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家|?在情境中“长”出教学主张
走过教育生涯中青涩的时光,从最初对情境教学一招一式的模仿过渡到自主领悟后的创造,我内心深处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与情境教育思想形成了契合。
在情境的土壤中成为种子
1978 年9 月1 日,这是一个美好而特殊的日子。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同龄孩子欢天喜地地走进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的大门,走进一(1)班的教室,成为李吉林老师第一轮情境教学实验班的学生。
在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里,我和小伙伴们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沉浸在语文课堂的精彩里。在美且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我们感受、体验、表达,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记得在上《燕子》这课时,我“化身”成小燕子,描述了自己的模样和一路上飞行的见闻,李老师热情地表扬我爱动脑,会表达。从此,我也成了课堂上的“活跃分子”。
童年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情境教学,只觉得语文是那么有趣,小学生活是那么美好。正是因为从小受到情境教学的滋养和熏陶,我们班的同学对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奠定了坚实的语文基本功。我也不例外,语文课上我喜欢观察,喜欢提问,还喜欢表达。李老师精湛的教艺和对学生的热爱,让我觉得当老师是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一个小小的心愿悄悄在我心中萌发——长大了也要做一位像李老师那样的语文教师,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在温暖的阳光中萌发新芽
1989 年,我从南通师范学校毕业,幸运地回到小学母校,就在李老师身边工作,更幸运地是,我这个当年李老师的学生,又成了她的徒弟。
小时候的我只觉得语文课那么有趣,周围的世界那么新奇,却不知道,这些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背后,凝聚了老师的多少心血与汗水,蕴含着老师对儿童和教育的挚诚情怀。工作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做一名教师的崇高与伟大。于是,当我看到过去的同学拿到大学文凭,做着轻松的工作时;当我面对那几个使人头痛的“捣蛋鬼”时;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回家备课、批改作业时,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也从不左顾右盼,心旌摇动。我总觉得有一股子劲,不停地推动我脚踏实地地完成每一个教案的设计、每一节课的执教、每一项作业的批改。在琐碎而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我坚持不懈地锤炼自己,完善自己。
我的第一堂公开课是工作第二年时开设的一堂识字课《日、月、水、火》。教“月”字时,我先画一轮弯月,接着画根据月亮的模样创造的甲骨文,然后慢慢演变成今天的“月”字,最后教“月”字的笔画和笔顺。在教“火”字时,我先划着一根火柴,让学生观察闪动的火苗,再由火的形状变化出“火”这个汉字。学生在我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兴致勃勃地学习,热烈的课堂氛围让我仿佛回到童年,我真切地体会到情境教学的魅力,开始迫不及待地学习、实践。每日的实践使我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情境教学以其“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使学习变为美趣相生、情理交融的具有吸引力而充满意义的活动。
为《水乡歌》备课时,我原想请信息技术老师制作一幅渔船驶入水乡的动画来创设情境。在李老师的启迪下,我用一张白纸,折成四份,拿着剪刀给每个学生剪了一只小帆船。课上,当学习第二小节时,我对孩子们说:“现在, 老师和你们都是渔民,让我们驾驶着各自的小船驶进水乡吧。”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做的船贴到黑板上。顿时,黑板上的“湖面”上飘满了“小船”, 呈现出千帆竞发的景象。学生兴致盎然, 自然而然地走进诗中“千只船,万只驳, 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的情境当中。此时,学习活动充满了生活气息,有了灵气,变得鲜活起来。
在一次次的磨课中,我感受到情境是丰富的,也是简约的。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情境的创设也应该是最优化的,是低消耗、高效率的,是所有老师都可以操作的。在优化的情境中,儿童获得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受,为思维和语言提供了丰富而鲜明的材料。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我就像一颗小种子,刚从情境教育这方沃土中探出头来,就幸运地沐浴了温暖的阳光,吮吸了甘甜的雨露。
在不断的磨练中拓宽视野
走过教育生涯中青涩的时光,从最初对情境教学一招一式的模仿过渡到自主领悟后的创造,我内心深处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与情境教育思想形成了契合。
2006 年,我上了一堂综合课《丰收娃娃》。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把观察、阅读、想象、说话融合在情境中,在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我用课程综合的理念设计了这堂课。首先引导学生课外观察,准备丰收的果实;接着在美术课上自己动手装扮“丰收娃娃”,在音乐课上学唱“丰收娃娃”的歌;最后在这堂综合课上展示学生作品,在农家聚会的情境中进行阅读、想象和表达。特别是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们还设计了一位“神秘人物”, 在一只大大的葫芦上贴上眼睛和嘴巴, 一个可爱的“葫芦娃娃”就诞生了。课堂上,孩子们观察、触摸“葫芦娃娃”, 我引导他们说:“葫芦特别可爱,又很神奇。摸一摸,多么光滑;摇一摇就会沙啦沙啦地响。”随着一段轻快的音乐, 我又进一步启发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葫芦里面发出‘沙啦沙啦’的响声,那里面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打开宝葫芦的盖子,你希望里面喷出来什么?或者跳出来什么?”在这样一个新奇的、充满神秘感的情境中,学生的想象奇特而丰富:“一打开葫芦,葫芦子就三五成群地蹦出来。有的在叶子上滑滑梯,有的在屋顶上看书,还有的在桌子上睡懒觉。”“我凝神地望着葫芦,看着看着, 我多么想葫芦里有一屋子的冰淇淋。”“我凝神地望着葫芦,看着看着, 我也很想从葫芦里蹦出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穷人画一幢房子,我要给盲人画一双眼睛,我要给小兔画上满山坡的嫩草,我要给蝴蝶和蜜蜂画上满园的鲜花。”......
初次尝试,我从课堂的实践中看到学科之间的融通和综合,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状态与语言的发展也给了我继续尝试的信心。
在此期间,我和备课组的老师设计组织“主题性情境活动”。我学习了情境课程中“课外情境课程”的理论,开展传统的野外活动,并且在此基础上确定主题, 融通各学科,丰富活动内容。如“拔萝卜”是20 世纪90 年代李吉林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的野外活动,也是学校多年来的传统活动。我们尝试将此活动拓展成系列主题活动,在带学生拔萝卜后,结合美术课做萝卜小制作;成立“萝卜娃娃”剧场,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有关萝卜的童话剧;最后举办盛大的萝卜宴,品尝用萝卜制作的各种美味食品……每一次系列活动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阅读、观察、想象、表达融入了每次主题活动。
一次次的实践中,我通过创设富有美感、智慧和童趣的情境,将知识嵌于情境,生活现于情境,训练融于情境,思想寓于情境。在优化的情境中,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合作的快乐和创造的快乐。在学生成长的同时,我的教学能力也更快地得到了提高。
在不懈的探索中追求新境界
我沉醉于情境教学之中,慢慢地了解它,运用它,研究它,感受情境教学思想的博大精深,领悟情境教学的精髓,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2012 年4 月,我有幸加入了“江苏省南通市特级教师后备力量培训班”。为了达到“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与操作策略, 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的要求,我从自己日常教学的探索中,总结出了“小学语文主题情境学习”这一教学主张。“主题情境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语文课一堂课教一篇课文。以单篇课文的形式累积语言知识的常态。围绕一个适合儿童的主题,以单元的形式整合课内与课外的课程资源,把语文学习的相关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对整个主题的“共性”把握, 又有对一篇篇课文的“个性”领悟。经过整合课程资源,将知识串成“链”,聚成“块”,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宽度,也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力度。
在鸟语花香的春季,我选择“小鸟”这个主题。首先整合了教材中《春晓》和《绝句》两首古诗,以及儿童诗《老树的故事》《一声鸟鸣》作为阅读材料。课堂上,我创设了去树林里寻找小鸟、观察小鸟、聆听鸟鸣、与小鸟对话的连续的情境。在情境不断向前推移的过程中,穿插阅读文本和相应的语言训练,这些板块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是整体情境中串联着的局部情境。在“聆听鸟鸣”这一板块中,我让学生模仿各种鸟儿的叫声并播放鸟鸣的录音,教室里顿时鸟鸣声四起,学生兴致勃勃地学鸟叫,津津有味地听鸟鸣,并学习用象声词模拟鸟叫,用形容词描绘鸟鸣。接着我引导学生在一声声鸟鸣中品读《一声鸟鸣》这首诗,体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灵动,从而感受春天的美和变化。在充分感悟诗句的基础上,我说:“一声鸟鸣,引起了诗人的遐想,也让我们展开了美妙的想象,我们也来做小诗人吧。”学生的发言竟是独特的诗句:“一声鸟鸣,把冰雪叫融了。”“一声鸟鸣,把冬眠的青蛙叫醒了。”“一声鸟鸣,把花朵叫艳了。”“一声鸟鸣,把小河叫笑了。”……学生的发言虽带有模仿, 但已经具备了创造的意味。
然后,我用简笔画和鸟儿的贴图把学生带入了鸟儿的家园。在这样一个鸟的王国中,我们诵读《老树的故事》。我说:“老树公公年纪那么大,该有多少鸟儿在他身上安过家,小朋友,你愿意做一只小鸟飞到老树公公身上吗?你想和老树公公说什么话,给他唱什么歌呢?”说完,我把一张张五彩的小鸟剪贴画贴在老树的枝叶上。此时,伴随着情感活动的推进,学生思维已变得格外活跃,他们说:“小鹰告诉老树公公自己学本领的故事,百灵鸟给老树公公唱最美妙的歌,啄木鸟给老树公公捉虫子,小燕子把一路上美丽的春景讲给老树公公听……”趣味盎然的情境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点燃了他们乐学的火种,学生的思绪一下子飞扬起来。
我深深感到情境教育的核心与创造的动力正是儿童,站在儿童的角度,是一切教育智慧产生的源泉。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教学与认识: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更符合儿童的?什么样的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为了更科学地了解儿童,我从最新的理论中寻找指引和有力支撑。当我看到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学习者有各自不同的首选的加工模式, 且在不同模式中的加工能力不同”时,我再一次从科学上坚定了一直以来的做法——通过多种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调动孩子的各类感觉,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大脑中不同的通道进行学习活动。
我逐步明晰: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圆融统整的,是情境性的,是开放的。这正是“语文主题情境学习”的理念——遵循儿童成长的生命逻辑。我由衷地期望自己能成为情境教育这棵大树上的一片绿叶,为它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内容来源:《未来教育家》2016.4.6
- 上一篇
父母是如何毁了孩子的一生!惊醒千万家长的文章
曾经接触过一位单身女士,当时年近四十,一直没结婚。她是因为严重的抑郁症来找我的。 在我们的交谈中,她谈到了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她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对她有很好的早期启蒙教育,在各方面要求也很严。 中小学家长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着您! 搜索微信公众号:名校资讯, mingxiaozixun
- 下一篇
资中筠:中国精神的堕落始于教师队伍的奴隶化??|观点
【 新朋友 】 点击标题下蓝色“当代教育家”关注。 【 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来源:微杂志(ID:duzazhi) 摘要:人们都以为学生是教师的奴隶,却不知道教师也正是学生的奴隶。现在实行学生打分制,一旦学生觉得教师上课上得不好,这个教师就倒霉了。而学生的打分也并非总是公