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何捷:让人害怕的推荐

2016-05-09 12:00:11父母学堂
国内的阅读推荐,从来都讲究高、上、大。 经典自不必说。成为经典后也不可能沉沦。那么多的推荐让经典长盛不衰。经典就是马太效应。从来没有人问:最初,它是怎么被人接受,如何成为经典的?卡尔维诺用了大量玄而又玄的话语描述“经典”,其实把简单的事说得很复杂。但不管怎么说,倘若已是经典,推荐准没错。我们这

  

  国内的阅读推荐,从来都讲究高、上、大。

  经典自不必说。成为经典后也不可能沉沦。那么多的推荐让经典长盛不衰。经典就是马太效应。从来没有人问:最初,它是怎么被人接受,如何成为经典的?卡尔维诺用了大量玄而又玄的话语描述“经典”,其实把简单的事说得很复杂。但不管怎么说,倘若已是经典,推荐准没错。我们这一代人,还没有颠覆经典的实力。

  此外,推荐中也还夹杂着一些“灰调子”的书:尚未够得上分量,又有一定可读性。这些书要被推荐也不用担心。这个时代专家很多,名人更如牛毛,即便是教授,收钱也可代言。所以,可以找来名家写“推荐语”,旁征博引地告诉读者——这是本好书,看了对你有好处。这不是难事。

  梁文道先生有一次看到自己推荐了一本书,打电话到出版社询问,对方回复:哦,您是香港的梁文道先生啊。很抱歉,我们找的是大陆的梁文道先生,和您同名,不碍事吧。

  以上两类占据中国式推荐的全部。

  肯定地说,推荐中绝对没有丑、恶、毒的书。不要说推荐,就连偶然间被翻阅,也是要惊动“有关单位”的。这类书,如同《金瓶梅》一样成为传说中的“禁书”,仅在神秘的群体中传阅,却极大影响着读者,有人说它能“带坏一拨人”。

  可见,书是天使,也是魔鬼。

  重点说明,我们今天说的推荐,专门指儿童。儿童从来是弱势群体。需要弘扬的时候,就成为“保存人类成长轨迹的活化石”“具有独立的选择与判断力”“最黄金的人生阶段”,实际上他们常常沦为“给什么就看什么”的消费者,成为“低俗趣味”的接收容器。

  遍布图书市场的注水书,伪童书,指定读者大多是儿童。商家瞄准的是他们缺乏选择的智慧。所以他们更依赖推荐。

  我说的恐怖推荐来自外国。

  由学校主导的推荐,居然出现违反主流道德观的书。你信不信?在《朱小曼与朱小棣跨洋对话——出国留学与教育“立人”》一书的77页,朱小棣介绍美国的学校指定阅读书目中,就有这样的硬性推荐。

  一本列为“必读”的书,居然描写一个存在着帮派的学校,学校办学经费紧张,要求学生推销巧克力补充,老师还给学生设定推销的金额。一个不愿意加入帮派的新生是书中的主角,他的孤独成为故事的情感主旋律。

  这样的书,如果推荐给小孩,会不会,敢不敢,能不能看?如果是学校推荐,家长会怎么办?答案脱口而出,几乎不需要思考。朱小棣的儿子就读美国排名第一的公立中学,遇到这样的恐怖推荐时,同样作呕,无法阅读。

  朱小曼和朱小棣围绕这个恐怖推荐做了分析,原来,美国的阅读,就一个目的——告诉学生真相。美国的推荐,就一个原则——揭示现状,引发批判。如同美国至今坚持公民配枪一般,捍卫真理与权益,原本就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这不得不引发我们重新审视各种推荐。

  阅读描写“恶”的书,小孩没有变恶的必然。刘晓东博士的《儿童精神哲学》一书中介绍,罗素就让自己的孩子玩“砍头”的游戏。大家惊愕,罗素说:这是释放天性。

  按照罗素的观点,幼年的特点就是天真,游戏就是仿真。如果压抑这份天真,很可能会让欲望暂时封存,如同锁在瓶子里的魔鬼的力量,有朝一日会释放出来。相反,作为游戏娱乐,让他们对这样的行为失去兴趣和探索意愿,可能是最好的成长呵护。

  阅读高、上、大的书,也不一定都让小孩朝着高、上、大的方向发展。用一个道德标尺衡量,用一种价值观引导,用概念化,格式化的说教试图去感化小孩,去转变小孩,很可能适得其反。

  伪善,是说教的结果。当现实冲击理想和信念,导致其崩塌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从这些书中找到救赎?我们怀疑书中描述的只是“纸字里的世界”时,是否会在现实面前显露出从未有过的脆弱?到那个时候,又要看什么书呢?

  折中地看,不读这类书,小孩一样没有变坏的必然。曹文轩教授在《面对浅阅读时代——儿童文学应有的观察和体悟》一文中说:古代并没有儿童文学,但儿童们并没有因为没有儿童文学而导致精神和肉体发育不良。

  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没有读过安徒生,但无论从人格还是从心理方面看,都是健康的、健全的。鲁迅的童年只有一些童谣相伴。然而,这一缺失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个伟人。

  阅读确实能变化气质。书犹药也。阅读的“药性”如何发挥,配药是关键。推荐阅读是一种人工配方,真需谨慎,也要多元,也属于功德。美国资深童书编辑,作家安妮塔西尔维的《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王林译)自序《童年最好的礼物》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过去的55年中,我阅读或者重新阅读了125000本童书。我在这个领域工作了35年。我在数百人中做了调查,了解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书和对他们的孩子最有影响的书;我查阅了所有已经推荐的最佳童书书目。最终,我花了6个月时间,阅读或者重新阅读了这些书。

  当我做这些的时候,我想象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我正在充满危险的大海中航行,我知道有很多家庭带着孩子,甚至还有小婴儿也乘坐同一艘船。我必须小心翼翼地收拾行李,因为我的行李箱只能装进一百本书。应该装哪些呢?我们的船如果搁浅,来到荒无人烟的岛上12年,我的书真的能教育他们,娱乐他们么?

  不用多说,读了这些文字就能感觉到安妮塔的严谨,甚至成为一种担忧。以至于她要花费5年工作经验,125000的阅读基数,百户人家的实地调研,6个月的重读,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真正的敬业精神,对儿童阅读真正了解,对儿童成长的关爱与责任。

  梅子涵教授在随后的代序中也说:有些人把推荐童书当做爱好,当做职业,津津乐道,头头是道,他们是不懂装懂在胡说,而且还要装着很深刻。

  教授言重了。

  我相信推荐的人出发点都是善的。我也委托推荐人推荐我的书,我对自己的书有信心。说了这么多,至少让值得看的书被小孩看到,也算是善事。不过,我承认不曾为小孩做推荐,因为我崇尚阅读的“天然滋补”。比起吃药,天然滋补效果最佳。

  让小孩自由阅读,自然成长,是最好的状态。

  文章为作者原创,感谢作者的贡献,转载请务必后台授权。

  责任编辑| 杨元飞

班主任育人方略及带班艺术

“星教师”创新主题巡讲

↓↓↓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报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