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家庭教育 > 父母学堂

父母学堂

杨绛说教育: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016-05-26 12:00:12父母学堂
「杨绛文集」是阅读历程中的分水岭。从前看书从来冷冷漠漠,浮光掠影,不痒不痛,都当作故事消遣,直到看《我们仨》。第一次看书看到泪流满面。坐在图书馆里怕吵着别人,起身出去,绕着五子顶的山脚走啊走,给自己空间慢慢的哭,放肆的哭,不着边际的哭。从此以后,都带着心读书。 ——读者 关注微信号:一起课堂

  「杨绛文集」是阅读历程中的分水岭。从前看书从来冷冷漠漠,浮光掠影,不痒不痛,都当作故事消遣,直到看《我们仨》。第一次看书看到泪流满面。坐在图书馆里怕吵着别人,起身出去,绕着五子顶的山脚走啊走,给自己空间慢慢的哭,放肆的哭,不着边际的哭。从此以后,都带着心读书。

——读者

  关注微信号:一起课堂(yiqiketang),回复“杨绛”,立即获得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杨绛文集》电子版,品味杨绛先生淡薄、安然、纯情的一生。

  专注教育:亲子,小学、小升初、名校资讯、政策动态、家长必读!

  家长交流群:551218655

  杨绛生平

  杨绛在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一位知识分子家中,家中排行老四。刚出生不久便移居上海。

  杨绛的父亲杨荫是江浙文明的大律师,曾就任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杨荫学养深厚,在父亲的影响下,杨绛开始迷恋书的师姐。无论中文英文,她都读的津津有味。

  在杨绛十七岁的时候,考入了苏州东吴大学。她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都非常不错。

  1932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杨绛等人北上去燕京大学借读。入学考试结束后,杨绛要去清华大学看望老朋友,同伴孙令衔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就是钱钟书。自此他们开始了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

  1935年钱钟书与杨绛结婚。之后钱钟书考到英国,杨绛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赴英法游学。杨绛包揽了生活的一切杂事。钱钟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而杨绛总是说不要紧,这句话伴随了他们的一生。

  1938年,杨绛随钱钟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

  后来杨绛女儿钱瑷和丈夫钱钟书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离开人世。

  2011年,百岁老人杨绛查出患有心衰,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晚上一点半睡觉。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钱母评价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而钱钟书先生更是给了妻子至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最才的女

  杨绛不仅是钱钟书的妻子,更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下图是杨绛的主要作品。

  最贤的妻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过要结婚,我娶了她之后,从未想过再娶别人。”钱钟书和杨绛之间的感情充斥在两人作品的字里行间。

  1935年两人结婚,开始了60多年的姻缘。在抗战结束后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钱锺书写道:“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在杨绛作品《我们仨》,详细描写了一家人的生活,也让大众认识了一个出色家庭培养出的出色女儿:钱瑷——她外语精湛,学识渊博,开创实用外语文体学。“我的生平杰作就是一个钱瑷。”杨绛这样说。

  1997钱瑷因肺癌转脊椎癌去世,杨绛还沉浸在丧女的悲痛中,第二年十二月,相伴六十多年的丈夫钱钟书去世。87岁高龄的杨绛孑然一身。两年失去两个亲人。她在《我们仨》中写道:“1997年早春,阿瑷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晚年杨绛开始“打扫现场”,她以惊人的毅力整理了钱钟书的手稿手信,多达七万余页、涉猎题材异常之广的手稿在岁月的磨难下已经伤痕累累,有的字迹已经难辨。2003年,《钱钟书手稿集》出版,杨绛功不可没。她将几百万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后来杨绛闭门谢客,专心于学术。晚年的杨绛仍旧笔耕不辍,百岁老人写的文章,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洗净一百年污秽 留下一世清香

  杨绛的一生,淡泊澄明,进入化境,如同初生婴儿一般,唯留一颗赤子之心。其实,任何对她的嘉誉和赞美,甚至都可称为一种 “ 冒犯 ”,因为她不需要,也不看重,她本来就是这样,一直深秀蔚然,不为外界风俗所动,又哪里需要我们不知深浅的赞美?!她应该走得很安祥,她无愧于亲人和这个世界,最终,她像一滴水融化于大海中,消失不见。

  杨绛语录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另请高明,和它对质。"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于是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