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杂说”之十四:《“夹生饭”难炒》
标签: 学前班提前入学夹生饭影响学习分类: 家教杂说设封皮| 转移专辑| 旋转| 删除
跟儿子一家到京郊“百里长廊”游览。 ==========================================================
“退园入班”不明智
一位幼儿园的孩子的母亲打电话问我说,她的孩子正在幼儿园大班,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上小学了。她们家附近成立了一个学前班,有人说上学前班对孩子上小学很有利,可也有人说没有什么好处。请问,孩子上学前班究竟有没有好处呢?
这位家长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据说,在一些地方有不少的家长,在孩子离上学还有一年的时候,就让孩子退园,进入小学开办的学前班。个别的地区,甚至出现幼儿园大班“人去楼空”的情况。这种做法,究竟是高明呢,还是不高明呢?
有的家长主张自己的孩子上学前班,无非是指望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让孩子早一点儿收收心,提前进入小学生的“角色”,将来真正进入小学的时候,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二是可以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到进入小学时“起点”比别人高,学起来比较轻松、从容,使孩子从入学一开始就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那么,学前班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呢?我以为比较难。为什么呢?
学前班并不是按照幼儿园的模式开办的,而是按照小学的模式开办的。如果同幼儿园一样的话,就没有开办的必要了,也就没有家长非要退出幼儿园再进入学前班了。现在,各地开办的学前班,可以说是一种“准小学”。孩子进入这种学前班,虽然一般比正常入小学的时间只是提前了一年的时间,但孩子很难适应这种“准小学”的教学方式。学龄前的孩子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很差,集中注意集中的时间很短。而学前班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作息制度上,一般都与小学相同或相似,对还不到入学年龄的孩子来说,那是一种负担。很难达到“收心”的目的,弄不好还会引起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畏惧和反感。
小学生学习的知识,不仅是系统的文化知识,而且还是抽象的书本知识。由于学龄前的孩子认识能力差,对事物的认识比较肤浅,不可能理解书本上的抽象的知识。他们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就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要说他们懂了吧,可又不全懂;说他们不懂吧,他们又自认为懂了一点,就像是炒了一锅“夹生饭”。
进入小学以后,老师势必还要重新讲述他们在学前班学过的知识,孩子自以为懂了,就没有兴趣再学习了;可他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不认真学习,将会给他们在知识上造成很多的“缺漏”。如果孩子在刚刚入学学习最基础和最基本的知识时,就没有打好基础,就会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造成恶性循环。即或是由于孩子在学前班提前接触到了小学的一些知识,入学后显得比别孩子知道得多一些,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优势,是“虚假的优势”,维持不了多久,就会渐渐丧失。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他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一书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琴师教孩子学琴,从没有学过琴的孩子收学费1元,学过琴的收学费两元。人们感到奇怪,问这是为什么?琴师说:“从未学过琴的孩子弹琴,没有带来任何的毛病,不需要费时费力纠正,所以收学费少;而学过琴的,常常有不正规的习惯和毛病,需要纠正。因此,要多收学费。”
孩子在幼儿阶段提前学习那些无法真正理解的知识,就等于吃的是“夹生饭”,不仅会“消化不良”,还会影响小学的正常学习。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有的小学开办学前班,其目的就是值得商榷的。比如,为了增加学校的收入,也有的是为了从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小学教育本来是义务教育,就是说所有适龄儿童都要入学学习。假如孩子在学前班表现得不够好,在入学时就被开办学前班的学校给无情地“筛选”了下来,那对心灵还很稚嫩的孩子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学前班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是迎合某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的心理,而出现的一种似小学又非小学的“准小学”。学习的是小学的知识,可又不按照、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小学的要求共管理来做,还是像在幼儿园那样,“能掌握多少,就掌握多少。”而小学是义务教育,也就是说是一种有“标准”的教育,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要求所有学生。这样,就会给孩子造成对小学学习生活的一种误解,到入学的时候,不但不能很快适应,反而会延缓适应的速度。在学前班,虽然接触了一些小学的知识,却没有培养出小学生的“意识”,终究还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说,“提前退园进学前班”的做法,并不高明,家长最好不要做出那样的选择。
提前入学欠考虑
每到小学一年级招生时,总有一些家长为了让离入学年龄几天或几个月的孩子提前入学,他们四处奔波,托人情、找门路,甚至采取更改户口本或“曲线入学”的办法。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入学越早,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据一位小学校长透露,在每年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中,年龄不足六周岁的孩子大约占到5%左右。他们当中有差一两天的,也有差几个月的,最小的只有五岁半。
据一项对一百名提前入学学生的家长的调查显示:只有发18%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56%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16%的孩子上课坐不住。据老师反映,提前入学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注意力集中、独立完成作业等方面,明显比其他孩子差一截。
当前,由于独生子女在家里一般处于中心地位,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本来使孩子生活能力比较差。那些年龄偏小的孩子,甚至连吃饭、上厕所都需要老师照顾,学习方面更是力不从心。由于孩子年龄小,老师和家长往往降低标准,放松要求,处处要给孩子以特殊的照顾,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长期得到别人特殊照顾的孩子,不知不觉就会产生依赖性和自卑感。另外,当前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又过高,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教材又偏难偏深,学生本来就感到课业负担重,如果再提前入学负担就感到更重。
一位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分析说:
“家长让孩子提前上学,其理由是他的孩子聪明。”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认识一些汉字,会做几道算术题,甚至会背几首唐诗,便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上学接受正规教育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具备条件,那些孩子学到的那点儿知识和能力,是家长提前训练的结果。那点儿“优势”,其实不是真正的优势,是虚假的优势,可以说是“泡沫优势”,上学后过不了多久,就会不存在了。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日常生活常识、生活自理能力、反应速度等,与年龄大小有相当大的关系。我们成年人,在年龄上有几年、甚至十年的差异,在能力上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差别。而对小孩子来说,不用说相差几岁,就差几个月,在能力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材,千方百计地把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提前,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一位提前入学孩子的家长后悔地说:“由于孩子提前入学,在班里各方面都一直处于劣势,始终‘赶不上趟’。学习的不成功,使他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时,竟然没有勇气面对初中学习的激烈竞争。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我们只好将他转到另外一所小学,重新读了一年六年级。”
据我所知,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棕种人居住地区,基本上都是六岁以上的儿童才能入学读书。这个入学年龄的规定,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根据儿童身心方面发展的规律,学龄前阶段的儿童是以游戏为主,即便是学习一些书本知识,也是在玩中学,并且没有规定的统一的要求,伸缩性很大。在托儿所和幼儿园,孩子们从小班升入中班,从中班升入大班,不是看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只要到了那个年龄,就无一例外地一律升级。
而进人小学就不同了。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开始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小学是义务教育,是有统一标准的教育,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也就是说,经过考试及格,才能升入高一年级;不及格,就要重读。小学教学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每个孩子必须要达到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这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压力是很大的。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想学多少,就学多少,那是不允许的。
许多家长只是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强行让孩子提前入学,使孩子过嫩的肩膀承担起与他们年龄不车符的重担,那不是明智的举动。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过难的知识和过重的负担,很容易使他们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刚开始读书学习,就厌烦学习,那可不是好的征兆,会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甚至一生都会持久地生产负作用。
依我之见,与其让孩子提前入学“扛”着重担,不如晚一点入学轻松就读更有优势。
- 上一篇
训练小孩记忆力的珍贵方法,请为孩子们收藏
记忆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宝宝时期记忆力就开始发展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开始培养和训练宝宝的记忆能力,对宝宝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不是短时间里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家长的长期努力。 第一关如何让孩子听课不走神 1. 数字传真。 训练方法:家长将下列每个数字读一遍,孩子在听
- 下一篇
11岁男孩竟连续5次离家出走?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会遇到诸多难题,孩子本身作为独立的个体,很多时候并不会那么循规蹈矩地按照父母的意图发展,相反他们很多时候会采取各种各样的反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据2016年2月24日《潇湘晨报》报道,湖南长沙的11岁男孩小真(化名)离家出走一个月,才在求助站被家人找到。这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