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孩子最需要什么,你知道吗?(深度好文)

2016-05-07 00:00:07父母学堂
文/刘 博 图/网络 1 今天浏览报纸,无意间发现这样一则旧闻。今年清明节,郑茜花了4000多元,又向单位请了3天假,撇下老公,从西藏拉萨飞回了河北张家口。这一次,她可以和5岁的女儿相处6天,而下一次见面就是暑假了。 这则旧闻粗看觉得事不大,仔细一想,很值得引起注意。在城市里,像郑茜这样把孩子留

  文/刘 博 图/网络

  1

  今天浏览报纸,无意间发现这样一则旧闻。今年清明节,郑茜花了4000多元,又向单位请了3天假,撇下老公,从西藏拉萨飞回了河北张家口。这一次,她可以和5岁的女儿相处6天,而下一次见面就是暑假了。

  这则旧闻粗看觉得事不大,仔细一想,很值得引起注意。在城市里,像郑茜这样把孩子留在家里由亲戚或祖辈照看的家庭越来越多。很多年轻的父母或是因为出国,或是经营公司,或是因为工作忙碌,一年回家看望孩子两三次。有人将其称之为“走读式”父母,这些留在家里的孩子被称之为“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很多父母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孩子不愁吃不穿,工作与孩子教育两不误。

  其实,这实在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一个误区。难道孩子真的只是需要吃好、穿好这样简单吗?

  2

  近年来,人们纷纷注意到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而城市里的留守儿童却被忽视了。如果说农村留守儿童是物质营养不良,那么城里的留守儿童则是精神营养不足。城市留守儿童在缺少父母引导、关爱和教育情况下,正面临着许多社会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

  有人曾用猕猴做过实验:把小猴从妈妈身边强行带离,在实验室里准备了一个有热奶的钢妈妈,一个没奶的绒布妈妈。按照我们常识,小猴应该会亲近钢妈,因为有奶便是娘嘛,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除非饿到迫不得已,小猴都不离开绒布妈妈,一吃完奶就赶紧找绒布妈妈。动物尚且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超越了食物,更何况我们人类呢?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安全、信任和温暖!

  3

  有年轻父母常常抱怨,我们夫妇都是研究生毕业,经济上也不错,为什么孩子这么不成器呢?说这话时,他们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因素。正是因为自己与孩子之间缺乏交流、陪伴,孩子的成长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研究表明,在每周由他人看管超过30个小时的儿童中,17%的孩子会出现欺负人、好打架、厌学等问题,而在每周由别人照看少于10个小时的孩子中,只有6%发生了类似情况。

  也许有父母会反驳说,我也知道陪伴教育的重要性,祖父母陪护难道就不是陪伴吗?说真的,由于年龄、经历等方面的原因,祖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最多只能是看护,真正能做到与孩子深入交流、互动的其实并不多。

  4

  父母对子女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孩子能从亲子互动中获得安全感并诱发良性情绪,形成信任、依恋、依赖、期待等积极情感,学会交往、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并发展智力。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孩子与其他人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而这需要孩子与父母共同来完成。有很多父母其实也很想陪伴孩子,但工作繁忙总是又不抽不出时间来,于是自我安慰,反正孩子还小,还来得及。有一位父亲在网上曾这样伤感地写道,“孩子今天半带哀求地对我说,爸爸,今天陪我玩一下嘛!我回答说,爸爸最近很忙,等什么时候不忙了,爸爸再陪你好吗?孩子看着我好久,最后对我说,爸爸,你再不陪我,我都长大啦!”陪伴教育不能等,也等不起。错过这个机会,也可能就误了孩子的一生。

  5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曾这样写道: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现实里,我们看到的却是城市留守儿童站在家的这一端,看着爸爸妈妈的背影渐行渐远。我们无从知道,每当送别父母远行时,孩子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也许有失落,怨恨,也许有悲凉,无奈,或许还有其他很多很多我们不可能体会到的情感吧!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陪伴并不只是玩耍,它还关乎成长,关乎未来!

  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再把陪伴孩子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事了,无论您是多忙碌,也要珍惜和孩子的每一分钟,让欢乐和笑声充满孩子的童年。

  因为,这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需要的!

  本文来自朝人朝语微信公众号(微信号:chaorenchaoyu2016),欢迎关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