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如何让你的孩子多睡一个小时?方法很重要

2016-05-12 20:00:07父母学堂
从有了孩子那刻起,睡眠问题,似乎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一方面担心孩子睡不够,影响发育,另一方面,自己也是天天睡眠不足。好不容易挨到和孩子分房睡,孩子又偏偏醒的特别早,经常早起打扰,怎么能让孩子迟醒一会,让妈妈多睡会?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国外的网站上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将他翻译成

  

  从有了孩子那刻起,睡眠问题,似乎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一方面担心孩子睡不够,影响发育,另一方面,自己也是天天睡眠不足。好不容易挨到和孩子分房睡,孩子又偏偏醒的特别早,经常早起打扰,怎么能让孩子迟醒一会,让妈妈多睡会?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国外的网站上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将他翻译成了中文。建议妈妈们仔细看看,学会这些方法,或许每天你和孩子就能多睡一个小时了。

  一、仍然坚持按时睡觉

  有些父母可能会想到,为了让孩子晚点起,不如让孩子晚点睡,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别抱这种希望,为什么呢,因为早睡可以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更好的休息,所以应该按时睡觉,按时睡的话,也能让孩子一夜保持高质量的睡眠。否则不但没有让孩子晚起,反而造成孩子睡眠不足,白天哭闹。

  

  二、布置一个好的睡眠环境

  光线和声音对孩子的生物钟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控制卧室的光与声,用光与声音来促进孩子生物钟的形成,通过光亮、黑暗的对比让孩子学会白天与黑夜,醒着与睡着的区别。

  为了让孩子睡更长时间,醒的晚一点,在晚上孩子入睡前一两小时,就把室内的光线调暗,在孩子该睡觉的时候,把他放在黑暗中。孩子睡觉时把门关好,不要让门缝透光或传进嘈杂声。窗帘也要厚实,避免窗外透近灯光,屋内最好使用暗色的垃圾袋,营造一种类似于洞穴的氛围。

  在早上孩子该起床的时候,把孩子放在光线很亮的地方,最好有充足的阳光,给孩子一个拥抱,可以放音乐让他醒来。

  

  三、分床睡导致孩子半夜醒来怎么办

  分床睡往往容易导致孩子早醒。细想一下,你们家孩子是不是天天独自睡觉呢?入睡的时候你哄着他睡觉,等他睡着后悄然离开,孩子半夜醒来,发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继而感到孤独恐惧,产生不安全感而早醒,然后下床找爸爸妈妈。

  如何让孩子夜间醒来还是有安全感,自行睡去,不要父母起床安抚呢?在孩子的小床上可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像妈妈的温暖怀抱一样的环境,是最佳办法。比如可以给他找一个替代物。

  例如,让他抱着妈妈的枕头睡觉,或者抱着自己喜欢的娃娃睡觉等,给他一种安全感。也可以在他身体两旁分别加上一个柔软的小靠枕、或者小毛毯。以便孩子夜里惊醒四处踢踹时能感觉到柔软的物体,误以为是妈妈的身体,就会安然睡去。

  注意,小靠枕等物品不要靠近孩子的头面部,防止窒息。或者也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温馨别致、充满童趣的“童话小屋”,墙上贴一些爸爸妈妈的照片或者孩子喜欢的卡通图片,孩子就会减少孤独感和恐惧感,安然入睡。

  而且也可以尝试着在孩子开始独睡时,打开他房间的门,父母也打开自己房间的门,让两个小空间连接起来,并且告诉他:“爸爸妈妈就在你身边呢,你一叫妈妈就能听见。”。这样,孩子会感到还是和父母在一个房间里睡觉,只不过不是在一张床上。尤其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很不习惯,也许会经常叫醒你,或者半夜爬到你的床上,但没关系,给孩子一些时间适应,父母要坚持这么做。

  四、坚持原则,把握好起床时间

  这是最棘手的部分,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早早的就醒来了,然后下床去找你,如果他睡不到6点就起床了,有时家长可能心一软,就起床了,导致前功尽弃,所以建议家长千万不要心软,哪怕再辛苦再难缠,也要坚持把孩子送回去,陪伴他、鼓励他重新入睡。比如再让他多睡15分钟,然后这样循序渐进的慢慢就会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咬咬牙,坚持下来,习惯就养成了。这样慢慢的,你也能多睡一个小时,不被孩子打扰。

  

  五、给孩子安排事做

  让孩子晚点起,改变孩子的生物钟需要一个慢慢的过程,所以可以给孩子找点事干,可以在孩子身旁放杯水,当然要保证能够得着,孩子醒了时,可以让他自己拿着喝。而且也要告诉他,可以自己安排时间,或者再继续躺会,或者玩玩自己的玩具,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学会不打扰别人,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如果他做的好的话,要表扬鼓励他。

  六、不要放弃得太早

  帮孩子改变生物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家长容易过早放弃,爸爸妈妈要知道,改变睡觉时间容易,但改变起床时间很难。也许几个星期之后,孩子仍然早早的就起床了,去打扰你睡觉,当然也不要气馁认输,因为这意味着他的身体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坚持下去,你将会踏实的睡一个好觉。

  ★★★★★★★★★★★★★★★★★

  想了解最新的幼儿入园、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教育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成都教育(微信号:chendujiaoyu)。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