊一个共同话题,自然而然会帮孩子将模糊不清的概念弄清楚,把学过的知识拓展开来。比如,遇到或看到什么有意思的事即时交流,认真地和孩子聊一聊看法,这样可以启迪孩子的智慧、促进孩子的想象力、让他的思维更有条理,也能培养他的表达能力。比如,看到孩子从学校回来时情绪低落,可以主动找孩子谈谈心,跟孩子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及时发现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疏导,就不会等到问题集中爆发后你才发现他们出了问题。
我想这样心与心的沟通能让孩子成长的效率倍增。在我们家,坚持多年的做法就是,每天再忙也会留出时间来和孩子交流。有时候是一边喝茶一边畅所欲言,有时候是舒服地并排躺在沙发上“天马行空”地聊天。程杰小的时候,我们有一个“20 分钟手拉手时间”——我忘掉妈妈的身份,他忘掉孩子的身份,我们将身体和心扉完全敞开,以此来理解彼此心里真正的感受。孩子大一点,我们就利用睡前的 20 分钟聚在一起,谈一天的收获——“固定聊天时间”的小习惯,给到孩子的是持续的关注,让他觉得:哇,妈妈这么忙还这么关注我。这样的“20 分钟聊天时间”不在于聊的是什么主题,也不在于能包含多少信息量,关键在于可由此激发孩子内驱力、自省力,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人生、自助式成长。
乔布斯去世后的那段时间,我们聊天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这个“生来就为改变世界的人”。一次睡前 20 分钟聊天时间,程杰问:“妈妈您想过一件事儿没有,乔布斯如果出生在中国最可能出现什么情况?”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就用直线思维将脑袋里出现的答案告诉他:“可能他创办的公司不叫苹果了,叫‘草莓’或者‘西瓜’什么的吧?”孩子却说:“妈妈,您真是个乐观派啊。我想了一下这个问题,如果乔布斯出生在中国,他又没有学历,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他的公司一文不名。”然后他又继续说:“您看,中国人一见面,总喜欢问别人的背景,比如‘哪个学校毕业的?哪里人啊?在什么单位啊?’但美国人见面就问一句话,‘你是做什么的’。妈妈我问您,您是做什么的?”
因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我斟酌了一番,认认真真地说:“我是做精英教育的。”孩子开始总结:“我知道你是做哪个方面然后跟你聊那个方面的东西就行了。美国人这种单纯待人处事的习惯,给了乔布斯很宽阔的空间,所以即便他没有文凭、不是名校毕业,一样可以创办公司,可以带团队,最后取得伟大的成功。”那天,听完孩子说的话,我有很多感慨。首先,坚持这么多年的“睡前 20 分钟聊天时间”的效果已经显现。孩子真的学会了独立思考,懂得追寻成功背后的某些特定原因,分析的也有新意,这就远远超过一个普通的 11 岁孩子的思维水平了。
其次,通过这件事,我又总结出了几条亲子关系中有用的规律来——在孩子成年前那个年龄段的家庭生活中,与孩子交流必须把握好三个境界:①你可以控制的,多与孩子协商,比如你给孩子吃什么,穿什么,上什么小学等等;②你可以影响的,多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比如你给他买什么样的书,给他介绍什么样的朋友,推荐给他哪类电影等;③你既不能控制也不能影响的,则尽可能提供给他自主选择和自助成长的途径,比如孩子的天性潜能怎样能发挥到极致。
对于这三个境界,家长既要心知,也要“知止”,否则亲子关系的双方都将受到伤害。反之,若家人把握好沟通的技巧,经常和孩子有这样的“互动”,那么亲子关系双方,遇上任何事情第一时间就可以把彼此的思想频率对接,及时接收到对方智慧的滋养。
- 上一篇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其实,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人家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长,你就不会再为此而挠头。 中小学家长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着您! 搜索微信公众号:名校资讯, mingxiaozixun --长按复制 所以,孩子人生的3
- 下一篇
这种行为比暴力严重100倍,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有一种暴力,无声无息,却比打在孩子身上的皮鞭要恶狠100倍。 这是一个亲戚家发生的事,除了感到深深的惋惜,还有就是对当父母的不负责任感到深深的气愤! 中小学家长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着您! 搜索微信公众号:名校资讯, mingxiaozixun --长按复制 女孩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布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