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妮精读系列手记《艺术的故事》第六章
写在前面的话 这一章我们继续来了解罗马,15-13世纪的罗马和拜占庭,作者用“十字路口”这样的标题来形容这一章的内容。
1.王宫式教堂建筑到底什么样?
随着基督教会,掌握了罗马王国中的最大权利,整个艺术形式,也随着发生巨大变化。教会此刻需要给全体公众,提供一个集会的地方进行礼拜仪式,同时神父还需要坐在高台上做弥撒。教堂开始仿造大型会堂,这种建筑的名称也发生过几次变化,在古典时期,他的名字叫巴西利卡,是一种类似于王宫般的建筑。
一般来说,他的大殿是长方形的,两边还有一些狭窄的分隔间,通过一排柱子把他们与大殿隔开,而尽头处是一个半圆形的高台,用来主持。
在公元311年,时任当时大帝的母亲建立这样一个巴西利卡做教堂,巴西利卡就成为这一类教堂的名称。总体上来说,半圆形的后堂被称为后殿,被称为主祭坛。设置祭坛的地方,叫做唱诗班席。中央主殿是集会之处被称为中殿,两边低矮的分隔间叫做侧廊。
大多数巴西利卡式的建筑中,都有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同时两边的侧廊通常是平顶,隔开中殿和侧廊的柱子非常华丽。早期的巴西利卡,至今没有一样能够保持原状,但随着一千五百年的时间里不停进行改建和翻新,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巴西利卡的样子。
2.巴西利卡教堂与绘画有何关系?
早期基督教徒,认为上帝面前不可摆上雕像,如果那样跟圣经里谴责过的木石偶像和异教偶像有何区别?特别是那些刚刚经过改造接受新宗教信仰的异教徒们,他们怎么能领会旧信仰和新教之间的区别?
然而,人们对绘画的认识此刻却有着高度的统一。大多数人认为绘画有用,因为画面有注意提醒教徒想起他们接受的教义,保证神圣的事迹不被遗忘。
特别是六世纪末的教皇,强调指出许多基督教徒不识字,为了教导他们,图像就跟给孩子们看连环画一样有用。他表示:“文章对识字者之作用,与绘画对文盲之作用,同功并运。”
此刻的艺术家们都支持这个观点,认为必须把故事讲的尽可能简明,凡是对有可能分散主旨注意力的就应该省略,一开始艺术家还在使用罗马艺术发展中比较成功的叙事方式,但慢慢的就越发注重事物的核心所在。
这幅作品讲述福音书中的故事,讲了五个面包和两条鱼给五千人吃了一顿饱饭。如果是一个希腊化时期的艺术家,很有可能会画出一大群人气势恢宏的场面。而这位艺术家,他的作品选择了用类似石块或玻璃块精心拼制的镶嵌画这种形式,使整个布满镶嵌化的教堂内部显得辉煌肃穆。
穿着紫色长袍的基督形象正在与自己的使徒们手持面包和鱼将要进行的一种仪式,这种看似简洁的画面,正是艺术家们力求简洁所形成的印象。至此,中世纪基督教的艺术变成原始手法和精细手法混合表现的形式。
3.艺术在教堂的实用性对欧洲产生什么影响?
随着绘画在教堂中的使用,一些观点认为,我们能不能像异教徒那样崇拜图像本身,能不能通过或超越图像来崇拜上帝和圣徒?当持这样的观点的教徒重新掌权后,教堂的绘画就再也不能简单的,仅仅当做给不认识字的人使用的图解,而被看作是超自然的另一世界的神秘反映。
由此“拜占庭”开始重视精神世界的探索,拜占庭教会在衣饰面貌和姿势的形式中,还保留了希腊艺术的观点和成就,这是一副典型的拜占庭的祭坛画圣母像,表面上看,与希腊写实与美化的艺术大相径庭,但实际上,他把很多希腊艺术的手法融入在其中。
最早的圣托马斯.贝克特画像。会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图像是在墙上俯视我们,这样似乎才是对所寻圣道完美的象征。
妮妮重温知识点:
1.教堂的功能性使绘画形式的实用性得以强化,绘画从来就不仅仅是美的欣赏,还能有教育的意义。
2.拜占庭艺术对俄罗斯人以及东方教会控制下的国家,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向原图作者致谢!)
作者妮妮:
跨界亲子教育践行者,阅读推广人、阅读指导师,书评、影评及专栏作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智慧,跳出教育看教育。
如果你对亲子关系、自我成长与家庭教育有困惑,欢迎与妮妮交流。微信公众号:ninixw
- 上一篇
好宝宝成长记
一位读者看了我的书,孩子迅速从一个整天哭闹的孩子变成了好宝宝,就是因为妈妈看了我的书,放下了过多的执着,不是那么讲原则,不是那么坚持己见,学会了有弹性好商量,允许孩子撒撒娇。 妈妈的教育方法改变了,有时孩子就很快转变了。 维尼老师: 您好,几个月前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您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 下一篇
妮妮精读系列手记《艺术的故事》第七章
写在前面的话 这一章我们继续讲述欧洲艺术故事,但我们也可以看一看动荡的几百年里世界其他国家有些什么情况。今天就来看看伊斯兰教国家以及中国,那些与艺术相关的故事吧! 1.公元7世纪和8世纪,伊斯兰教对绘画有何影响? 伊斯兰教比基督教更为严格不允许制像,但艺术本身却没有那么容易被压制下去。由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