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这张照片,让所有老师都心疼了!

2016-05-17 20:07:02父母学堂
怎样才能每天都收到这样的文章呢? 只需点标题下“今日教育传媒 ”关注即可!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微信 近日,一张名为“门外的孩子”的照片风靡朋友圈,照片中的小女孩站在教室门口,一脸不知所措,原来她是一位老师的孩子,孩子正在发烧,但因为妈妈下午有三节课,所以一直等在门外。这张照片令人感到心酸,也引人

  怎样才能每天都收到这样的文章呢?

  只需点标题下“今日教育传媒 ”关注即可!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微信

  近日,一张名为“门外的孩子”的照片风靡朋友圈,照片中的小女孩站在教室门口,一脸不知所措,原来她是一位老师的孩子,孩子正在发烧,但因为妈妈下午有三节课,所以一直等在门外。这张照片令人感到心酸,也引人深思。

  “你妈妈是老师啊,那你的成绩会很好吧!”

  “你爸爸是老师啊,那肯定会告诉你很多有趣的故事吧。”

  老师的身上总是笼罩着很多光环,作为老师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光环的照耀下,是不是很幸福又令人羡慕呢?然而,事情总是呈现出多面化,教师子女光鲜的外表的另一面,也许是我们并不之了解的心酸。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细细解读教师子女的生活状况以及原因。

  门外的孩子!这一张照片让所有人都心疼了

  

  近日,微信公众号“商丘教师团”曝光了一张照片,让所有看到这张照片的人都沉默了。图中,一个小女孩可怜巴巴地站在一间教室的门口,仿佛做错了什么事一样用手抠着门框,身后放着一个塑料凳子。

  这是河南商丘某高中一位巡查老师在巡查时见到的场景,小女孩的妈妈正在教室里上课。

  看到巡查的老师,原来坐在凳子上的女孩,突然从凳子上站起来,一双水汪汪的眼中透出害怕的神情,右手不自然地抠着门框,自己以为犯了很大的错误,一副不知所措的可怜模样。

  当时,巡查教师并不知情,以为是谁家孩子在走廊内玩耍,就发在该校微信群内,寻找孩子的父母。

  后来了解到,孩子一直发烧,上午打完针,发烧一直没有退去。而下午,孩子的妈妈要上三节课。生病的孩子缠着妈妈,非要和妈妈在一起。上课了,孩子的妈妈就给孩子在教室外放一个凳子。门外自己的孩子,门里是别人家的孩子。

网友怎么看?

  1.老师的孩子惹人怜

  代命名:看到小女孩的可怜样鼻头一酸眼泪立马下来了……也是教师子女,双职工家庭,小时候被留在家里太多次导致极度缺乏安全感,总是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委屈到哭……放学回家永远是空荡荡的,很早学会了自己做饭……

  陈:双职工家庭孩子都这么过来的,从小就被迫独立,如今想起女儿小时候还满满都是泪,特心疼又无可奈何。

  阿拉薇:平时放学我都是去我妈办公室里等着她下课放学。不过,有一年沙尘暴,我班里其他家长都来接孩子了,只有我没人接。因为我妈要留在教室等别人家的孩子都接走,才能去我的小学接我

  2.老师的孩子要坚强

  网友:作为一名老师,我忽然想到很多时候,我的孩子也是这样!由于我和妻子都是老师,很多时候早上起床要把4岁的儿子自己留在家里睡觉,记得第一次留他在家里时,我们回到家里,发现孩子嗓子都哭哑了。一个四岁的孩子,醒来之后发现父母都不在身边,是一种怎样的无助和恐惧,恐怕没有人能想象。孩子上了一天幼儿园,很多时候晚上还得跟着在学校上课。通常都是我在里面跟学生讲,他自己静静地在门外听。四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在教学走廊上悄悄地说话,哪怕你要大声一点点,他甚至都会把食指竖在嘴巴上提醒你——嘘,小点声音。

  @GMT凌晨四点半:和我小时候一样,都是教师子女,我一般坐在教室的后面看书画画写作业,很小就就知道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冰花儿:我四岁时 妈妈上课我在凳子下面爬 五岁成了三年级的旁听生一个月。因为妈妈教三年级~

  3.向人民教师致敬

  叶红:感动!教师这个职业责任太重,付出太多,永远却值得我们尊敬!

  清风慕竹:门内门外都是自己的孩子。一日为师傅,终生为父母。总有一种力量与信念,让我们泪流满面。或许,多年以后,教室里的孩子们有的成为国之栋梁,有的成为平凡的人,大概他们会记得吧,老师像妈妈!

  再见,旧时光。:一位有职业道德的老师,都是负责任的好老师~

  4.职业女性的无奈

  Amy:门外自己的孩子,门里别人的孩子。 我也即将成为一名女教师了。 女性兼顾家庭和事业真的很难啊!

  晓:很多个早晨去上早自习,孩子还没醒,晚上晚自习回家孩子已经睡了。

  快乐随风:我是一名女教师,我也很无奈,孩子她爸在边防部队,家里老人没法帮着一起带,最难的就是孩子生病的时候,只要我一个人,课还是要上啊,请事假学校绩效扣分最多。

做老师的孩子到底难不难?

  老师,每个人的人生中总会遇到的一个角色,他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也毫不吝啬地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的荣誉头衔赋予这一职业。我们身边也总会有教师子女,旁人大概觉得父母甚为老师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事实上,教师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或许是你我想象不到的。

  社交狭窄,人脉资源贫乏

  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圈相对狭窄,对社会的接触长期单一而封闭的校园生活,使得教师的心智也普遍单纯且不善交际。这种生存环境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能习惯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碍,但对教师的子女而言,尤其是对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子女,会有很大的制约。父母人脉资源的困乏,社会活动内容极少,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孩子的视野也会相对窄小。所以,大多数普通的教师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个性上都显得小心谨慎,缺少敢闯敢拼的士气。

  管教严厉,影响孩子性格

  身份是老师的父母,长期的职业习性,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定势,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像班上某个调皮、不爱学习的学生一样。因此,教师对自己的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父母,以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超常的举动。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个人独思的空间,总是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极难获得最大创造型个性的发展。

  此外,一线教师普遍爱唠叨,容易关注琐碎的细节,对孩子过于个性化的举动都视作大不敬,会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教导,尤其偏爱说教。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遇事也会更多地考虑困难的一面,他们关注细节过程比关注结果要强烈,对处事难度的预设会更为仔细,因而也容易产生退缩情绪。

  教师自己是害怕从事高风险的职业的,都是希望能稳定就好。这种职业心态也会对自己孩子的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可能会形成不敢冒险,不敢挑战,不敢尝试的性格。

  工作繁忙,孩子缺少陪伴

  大多数中小学的一线教师,由于普遍陷在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每天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去兼顾家庭、照顾孩子,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是极度渴望父母的陪伴的。亲子之间缺乏交流,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善言谈。尤其对于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可能寒暑假也未必可以抽出时间带孩子出去游玩,这无疑也减少了很多孩子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和见闻的大好机会,不利于培养孩子处世的良好情怀。

  薪资较少,难堪家庭重负

  教师工资水平偏低已是社会普遍现状,尤其是对于中小学老师,而那些处于偏远地区的学校,老师的工资更是少的可怜,有时还会出现拖欠教师薪资的情况。例如,2014年黑龙江肇东数千老师罢工,停课讨薪,令人心惊。腾讯教育也曾对教师生存状况做过调查报告,受调查人员中八成表示压力大,六成教师实际工资集中在1001—3000元之间,“家庭负担重,工资不能完全满足”成为教师对工资收入不满的首要原因。据此可知,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都是普通中学教师,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对孩子物质方面的投资。“工资太少,荣誉太高”是教师队伍所面临的尴尬状况。因此,老师的孩子也许并没有我们常规推理下的物质富足,有求必应。甚至父母为了生计把学校当成自己的主战场,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如一开始新闻图片中的小女孩儿那样,令人心疼。

  教师为我们的社会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教师以及他们孩子的生活现状,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关心,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关爱下健康成长。

  当然了,当老师孩子也是有不少好处的,比如说,老师的假期,能更好地照顾家。其实很多人都很羡慕教师这一职业,因为有两个让很多职场从业者嫉妒的寒暑假,她们可以用这些时间把家庭整理得井井有条,对孩子的教育也会时间相对充裕,这是很多妈妈都做不到的,寒暑假充分地相处,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

  还有不少人说,有个老师爸爸妈妈学习不用发愁,能帮孩子辅导功课能够省一大笔开支。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将会在经济上得到很大程度的缓减;

  还有人说,老师的生活圈子相对简单,这使得他们心地善良、富有爱心,他们会把这种职业精神潜移默化的带到家庭生活中来。进而影响孩子;

  你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吗?也欢迎您留言参与讨论。

  免责声明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微信。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热门阅读

  1.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强烈推荐!

  2.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

  3.没错,我就是那个混蛋家长!(一篇让家长和老师震撼深思的好文)

  今日教育

  135

  做最好用的编辑器

  教育

  主流教育媒体 深度影响教育生活

  商务合作tel:023-89316886QQ:893883115

  觉得文章不错点下方广告以资鼓励,不花钱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点右上方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后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微信“扫一扫”二维码,点“关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